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推荐与评介甘阳世纪大讲堂讲座: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细脖大头鬼

共:💬15 🌺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推荐与评介甘阳世纪大讲堂讲座: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世纪大讲堂: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主讲:甘阳

[FLASH]http://www.tudou.com/v/NAAj3tEXRIs[/FLASH]

甘阳简介:

甘阳,1952年生于沈阳。又说生于浙江杭州,文革中曾在北大荒插队,1982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同年在北京创办象征中国学术新生代崛起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主编出版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成为八十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1989年后离开大陆赴美国,入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博士班,师从社会理论家爱德华·希尔斯和政治哲学家爱兰·布鲁姆等名师研究西方文明史,十年后离开,但并未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英文学刊The China Review常务编委,北京“中国文化论坛”理事,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大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八十年代翻译《人论》出名,并编有外国哲学译丛、参与主编的《文化·世界与中国》丛书在八十年的文化热潮中造成很大影响。主要著述有《八十年代文化意识》、《通三统》、《自由主义左右》、《文明·国家·大学》、《古今中西之争》、《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将错就错》、《中国大学改革之道》(合编)、《文化:中国与世界》、《人论》(译著)等。近几年与刘小枫编辑主持编辑了"西学源流"等丛书。近作重视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

甘阳八十年代是激进的西化论者,他名著《八十年代文化意识》是提倡批判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主持人王鲁湘也很有意思,他在八十年代也很激进,是《河殇》的两位撰稿人之一。九十年代以后两人思想观点都产生很大的转折,都基本上否定了以前的自己的观点。大家会注意到,两个人虽然以前肯定很熟识,但在讲座中的关系显得非常尴尬和不自然,这正好是九十年代知识界大分野的产物和反映——而这次大分野也正是这个讲座的主题之一。这就使得整个讲座很有意味了,光是看他们两个人在台上别扭就很有趣。

甘阳说,现在倾向政府立场需要勇气。这时候正是讲座最别扭的时候。但这个气氛终于还是被他酣畅的演讲改变过来,让人对甘阳又生了一份信心。

开始讲座的时候,甘阳对“新左派”标签,显得非常别扭,但似乎还是接受了。其实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这个话。甘阳在美国就读芝加哥大学,在1943年建立的著名的保守文化团体“社会思想委员会”读书,受到了比较全面的西方古典精英思想教育。他与刘小枫引进了对当代思想界影响很大的里奥·施特劳斯的新保守主义思想,他的《政治哲人斯特劳斯》一文,几乎是这次中国大陆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启蒙读物。而施特劳斯在美国现在名声不太好,一般认为拉姆斯菲尔德是他影响下的再传弟子,而拉姆斯菲尔德的喜欢撒谎的特点也被认为正来源于施特劳斯的思想理论的熏染。在美国歪曲祖师观点的新保守派看来,精英政治(所谓哲学王的政治,即柏拉图赞赏的哲人做国王的政治的派生品)才是良好的政治,但是在民主的时代这个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哲人为了公众的利益,应该学会向庶民们撒谎,诱骗他们跟从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私淑正宗施特劳斯的刘小枫不同,甘阳好像没有提倡撒谎,但是从他驳杂的思想来源可以看出来,他的“新左派”色彩是极为不可靠的。

但是他从此对中国的传统开始亲近起来。他现在最有争议的文章是一次清华的讲座整理稿,讲座中王鲁湘也讽刺性地提到了——《新时代的“通三统”——中国三种传统的融会》。

孔子有曰:“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古人说:“大一统者,通三统为一统,周监夏商而建天统,教以文,制以文。春秋监商周而建人统,教以忠,制尚贤也。”此文上承此种公羊派“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认为应该继承中国的三种传统:

其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形成的传统,“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很多观念包括很多词汇都已经深入人心,融入中国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传统。”

其二,就比较有争议了,也是王鲁湘怨气的来源,就是:“共和国开国以来,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传统,这个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平等,是一个追求平等,是一个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这恐怕也是“通三统”最让自由主义者难受的地方。

其三,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的文明传统,“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或儒家文化”。

统合三者,是为“新三统”。

甘阳在九十年代左右大讨论中就站在左派一方,名文为《自由主义 :贵族的还是平民的?》,现在此论一出,一片哗然,也就被正式开除出自由主义的“广阔天地”。

不过,甘阳不是正宗的新左派,可也不是个现实主义的犬儒派,当然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古派,他现在另一项工作是再次大量组织引进西方经典思想及其译作。他和刘小枫都认为中国以前读西方读得太浅,太表面化,太追新潮思想,“新一代中国学人需要摆脱这种病态心理,开始重新阅读西方”。这也正是甘阳的复杂之处。

讲座的内容大体与“通三统”的思路分不开来,他呼吁中国人对自己的自信力,更加强调中国当代的文化和制度方面的主体性罢了。此人很有激情,大家听讲就是,应该会有不少的收获,很多东西,在我们身边,我们都不知道。

需要补充的是他提到的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英国学者Mark Leonard 的新书(What Does China Think? Mark Leonard. Fourth Estate Ltd, 2008 )

点看全图

此书未能读到,但是有一篇书评可以参看:

《中国怎样想?》:中国改革思想的地形图

  2008-12-10 5:51:00 BY 沈睿

  英国学者马克·里奥纳德的《中国怎样想?》是一本非常新的书。这种新,不仅仅是本书出版于今年――二月在英国,四月在美国,十一月在台湾翻译出版,而是因为内容新。这本书跟踪描述和详细讨论的是中国目前活跃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这些有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直到2006-7年在做什么和想什么;以及他们的所做所想又怎样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影响了中国发展方向。

  

  本书描述中国改革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五年来中国改革过程中思想轨迹。全书共有五章。前言题为《思想解放》,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和改革中的作用。这个题目不仅隐喻中国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也隐喻崔之元于1993年的文章中提出的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无条件的羡慕的解放。结论为《中国围墙内的世界》,讨论中国未来的影响。其他三章分别题为《黄河资本主义》讨论中国的经济改革思想和变化;《云雾中的民主》讨论中国的政治改革试验;以及《综合国力》讨论中国军事和外交思想。从以上各个方面,这本书试图描绘中国的思想地形图,并为这个地形图标注了主要界标。这些主要界标就是中国思想舞台上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诸如张维迎、崔之元、甘阳、汪辉、王绍光、王小东、杨毅、郎闲评、潘维,潘岳、俞可平、郑必坚、阎学通等等。这些"新右"或"新左"、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思想对中国政府实施的各种各样政策有深浅不同的影响,左右着中国进步的方向。

  

  写作这本书的出发点,据里奥纳德说是首先是他个人与中国知识分子接触的经验。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中国社科院,才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多知识分子,他们给改革出谋划策,他们自己对改革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进行争论和争辩。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中国的特殊政治制度,其在社会的作用比西方一般意义的知识分子作用大得多。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改变、经济改革发展的顾问和谋士。个人的经验使他意识到,西方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促成中国经济改革、社会变革的思想一无所知,对中国思想界和主要思想一无所知。西方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中国,或是争论中国会不会走向民主,或是把中国还是看出一党专制的权威主义或极权主义国家,以为中国根本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等等。中国思想界在想什么?在辩论什么?在做什么?里奥纳德相信,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当代中国,也无法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他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日益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也日益成为一个政治超级大国。事实是,中国还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思想超级大国,"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很多设想将会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影响。"在本书的开篇,他说: "中国,已经加入美国和欧洲成为塑造世界秩序的一员"。

  

  里奥纳德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是新右派思想占主导。新右知识分子提倡市场经济,认为中国必须一步步市场化;主张解体国家企业,反对计划经济;提倡"小政府",认为政府应当缩权。这些主张在很大意义上都被中国政府采纳,所以经济改革进行得相当迅猛。但是,与此同时,另一派知识分子"新左派 "也提出反对意见。他们的思想建立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现有成效之上,认为要正视收入不均造成的贫富差距等问题。自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很多政策都向新左理论靠拢,强调关注老百姓,建设和谐社会等等。从新右与新左两个学派出发,里奥纳德试图描绘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模式"形成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改革,他详细分析了珠江资本主义(深圳)和黄河资本主义(南街)的两种模式和思想,探讨这两种模式的意义。中国的政治改体,他介绍分析了中国的村庄选举制度,平昌和重庆的民主管理试验,以及某些知识分子对法制的提倡和对选举的怀疑。他探讨中国的"渐进、从下到上的民主、党内民主、商议民主" 各种模式,认为中国的一党政权已经发展出越来越成熟有效的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听取民意,适应民心,实现民愿,以延续其生存,证明其合法化,防止民众不满情绪的滋生扩大。中国政府在保持一党制的原则上推进经济改革发展,在体制民主改革上做各种试验,试图找到自己的与民众沟通的道路。这种方向发展下去,"中国模式"会对世界其他非西方民主国家有怎样的意义?

  

  本书对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和政治改革试验和思想的描述,给对中国所知不多的人提供了一副相当清晰的"中国在想什么"的图画,给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和学生既提供了一副比较全面理解中国的景图,也突出介绍了参与中国政策决定的知识分子。里奥纳德非常注重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中国,从中国的视野看世界。这对西方了解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的媒体比较容易关注中国持不同证见者的意见,但是对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往往持有偏见,以为这些人就是为中国政府服务的,忽视这些人在中国变革中的作用。这本书没有站在西方喜欢站的道德高人一等的立场看中国知识分子,而是努力了解这些探索中的思想者,他们的观点和试验,他们的立场和对未来的设想,叙述得相当清楚。这本书为中国改革思想勾画了一副精确的地形图。

  

  本书既没有暗示中国威胁论也没有提倡与中国的对抗,相反,本书强调在现行状态下与中国的合作。作者认为世界必须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中国,认知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地位。作者还提出要高度重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模式"的意义,指出"中国模式"已经在世界产生影响,并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描述,作者质疑西方所相信的西方的民主和经济发展方式在中国的可能性。强调中国特色,作者相信二十一世纪中期将是三足鼎立的状态:中国、美国和欧洲将塑造一个新的世界。中国的思想者们在为此铺平道路。理解这些思想者和参与决策的人,将是理解中国未来的钥匙。

  

  这本书关注的是对中国的现行政策能出谋划策的人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因此重点是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思想变革和讨论讨论得非常不够。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最容易变革的,政治体制变革也不那么难。中国在1911年一夜之间就推翻了两千年的帝制,建立了共和。中国这三十年从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走向资本主义,三十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民主的真正实现和取得,恐怕还是要在中国文化上有根本的变革。中国的文化变革在近三十年来是怎样发展的?中国思想者怎样考虑中国的文化身份的?也许是因为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为西方战略研究提供资源,中国文化的变革不是重要的议题。因此本书没有对此着墨,虽说是一个遗憾,也是可以理解的。

  

  马克·里奥纳德本人是一个长期战略研究思想库的执行主任。这个思想库的名字是"外交关系欧洲协会"(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要研究国际关系长期战略和近期政策等等。里奥纳德的第一本研究著作是关于欧洲的:《《欧洲为什么将主导二十一世纪?》(Why Europe Will Run the 21st Century?)。《中国怎样想?》是他的第二本书。

我找到此人一篇文章,似乎基本概括了以上的观点。 "China's new intelligentsia",文字清晰有趣,可备了解中国思想界现状之参考。

http://www.prospect-magazine.co.uk/article_details.php?id=10078

作为三十年改革开放之一景,聊备一观可也。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