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共:💬319 🌺1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淝水之战的前前后后(十一)

4、最后决战

晋军乘胜水陆两道西进,在淝水北岸(其实应该是东岸),谢石部陆军遭遇前秦张蚝部,一番激战之下,晋军不利稍却。但谢玄、谢琰所部数万人夹淮水而进,张蚝乃退过淝水,两军沿淝水东西两侧对峙。在《晋书 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中均有东晋谢石部与前秦张蚝部交战而败的记载。不过《谢玄传》称谢石部遇挫是在东晋方面渡淝水向秦军发起最后冲击之时发生的。我个人以为《苻坚载记》记载的更为合理。

说起这个张蚝也是个很有趣的人,《太平御览》引《前秦录》说,张蚝本来姓弓,投靠了一方豪酋张平,深受器重,被张平领为义子。后来张蚝私下奸淫了张平的小妾,张平知道后严厉斥责了他。张蚝大惭,“割阴以自誓,遂为阉人。”此人虽然自宫,却武功高强,《通鉴卷100载》蚝多力趫捷,能曳牛却走;城无高下,皆可超越。公元358年,秦王坚自将讨张平,以邓羌为前锋督护,帅骑五千,军于汾上;平使养子蚝御之。与羌相持旬馀,莫能相胜。三月,坚至铜壁,平尽众出战,蚝单马大呼,出入秦陈者四、五。坚募人生致之,鹰扬将军吕光刺蚝,中之,邓羌擒蚝以献,平众大溃。平惧,请降。坚拜平右将军,以蚝为虎贲中郎将。坚宠待甚厚,常置左右。秦人称邓羌、张蚝皆万人敌,乃是东方不败一流的人物。

因为随后晋军因不得渡,谢玄乃致信秦军主帅:“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晋书 谢玄传》)这段说辞十分巧妙,秦军劳师远征,兵力大大超过对手,如果不敢许战而与晋军对峙,肯定士气进一步受损,领兵主将也大失尊严。特别是谢玄用辞雅致,一派俊逸潇洒、倜傥风流的名士风范,使喜欢拽文的苻坚、苻融颇为难堪。诸将以洛涧新败故,建议:“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从战役角度,在淝水进行对峙是苻坚兄弟所不能接受的,也是与秦军总的战略企图不相符的。秦军以数十万众进临淝水面对对方不足十万之师,岂肯将战略进攻打成战役防御?虽然后方还有大量部队正在集结推进,但仓促征发之兵并无多少战斗力,而后勤保障压力剧增,而且如果长期相持,秦军远离后方,交通线跨过淮水,而对方水师活跃,更加致全军于危险,当为秦所不取。

秦军此刻应陆续获得了来自长安军团的补充,因为苻坚刚到寿阳时仅带了八千轻骑,而战后东晋方面俘获了苻坚的乘舆、乐工之类(见后),查晋军自淝水之战后反击过淮北甚晚,此缴获当在淝水之役。以常理度之,乘舆、乐工等非战斗力量当不可能与其八千轻骑从项城急赴寿阳。肯定是后来伴随后面陆续开进的秦军长安军团而来的。由此可知,在淝水投入作战的秦军当不止前锋军,应有若干援军参与,不过战斗力就难说了。

无论如何,秦军在得到一定增援后,其张蚝部又在淝东小挫东晋主力谢石部。从苻坚和苻融的角度来看,尚堪一战。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晋书 苻坚载记》)还有一种更详细的说法见于《太平御览 兵部四十》融曰:"及吴未成列击之,必克也。"坚曰:"不然。我长於步,彼便於水,今舍步入水,是以所短击其所长,非良策矣。可须彼过水,一时击之。彼既背水,进退无术,乃可尽杀,然后船舫渡江,直指会稽观禹朝万国之处,不亦乐乎。"总之,前秦两位司令官觉得可以敌前退却一下,然后让敌军渡水后处于背水作战的境地,然后使用北方军队的铁骑冲阵以获胜。

如果铁骑是指人马皆披甲、专门用于冲阵撕开对方防御的重甲骑兵而言,秦军显然不可能什么数十万铁骑集中使用,历史上各国这样的武装都的规模都只是几百到数千,因为其装备昂贵,训练困难,受战场环境制约很大。因为负重大,视野受限,这种部队只能列成横队进行冲击,考虑到晋军背靠淝水,秦军铁骑如果冲阵多半会直接冲到水里或陷入水边的泥泞地域。而轻骑兵对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进行正面冲击基本上很少有胜算。轻骑兵取胜的一般情况是造成对方混乱而不成列,进而分割敌军,在追击中大量杀伤敌人分散的士卒。在淝水之战中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受到淮水和淝水限制,战场地域狭小,秦军很难迂回包抄对方,晋军新胜之下正面作战,也很难有机会打散晋军的队形。

更主要的是,敌前退却是非常困难的战场机动方式,对军队的战术素养和士气要求极高,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和部署,组织部队交替撤退和掩护,事先布置后方阵地防御才可能成功。我国直到唐初李靖才有系统的敌前退却战术组织论述。前秦军队毕竟还是少数民族为骨干、主要依据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作战的非正规军队,缺少按照系统总结军事经验正规训练的条件,恐怕即使在其全盛时期也无法确保有效实施这样的战术动作,更何况经过连年战争,当前的秦军并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其兵源素质。

其结果是苻融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关于秦军后撤的混乱,史料记载有三个因素,一个自然是敌前退却,号令混乱,各部行动不一致;另一个是苻融在发生混乱后乘马于秦阵内驰骋欲整顿军队秩序,在晋军乘机发动的攻击中由于马倒而被杀,秦军失去指挥进一步混乱;第三个因素是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矣” 众遂大奔。按照史料依次还原当时情景,有可能是这样:

首先我们来推测一下东晋方面下书时前秦军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几十万秦军都处于列阵等待状态?东晋军队从东方以战斗状态开进,并在淝水东侧与前秦掩护部队发生战斗,随后前秦掩护部队退回西岸,两军沿淝水对峙,这时两军应该都展开成战斗队形。在东晋下书求战之前,前秦方面的阵势应该是要阻止对方渡河的,前秦军队素质不齐,以常理论之,应该是精锐部队在前,战斗力不足的部队在后。面对河水,部队的任务是阻止对方渡河,应该是步兵居中骑兵在翼侧,由于北面左翼是淮水和寿阳城,骑兵应该主要部署在南方的右翼。苻坚应该在整个阵地的后方或中央,苻融与他在一起。

苻坚和苻融想要腾出空地让东晋军队过河,然后以精锐部队冲击敌人,按照道理应该是骑兵执行掩护,由精锐部队先撤,穿过后方部队的间隙,然后占领阵地做好攻击准备,然后是后续部队退到精锐部队的后方,这样后续部队的后撤可以掩护精锐部队的攻击准备。这样才符合战术原则。很可能在前方精锐部队后撤时,后方的杂牌军发生了混乱。

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撤的决定是高级将领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的,主要将领们都忙着指挥前面的精锐部队动作,后面的杂牌军要改变队形空出通道让前面的精锐部队通过,他们看不到前面的情况,而对手也许正鼓角齐鸣呐喊声声组织强渡。杂牌军们顿时混乱了,前些天梁成部的覆灭和各种谣言早就在心理形成了阴影,精锐部队的后撤和对面敌人的鼓噪极大渲染了这些士兵心中对战斗的恐惧,队形调整的嘈杂和喧嚣一下子使很多人爆发了。队伍出现了骚动,杂牌部队也开始后撤。按原计划开进的精锐部队不知道在自己背后发生了什么,在一片混乱中大批溃兵冲入了自己的队伍,将领们不知所措,有的仍然企图按原计划进入预定阵地,有的企图止住后撤稳定队伍,前方的骑兵也开始不安,他们目标大,本不适合暴露在前线执行防御任务,在敌人的攻击下开始向本方阵地侧后退却,整个战线都混乱了。

苻融见事不妙,赶紧纵骑上前试图平息混乱,他一开始在苻坚身边,这时不得不逆着人流前进,一面试图阻止溃兵冲击本方阵地,一面高呼各个将领整理自己的部队占领阵地迎击乘势而来的东晋军队。在一系列的碰撞中他迷失在人群中,直到马匹被某个溃兵绊倒,随后而来的晋兵看到其衣着华贵蜂拥而至,争先恐后斩下他的首级。前秦军队开始全线动摇,朱序乘机在后方高喊:“秦军败了!”然后煽动被俘的东晋将领和前凉高官以及汉族士兵动手破坏或逃窜。动摇转化为崩溃。

庞大的秦军战阵使得后方的秦军可能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对手,他们只是看到了己方的溃散,听到敌方的呐喊和杀声,以及己方士卒恐惧的叫喊和被杀伤、被践踏的痛苦的嘶喊。他们纷纷扔掉兵器,为了迅速逃跑脱掉衣甲,本能的顺着人流狂奔。东晋军队一路追击直到寿阳西边30余里的青岗,大量的秦军因为践踏而死,或者恐惧奔跑不休直到脱力倒下,还有很多人被卷击退向淮水,掉到水中淹死。到处是尸体。苻坚仓皇下了御辇云母车,在卫士帮助下上马逃窜,后背中箭狼狈而逃。后方的秦兵失去组织纷纷弃械逃亡,极度恐惧之下,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东晋军队的追杀已近,只得不停逃窜,在饥寒交迫成千上万的死去。只为历史留下了这一传奇的战事,和数个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晋军缴获了苻坚的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余,且据《晋书 舆服志》和《晋书 乐志》记载,“其辇,过江亦亡制度,太元中,谢安率意造焉,及破苻坚于淮上,获京都旧辇,形制无差,大小如一。”“太元中,破苻坚,又获其乐工杨蜀等,闲习旧乐,于是四厢金石始备焉”。此前被俘的东晋官员如朱序、徐元喜等以及前凉张天锡等纷纷趁机归晋。

苻坚单骑遁还于淮北,饥甚,人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大悦,曰:“昔公孙豆粥何以加也!”使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臣闻白龙厌天池之乐而见困豫且,陛下目所睹也,耳所闻也。今蒙尘之难,岂自天乎!且妄施不为惠,妄受不为忠。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养而求报哉!”弗顾而退。坚大惭,顾谓其夫人张氏曰:“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邪!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乎?”潸然流涕而去。(《晋书 苻坚载记》)

东晋方面,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他其实心里十分高兴只不过前面一直摆谱讲究镇定自若,此时也不好意思太过兴奋,只得强忍心情继续下棋,淝水战前,他趁对手心绪不宁趁火打劫与棋力高于自己的张玄赌别墅赢了好多垃圾房产(秦军要来房价大跌),不知道这次输赢如何。由于心中挂念军情压力,我估计他可能够呛,不过谢安老奸巨猾,故意让对方看到军报封面,对方关心之下自然发问,谢安在摆POSE的同时透露消息告诉对方赶紧回家买房子(前一阵秦军来建康房价大跌,这会晋军大胜房价肯定回升),对方顿时激动不已无心下棋回家取存折了。谢安这个高兴,这会从张玄那趸的房子终于高价清仓了。一不留神回家路上把鞋磕坏了。这是玩笑,不过作为政治家的谢安,很可能心里只是高兴一阵子就开始忧虑,因为打败了前秦,他们谢家的声望到达极点,后面的日子该怎么办,需要仔细衡量。

在各条战线上,秦军纷纷溃败,只有慕容垂所部保持完整,徐徐退往荥阳,苻坚以千余骑逃跑途中与慕容垂汇合。垂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丧,皇纲废驰,至尊明命著之图箓,当隆中兴之业,建少康之功。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今天厌乱德,凶众土崩,可谓乾启神机,授之于我。千载一时,今其会也,宜恭承皇天之意,因而取之。且夫立大功者不顾小节,行大仁者不念小惠。秦既荡覆二京,空辱神器,仇耻之深,莫甚于此,愿不以意气微恩而忘社稷之重。五木之祥,今其至矣。”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若何害之!苟天所弃,图之多便。且纵令北还,更待其衅,既不负宿心,可以义取天下。”垂弟德进曰:“夫邻国相吞,有自来矣。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辱,岂所谓负宿心也!昔邓祁侯不纳三甥之言,终为楚所灭;吴王夫差违子胥之谏,取祸句践。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表也。愿不弃汤、武之成踪,追韩信之败迹,乘彼土崩,恭行天罚,斩逆氐,复宗祀,建中兴,继洪烈,天下大机,弗宜失也。若释数万之众,授干将之柄,是郤天时而待后害,非至计也。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兄无疑。”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投身于秦主,又为王猛所谮,复见昭亮,国士之礼每深,报德之分未一。如使秦运必穷,历数归我者,授首之便,何虑无之。关西之地,会非吾有,自当有扰之者,吾可端拱而定关东。君子不怙乱,不为祸先,且可观之。”(《晋书 慕容垂载记》)

慕容暐本来屯郧城,其部将姜成等守漳口,淝水大战后晋随郡太守夏侯澄攻姜成,斩之,暐弃其众奔还。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

慕容垂和慕容暐都选择了不杀苻坚,值得深思,慕容垂给出的理由主要是义,他认为苻坚对他太好了,背叛苻坚对其名声大有障碍。这个理由很有道理,因为虽然前燕灭国之后,他这一派人早就将他视为燕国复国的希望了,但慕容垂毕竟是叛国逃亡前秦的,名义上前燕的灭亡是慕容垂当了向导导致的,另一方面慕容暐还活着,燕国复国应该请慕容暐复辟,如果慕容垂再背叛苻坚杀害苻坚,其政敌会以此攻击慕容垂,胜利果实未必为慕容垂所获得。慕容垂认为成就大事要一个好名声。其实他还有一个理由,前秦惨败,可不一定就完蛋,他还要观望一下,这个时候当出头鸟反秦可能引火烧身。后面我们还会讨论战后的情况,其实前秦战败固然是其祸乱之源,但如果苻坚坚忍不拔,处理得当,秦国未必灭亡。此外,此时苻坚和慕容垂都处于逃亡的路上,荥阳既不是苻秦的传统势力地盘也不是他慕容氏的势力范围,在这里与苻坚决裂,如果东晋追上来可能大家都完蛋,这时还有大量的苻秦人马正在寻找组织靠拢,杀死苻坚意味着要从这些队伍中杀出血路才能回家,并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慕容垂老谋深算,其见识确实高于其子其弟其下属。此外,虽然慕容垂,身边有他自己的班底,包括儿子、弟弟、和一些心服下属,但仍然很难判断这支军队是鲜卑人为主组成的,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慕容垂坚持不杀苻坚而将军权拱手让出,也许是这支军队本来就不是他本族子弟,他自觉难以凭此开创基业的缘故吧。

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馀万,百官、仪物,军容粗备。可见前秦力量还是有的。

整个淝水之战,东晋方面宣称是8万或7万战胜对方87万甚至100多万,大多数传统历史学家也都声称这是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后来一些学者和议论者认为前秦总兵力就是夸张的,不可能实际完成征发那么多兵,在前线也就是前锋军的兵力,还要扣掉慕容垂、慕容暐等人的勋城特遣队数万人,在洛涧被歼灭的梁成部五万人,再加上从项城到颖上、再到寿阳一路战线数百里前秦需要留守的部队,实际在前线部署的军队人数没有那么多,最极端的观点认为前秦军在淝水的实际投入只有十万左右。此外,对前秦军的战斗力大都以其临时征发和久战兵疲而认为其战斗力极其低下,甚至是乌合之众,我以为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

前面已经论证,前秦军队投入淝水会战的军队应是其前锋军主力和苻坚亲率的长安军一部。其前锋军并非临时征发,虽然确实因为多年征战而有疲惫损失,但并非弱旅。长安军训练不足,但其所谓良家子既然以才勇武艺被募集,其装备和士气应该不差,北方常年战乱,贵族们的军事经验应该有一些。但是整个秦军战力良莠不齐,缺少协同作战经验应该是其战场上败亡的重要原因。在兵力上,前锋军的三十万人马应该扣除慕容垂和慕容暐的数万人(我认为是五万人左右),还应扣除洛涧之战损失的梁成部人马,但梁成部究竟是五万还是两万有争议存疑(见前)。其前锋军可能还有20余万。至于留守后方,我以为不需要前锋军分兵,首先前秦进攻路线上似乎只有攻占寿阳和勋城的记载,并没有其他很多取得东晋城池的记录,前秦大举进兵,东晋肯定只能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应敌,前秦前锋军后方有己方后续部队保护,没有太多分兵必要。所以我认为在淝水之战中,前秦投入的兵力可能有20~30万,不少于20万人,至于秦军战斗力如何,我认为从前面迅速攻克寿阳俘虏东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在洛涧梁成驻军使东晋主力不敢西进、洛涧之后张蚝部一度击退东晋主力谢石等情况看,也不见得比东晋军差很多,前秦在军事上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错误的指挥和对江淮地带作战特点的陌生。

至于在战略上前秦是否可能获胜,以及对整个战争胜负的分析,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讨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