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评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电影 -- 小椰

共:💬107 🌺1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倒是说出一个我平时不太注意的现象

我粗粗想了一下,这可能跟文化积淀有关,跟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有关。不过我不是中文系出来的,也没啥权威这么说,只是一种个人感觉而已。

一个国家的历史能够给这个国家的文学创作者提供无穷无尽的源泉,这一点在欧洲小说史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是中国是个特例,似乎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曾经讨论过为什么中国没有太多的长篇小说——有些结论认为中国文学中缺乏市井之气,颇有曲高和寡的感觉。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之上,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历次战争、剧变以及多种文化的交互融合,孕育了无数传奇和历史情结,这是欧洲小说兴起的源泉。我从前学习欧洲文学史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过欧洲现代小说的起源,大部分观点都将这勃兴上溯到《鲁滨逊漂流记》。此后欧洲小说在几百年的历史里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流派纷呈。其实并非俄罗斯才有长篇小说,类似德国的歌德那个《浮士德》,也是看得我晕乎乎的。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小说名家的作品更是短不了。即便是不讲究情节的意识流作品,也出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篇幅上也不逊色于任何俄罗斯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应该认为,欧洲的历史演进和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催生了这些作品。

美国并不缺乏长篇小说。在美国建国早期出现了费尼莫·库珀的小说(在我看来,这些小说放到如今,更像是流行小说〉。继承了长篇小说传统的还有麦尔维尔,写出了著名的《白鲸》。此后,杰克·伦敦可以说继承了长篇小说的传统,在自己写出优秀短篇小说的同时,还写出了《马丁·伊登》和《海狼》等长篇小说。不过,这些小说的大都篇幅都短于欧洲的大部头,更像是放大的中篇小说。在学习西方文学史的时候,我本人比较反感传统教科书里提到的那些美国现实主义作品,例如《美国的悲剧》、《夜色深沉》等等,没有读过,不合适发表评论。出现类似欧洲篇幅的长篇小说,在我看来,是在20世纪中期。我读过的小说中最为著名的是《战争与回忆》以及《战争风云》,赫尔曼·沃克的这一套作品肯定够长了,因此才能在里面容纳波澜壮阔的二战全景(即使这样,也还是漏掉了中国和北非两个重要战场没写)。此后还出现了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我只读了其中三本,据说总共有五本。从美国小说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要比欧洲稍微慢一点,小说强调情节甚于强调心理描写,也缺乏托马斯·曼在《魔山》,歌德在《浮士德》当中的许多玄幻特色。这固然跟美国人实用主义传统有关,也是因为历史的积淀不足,缺乏想象力和理解力所造成的(《星球大战》之类的东西和英国的《指环王》两者的想象是两码事)。当美国人逐渐找到自己的历史根源的时候,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开始步入暮年。在当今小说商业化已经形成大潮,因此不太可能出现更多的长篇小说。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在戏剧、音乐、诗歌、小说等艺术形式上,又增加了影视以及互联网文学。小说在未来,可能将依附于影视或互联网文学之上。

一点浅陋的说法,有点含混。呵呵,献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