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宋江翻案 -- 萨苏

共:💬39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为宋江翻案

“且说兀颜统军,正在中军遣将,只听得四下里喊大振,四面厮杀。急上马时,雷车已到中军,烈焰涨天,炮声震地,关胜一枝军马,早到帐前。兀颜统军,急取方天画戟,与关胜大战。

怎禁「没羽箭」张清,取石子望空中乱打,打的四边牙将,中伤者多逃命散走。李应,柴进,宣赞,郝思文,纵马横刀,乱杀军将。兀颜统军见身畔没了羽翼,拨回马望北而走,关胜飞马紧追。正是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花荣在背後见兀颜统军输了,一骑马也追将来,急拈弓搭箭,将兀颜统军射将去。那箭正中兀颜统军後心,听的铮地一声,火光迸散,正射在护心镜上。却待再射,关胜赶上,提起青龙刀,当头便砍。那兀颜统军披著三重铠甲:贴里一层连环铜铁铠,中间一重海兽皮甲,外面方是锁子黄金甲。关胜那一刀砍过,只透的两层。再复一刀,兀颜统军就刀影里闪过,勒马挺方天戟来迎。两个又斗了三五合,花荣赶上,觑兀颜统军面门,又放一箭。兀颜统军急躲,那枝箭带耳根穿住凤翅金冠。兀颜统军急走,张清飞马赶上,拈起石子,望头脸上便打。石子飞去,打的兀颜统军扑在马上,拖著画戟而走。关胜赶上,再狠一刀。那青龙刀落处,把兀颜统军连腰截骨带头砍著,颠下马去。花荣抢到,先换了那匹好马。张清赶来,再复一枪,可怜兀颜统军,一世豪杰,一柄刀,一条枪,结果了性命。有诗为证:

李靖「六花」人亦识,孔明「八卦」世应知。「混天」只想无人敌,也有神机打破时。”

节选自水浒第三卷,梁山伐大辽之战。

一向不喜欢翻案文章,比如诸葛亮是权力狂加纵欲无度,周恩来是阴谋家等等,今天居然自己也写了起来,我要翻案的对象,是一个御批的投降派 -- 宋江。

个人认为当前对宋江的看法,始终没有脱开文革中批水浒,批投降的一条主线,而把宋江认为是一个虚伪的投降主义者。

宋江的投降派帽子是毛公封的,不是施耐庵封的。我的看法,宋江有为自己和为梁山上下群雄设计的理想,而且为了这个理想始终在奋斗。他的奋斗结局,是失败么?也不尽然。

宋江和晁盖的根本区别在于“忠义堂”和“聚义厅”的不同。聚义厅是每个山寨都有的,而忠义堂则不同,代表的是一个政治纲领。其中,“忠”,代表的是忠于国家,所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贪官,代表的是具体的阶级矛盾,皇帝,代表的是抽象的国家概念。您要说那皇帝除了是国家的象征,也是阶级矛盾的总代表,为什么不反?这就深了,宋江大概明白反掉了皇帝并不能解决阶级矛盾。反贪官,本身是为国家清除肿瘤,所以在“忠”的范畴之内;“义”则代表兄弟义气,江湖好汉的行为规范。两者的互相搭配,构成了梁山好汉立体的性格特征。

梁山好汉中,对这两个字各有所偏重,倾向于“义”的人物,代表是李逵,阮氏三雄,倾向于“忠”的人物,代表是关胜,呼延灼,大多数的豪杰,追求的则是“忠义两全”,这成了封建时代绿林好汉的最高境界,这是宋江的发明,也是以后长期庶民们的理想。

如果没有这个“忠义”精神,梁山无非是一个和任何一支起义军,或者盗寇巢穴并无区别的普通侠盗集团,为什么描写别的农民起义的传奇都没有它的流传悠远呢?我以为正是梁山高于一般强盗的“忠义”精神,引起了普通读者的共鸣。

这一点上,是宋江高于晁盖的地方,也是能够得到梁山上下好汉一致拥戴的原因。如果是晁盖,水浒108将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会上梁山,那样,“纯洁”是“纯洁”了,水浒也就不成其为水浒了。

宋江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投降派,是御批的。因为他不是一个毛公心目中理想化的造反者,毛公期望的造反者是他自己的化身,彻底推翻现有社会体制,重新建立一个新社会,不过,这只有到二十世纪才有希望,宋江时代的社会水平,即便他推翻了大宋政权,也不过是增加一个朱元璋,他不可能建立中华民国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毛公批宋江是投降派,也不是针对宋江,而是有所指,以古讽今罢了,末了发现还是“投降派”把中国带上了发展的道路。可见毛公定义的“投降派”不见得不好,倒是“革命派”很令人怀疑。

宋江是否虚伪?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否“投降”。晁盖在后期,显然有一种和宋江的隔阂,这个隔阂,不在“义”上面,而在“忠”上面。私人上我不认为宋江和晁盖有何个人冲突,两个人的冲突在政治认识上的不同。晁盖认为梁山就是一个造反者的营地,他是要做一辈子强盗的。深入的看,表面上晁盖宋江的矛盾,其实隐含着梁山内部整体的矛盾,并非仅仅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从结果上看,宋江得到了大多数头领的支持。

这个问题上,宋江一点儿都不虚伪,他自始至终坚持得很,所以晁盖才不愿意他继承自己,假如宋江虚伪,是不是不应该和晁盖发生冲突呢?我倒认为这两个兄弟光明磊落,一个不因地位隐藏自己的观点,一个不因友谊决定政治继承人。

宋江实际得到支持的根本原因,就是上梁山的好汉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要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按照晁盖的理想,显然最后大家都要走进死胡同。封建时代的造反者,无非三种结局,第一种被镇压,这个在传统的历史定义中,评价是“乱臣贼子”,只有在解放以后,农民起义军领袖这样光鲜的名讳才得以出现 -- 何况梁山好汉能不能算“农民起义军”很成问题 -- 这条路对梁山好汉不是很有吸引力,李逵这样没有心事的大概不在乎这个结局,不过他也不追求这个结局;第二种是代替统治集团当皇帝,梁山上认为这条路走的通的大概不少,晁盖好像还没有考虑那样深的想法,可是有一点这个倾向,这个能否实现呢?说实话,就是能够实现,也未必是国家百姓之福。这个成功在政治层面没有意思,因为最多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何况,北宋当时四面临敌的局面,这样做“祸国殃民”的可能性更大。宋江之前,也没有成功的先例;第三种就是招安了,招安的意味,在宋江看来,大有一种“降汉不降曹”的意思,也就是在现有体制内,寻找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

鲁迅说要想当官,要先当强盗,然后招安,然后当官。这话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然而古今英雄豪杰,走这条路的并不少,比如杨再兴,李世绩等等,如果杨再兴不是进入岳飞麾下,今天不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山大王,杨再兴被人们记得,是他最后在抗金之战中冲杀敌寇,战死小商河,焚化后收箭头四升。假如他是被岳飞剿灭的时候死掉,即便死的同样壮烈,又有谁纪念他呢?中国人的观念,保国安民者的地位,其实总是在内战英雄的上面。

可见,这条路不是不能走的通。

宋江的给梁山兄弟们的理想就是“到边廷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身后留名”。宋江的所谓投降,实际代表的是一种“报国无门”的悲凉。

单从结局看,梁山好汉的结局却是不理想,征方腊中死伤过半,宋江,卢俊义等等被毒死。但是这代表着宋江的失败么?这个要一分为二来看。

这个故事太不真实了,带有很强的斧凿痕迹。只是我们对水浒传统的投降派意识,阻止了我们仔细去想施耐庵关于梁山好汉结局写法的破绽

为什么这样说?按照水浒下册,宋江招安后,先后进行了四大战役: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田虎王庆据说是后加上去的,不去提它,征辽和平方腊两大战役,从规模上看征辽还要比平方腊大,可是梁山好汉没有一个阵亡,他们的伤亡,全部在方腊之战,这根本就违反常识!难道和辽兵作战的时候,梁山好汉都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而到了方腊那里法术就失灵了?!显然,这是施耐庵故意而为之。

这里面隐含着施耐庵的政治寓言:奸臣当道,忠良涂炭。

何止宋江,岳飞的结局不也一样凄凉,又有谁说他是错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岳飞要起兵杀高宗作皇帝才对,否则不也是一个“投降派”?而且这个农家子弟从一开始就是封建腐朽势力总头子宋高宗的忠臣,这个“投降”,比宋江还要彻底呢。

水浒好汉为什么是忠良?单单看招安之前的水浒故事,梁山没有可以上得史书的“忠义”事迹,他们只是“好汉”,施耐庵实际的思路还是通过对大辽之战,表现了梁山好汉是国家栋梁,也真正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作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汉铁骑,作当关的飞将军,铁血杀契丹,扬威漠北,保国护民,能够对着异国的胡虏大喝一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就算赔上一条性命,又有何妨!

一个千年后平凡之人这样想,梁山好汉中的关胜,董平,呼延灼又作何想?

对水浒投降派的批判使我们往往忽略了梁山好汉招安后的表现,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水浒第三卷,在征辽大战中,卢俊义,张清,徐宁,哪一个表现不赛过杨家将!真正的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如此,当梁山好汉倒在奸臣的陷害之下和方腊军队面前,我们才会感到悲哀 -- 这是自毁长城阿。甚至会想,如果梁山好汉还在,也许金兵入侵就不能得逞?招安之前,梁山好汉实现的是对朋友的义,招安之后,梁山好汉实现的是对国家的忠。从而构成了他们理想人格的回归。抵抗大辽的入侵,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皇帝,更应该是为了抽象的国家。

尽管你奸臣害死了我的身体,但是你无法抹杀我的精神,千载之下我依然是国家的栋梁。这就是宋江的理想!

他失败了吗?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