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痰缸和酱汤 -- 读《绝版李鸿章》 -- 萨苏

共:💬131 🌺5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窃言几句

一,当时体制内已经没有比李鸿章更优秀的外交人才,为绝大多数河友共识。抗战到底,以迁都抵抗为底线的策略无疑能在增加谈判筹码,但超出李的能力范围。因为大清电报的泄密,底牌被人家一览无遗,纯粹从谈判角度讲,李并无太多过错。

二,跳出战败谈判的圈子,北洋水师和淮军的无能溃败李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责骂几句合情合理,不骂才叫反常。但话说回来,事实上李在清内部已经算变革图强的代表人物了,但国家因循守旧的力量太大,体制已经坏了。某种角度讲,经过太平天国打击后,大清已经彻底伤了元气,控制力大幅度下降,不具备体制内变革成功的机会了。一剂猛药就会要了大清的命,然后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不是李的所能收拾的。指望李能解决马关条约的危机,就像指望一个人陷在泥沼中通过拔自己头发就能脱身一样。李给自己的定位也不过是一个裱糊匠罢了。

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李鸿章在他那一代勉强领导了洋务运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跌跌撞撞,但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只不过国内的“先进”拿到国外就是“后进”了。国父,雄奇,太祖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了,你李鸿章都能揽下,还要不要人家登台唱几句风流人物什么的?

有河友说日本当时后勤支持不过三个月,坚持一下就能如何云云。我以为,如果真要评价这段历史,应该仔细研究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光凭借预言撑不过几个月不足为据。

最后,给出我的观点,谈论李鸿章在马关的表现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不值得争论,在历史的车轮前,只是一个签字的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