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过年那点事儿 -- r33300

共:💬7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过年那点事儿

眼下已经进入腊月,俗话说“寒冬腊月”。搁旧社会这儿词强调的是寒冬,杨白劳们该出去躲债了;但是现在和谐了,人民富裕了,强调的就是腊月了,是准备年货准备过年的时候了。

要是在国内一定是年味儿十足了,可恨的是我们身在枫叶国。寒冬不用说了,天天冰天雪地的,还好没有穆仁志上门(人家都是通过邮局办这事儿的,社会进步了嘛)。但是过年的那个味道?万里之外的那个喜庆通过电话,视频是不能全部感染到我们这里的。

咋办?我也不知道,凉拌吧。

解一下干馋吧,盘盘小时候过年那点事儿。

中国北方地区有一个歌谣,小二小二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个歌谣可能随着地域的不同有些形式内容上的差别,但是唱的都是过年那点事儿。

我儿时印象中的过年就像儿歌里唱的那样,是从喝腊八粥开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腊八粥,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败家子过年的事儿,天寒地冻的只能翻面口袋熬粥,从一个侧面演绎了中国老百姓居安思危这个理念。

但是腊八粥到了现在,已经和挨饿没有任何关系,代之以标志新年的开始。粥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良,市场超市也逐渐出现了作为商品的腊八粥,而且吃腊八粥的日子也从一年的某一天扩大到了全年的任何一天。想喝就喝,高兴就喝!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咱天天都过年。

喝完了粥就该祭灶了,就是歌谣里唱的糖瓜粘。

实际上,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农家就已经忙上了。杀猪,做豆腐,炸油条……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一年的辛劳就是为了这几天。 -- 对不起,好像要跑题了。

再回到正题,吃糖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记得曾经有个名人说过中国人对神仙的态度很复杂。厉害的,我敬你,拜你,例如诸多的龙王,天王无不法相森严;不那么厉害的,我就忽悠你,骗你,甚至欺负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不幸的,这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就是这么一位被欺骗的主儿。在灶旁边烟熏火燎了一年最后回去汇报工作还要用糖瓜把嘴巴沾上,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真不知道灶王爷心理怎么想滴。吃人家嘴短,估计,他老人家也为难。

再说说写春联。

现在恐怕很少有人见到过写春联的了,基本上春联都是从商店里买回来的。

我的儿时还能够见到写春联的。在大路口摆上一张桌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镇纸下押着的就是一张张红彤彤的春联。有的写字先生有现成的一个本子,上面有编好的春联供顾客挑选;也有的先生记性好(文采高?)不用本子,随手拈来,一气呵成。写的人,看的人都喜气洋洋,一派春节景象,年味儿这就出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写好的对联拿回家就是贴对联了,普通的浆糊就太俗了,一定要自己用白面自己熬好的。小时候常常偷吃熬好的浆糊,不是因为好吃,就为了沾那点高兴气儿。

撕去旧的春联,刷上浆糊,或大门,或门廊,或柱子工工整整地贴好,后退几步,摇头晃脑的念上一遍,心里那个美 – 要过年啦!

春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喝玩儿。那是一个全家的节日,一个无论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兴奋点的节日。

春节的另一个重头戏是看春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在对春晚已经没有了儿时的那种神往。全国人民一场戏绝对是对当时春晚的一个恰如其分的描述。

记得当年在农村过年,姑妈家买了全村的第一台彩电,那大年夜屋里屋外坐满了人 -- 七大姑八大姨反正都是亲戚。淳朴的乡下人也不见外,脱鞋上炕,抓过桌子上的瓜子花生就吃;孩子们更是高兴,看懂了的看,看不懂的玩儿,捉迷藏,恶作剧此起彼伏。老爷爷们坐在屋子正中的太师椅上,裂开缺牙的嘴只是笑,又是一个好年景啊。

熬过三十晚上,第二天就是春节了。 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儿就是穿上新衣服,当然鞭炮是不能少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然后就是热腾腾的饺子,然后就是四处拜年敛压岁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才是正月的开始,欢庆要持续到元宵节!

这,才是过年!

关键词(Tags): #过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