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一本川菜的书——《我的川菜生活》 -- nedask

共:💬41 🌺10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花椒是韵,豆瓣定江山

花椒是韵

  我素来把花椒推为十三香的花魁,于我此许,很多川外人大抵是不以为然的:就这种长得皮子皱、疙瘩小、麻不溜秋的玩意儿,也就你们四川人爱这味,凭啥就认她是大姐大?其实,世间百味,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想把谁奉为众香之首,要谁坐上头把交椅,都是各自的自由,这里面没有口舌可争。我把彩头许与花椒,一是我要说的是川味卤菜,川菜以麻辣为特色,而卤菜尤重花椒在众多滋味中的勾兑调和;二是民间久传的《十三香歌》,开口所唱就是花椒,看来十三香首重此物,也是由来已久。

  中国菜现在所常用的很多调料,都是从国外传入,像今天几乎举国皆喜的辣椒,华人不过三百来年的吃史。花椒却是中华古有之物,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秦、汉之时,后妃们爱在屋子里撒上花椒起味避虫,墙上也是花椒调和的椒泥涂抹,取芬芳、温暖、多子之义。因此,后宫群妃们所住之处,又称椒房,所以,国人于花椒,这传统实在是深了去了。

  我觉得,如果说大多香料是一种气息,辣椒是一种劲道,那么,花椒就是一种韵味,而有韵味的东西,是最美,最令人迷恋的,无论是女人还是香草。

  最先让我对花椒记忆犹深的,并不是它的外形、味道和气味,而是它的名字。我少儿之时,听见一个邻居说一位容貌并不出色的女子是如花似玉,我大不解,等那女子走后,邻居又说:如花椒似芋头,麻不死人噎死人。这话自是刻薄了,但花椒一词,我就竟然由此深记。

  天下四方都有吃花椒的人,但以巴蜀为甚,四方天下也有花椒出产,但以四川为宗。所以,花椒又叫川椒、蜀椒,科属芸香,是为果实。明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说川椒:肉厚皮皱,粒小子黑,外红里白,入药以此为良,他椒不及也。我有一个外出打工朋友是个花椒迷,几乎无菜不花椒,算是口味中的极端主义,他后来定居北京,居然做菜全不放花椒了,问其故,他说,京师虽大,却无川椒,其他也算花椒吗?与其败兴,不如不食。我想,这在饮食中应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花椒之头牌:清溪花椒产地:汉源清溪品相:色黑红,油滋润,气息香浓,麻味浓烈而绵长做法:作料、椒盐其实,川椒也只是西路和南路所产为好,西路当数茂县、金川、平武一线,粒大、肉厚、身紫红、味麻香;南路称雄于凉山、雅安一带,其色黑红,其油滋润,气息香浓,麻味浓烈而绵长。南路椒中,又是汉源清溪的花椒为群芳之冠,《汉源县志》说本境方物,历为贡品,可见,自古就只有皇帝老儿和他的亲戚老表们,才有品味汉源花椒的特权和口福,寻常百姓只有看看样子、嗅嗅气味、听听名头的份儿,就是辛辛苦苦栽种它们的汉源清溪人,谁敢偷吃,也得冒着杀头灭家的罪。如今,世道改变,据说众生平等,权利和口福都已经还归于民,只要你口袋里有足够的人民币,不要说汉源清溪盛产的花椒,只要你高兴,就是其中的珍品母子椒,也可以当做胡豆豌豆一样,大把大把地嚼着吃。

  依旧历算的所谓六月椒,六月青,七月红,这段时间是厨道方家幸福的日子,当然,也是忙碌的日子。虽然到了国庆前后,也还有新花椒下树,但色泽香味都次第而去了。要炼得麻香浓厚、绵长,回口醇和的上好花椒油,非六七月的新鲜花椒不可。市上买得半斤南路的新花椒,拣去枝梗黑籽,冲洗后晾干水气,置于能够密封的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八角,不要太多,八九个够了,两三斤菜油(色拉油也行)铁锅中炼熟,炼油时放入拍破的老姜、大葱头,等油温近凉时,徐徐倒入器皿,加盖密封,浸泡半月以后,椒味出透,椒香诱人,在不能时常买到好花椒的地方,一年的香麻都是它了。十天半月从中舀出一些,装在小些的缸子里,随用随取,不要每次都从大容器中开盖取油,经常敞气,香味也就散了。

  川人喜食火锅,火锅滋味的好坏,全在底料的炒制,而夏日八月,正是炒制火锅底料的时候。因为这时才有青花椒,因为只有青花椒才有那种被天地日月渲染了一般的浓香,过了这时节,干透了的花椒再好,也难寻那份椒香入骨的风情。不过,四川的青花椒毕竟是一年之中难得之物,无论青红,只要花椒的质量好,一样可以让我们自己动手的新卤有味有色。或红,或紫红,色泽要正要深,隐隐中有一分亮意,手心一碾,油渍浸然,近鼻一嗅,香麻入腹,有如此花椒,好卤何愁。

豆瓣定江山

  豆瓣之头牌:郫县豆瓣产地:郫县品相:油润红亮,瓣子酥脆,辣味重做法:调味、单独佐饭川人常将蚕豆(四川人常将其叫胡豆)见缝插针地种在田埂上,这种不占地的植物却是豆瓣的重要原料。豆瓣浓郁的酱香来源便是发酵过的蚕豆瓣。离开了色鲜味浓的豆瓣,川菜恐怕要丢失半壁江山。

  豆瓣是烹制正宗川菜的主要辅料之一,因此四川城乡居民都有自制豆瓣的习惯,豆瓣作坊、豆瓣厂到处可见。但是,四川豆瓣中最负盛名的只有两个牌子:一是郫县豆瓣,一是资阳临江寺豆瓣。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 大麻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用熟油拌,其味甚佳。

  郫县豆瓣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正宗的手捶豆瓣在高温下不会变色,能保持其鲜艳的原色。郫县豆瓣是红汤火锅中最重要的调味料,用在汤卤中能增加鲜味和香味,使汤汁具有温醇辣味和浓稠红亮。特别是用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追溯郫县豆瓣的发展历史得到明末清初时了。彼时四川经过长期战乱,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百业凋敝。清政府实行移民政策,大批湖、广及沿海一带人口迁入四川。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孝感乡翠享村人陈逸仙移民进川谋生,见郫县土地肥沃,便在郫县城南一公里处的地方落户生根。天长日久,子孙繁衍,大家都叫陈家笆子门(现郫温公路一公里处火烧桥附近)。陈家人以农耕为业,虽辛勤操劳但只能糊口,后来便经营起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手工酿造制品。他们先是挑担子进城,走街串巷卖酱油、麸醋。到清嘉庆9年(1804年),经过几辈人的辛勤积累,遂在县城内西街办起了一家企业,取意顺天应人,开设了前店后坊的顺天号酱园。生产出一些现制现卖的盐渍佐餐品。如:时令泡菜、酱菜与能及时佐餐的盐白菜、豆豉、豆腐乳、盐辣椒。其中盐渍新鲜辣椒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

  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家后人陈守信在现文庙巷陈家祠堂打通南大街设立益丰和号酱园。由于咸丰年间,郫县的生产、生活水平很低,人们的生活仅求维持温饱,一般居民都以酱园盐渍制品佐餐充饥,酱菜、泡菜、豆豉、盐白菜、盐辣椒等便是平民百姓盘中的主要菜肴,特别是盐渍辣椒,味辣味浓,佐餐能刺激食欲,供求量也不断增加。陈守信在原来现制现卖的基础上扩大生产,就用水缸制作储存。但遇存货不能售出时,盐渍辣椒就要翻泡化稀,每每使人搅拌,搅拌后的味较醇,却愈搅愈稀,后来发现加入适当比例的蚕豆瓣子既能吸水,又能增加香醇。以后便顺理成章地发展为豆瓣辣椒了。

  在操作过程中,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制度。晒场划片,包干到人,一人负责100缸,坚持晴天晒、雨时盖,白天翻,夜晚露。勤翻,勤查,直至豆瓣呈红褐色,油润发亮时为止。其香气浓郁醇厚。

  现如今,生产郫县豆瓣的企业已有300多家,使用郫县豆瓣商标的企业就有100多家,郫县豆瓣的美名在岁月洗礼中愈发香浓。

旅行指点

  汉源是雅安往西藏途中大山里的一个很小的县城,并没有特别值得推荐的餐饮企业,多的是小餐馆和路边店;至于郫县,因为离成都太近(只有十多公里),在县城里也大多是一些饭店和餐馆而已,大的知名的餐饮企业多是成都过去开的分店或者连锁店。这几个地方只有一些小吃,招牌菜和成都基本差不多,而且,现在成都的餐饮企业大多去周边县城淘菜品,拿到成都进行改良后隆重推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