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共:💬319 🌺1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六)

此番征战应该使苻坚认识到对手战力并不低,这应该是苻坚下决心全面动员的原因。前秦在此前的一系列征战中,征服的对手如前燕、代国土地、兵员总数未必低于东晋甚至超过,但前秦并没有全面动员。面对东晋东南一隅之地,20余万军队,前秦决心动员全部力量发动进攻,恐怕不能以轻视视之。前秦从攻占梁、益开始正式为伐晋准备,整个北方统一战争都为平晋作准备,历时长达10年,并不是头脑发热草率用兵。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个是北府兵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在三阿解围战中北府兵表现卓越,连败秦军,这时的秦军并非仓促征发的临时兵,而是久经战争的部队,是否说明北府兵战斗力果然超绝呢?我以为北府兵固然战力非凡,但秦军失败也另有缘由,首先在淮秦军攻取彭城的战斗中,北府兵曾经出击,但无力解围彭城,充其量只能接应守军撤离,说明北府兵在彭城附近的四通八达的平地上对抗秦军并无把握,即便后来三阿大败秦军,在徐州方向已无主力秦军时北府兵仍不敢收复彭城可为明证。秦军在淮南的失败可能与不适应江淮地区的水土气候战斗力下降有关,同时我们注意到三阿解围和淮阴诸役北府兵都是水陆配合,在水网地带作战,我猜想北府兵很可能是一支两栖作战部队,乘船机动,依托河道滩涂作战,在这样的地形和作战条件下以步骑为主的北方秦军部队当然非常不适应。另一方面,前秦彭超、俱难部并非前秦主力,后勤保障在西线吃紧情况下未必很足,攻占彭城、淮阴后已属强弩之末,在得到毛当、王显增援后强行南下应属争功的冒险之举,因为以这时前秦东线的8、9万人不足以展开对广陵、建康的攻击,在攻势极限外遭到东晋反击损失惨重也很自然。此战对于东晋来说,虽然丢失了两处要地,但后来的反击接连得手,士气大振,对于东晋领导人下决心抵抗秦军全面入侵大有帮助。

另一个问题是公元375年王猛去世,死前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晋书苻坚载记)

如何理解王猛的建议,王猛是否确实不愿意苻坚伐晋?是否没有参与对伐晋和统一的筹划?苻坚对王猛的意见究竟如何理解?我以为,王猛与苻坚志向相投,均以平定天下为己任,说王猛完全以东晋为正朔,劝苻坚放弃统一,放弃追求正统是不可思议的。前文已提到,王猛在公元366年曾带兵攻晋观衅,前秦伐梁、益时王猛为前秦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成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可见攻取东晋梁、益二州王猛是参与指挥部署的,对东晋的重要盟友前凉王猛也曾直接带兵交锋,并下书胁迫前凉张天锡归附。所以有理由认为王猛参与了对东晋的整个战略图谋。其临终前的遗言应该是劝苻坚谨慎从事,在伐晋之前先解决内部问题之意,而不是确实以为晋不可伐。

苻坚不能同意王猛翦除鲜卑、西羌的建议,理由也是充分的,而对于平定东晋应该慎重,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在夺取梁、益之后他对东晋基本处于守势,将东晋至于其统一步骤的最后一步,在伐晋前先剪除了后方的各个隐患,伐晋动员了尽可能使用的一切力量。不能认为苻坚因胜而骄狂,完全忘记的王猛的遗言。

5、意外插曲

在苻坚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之前,又意外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苻洛的叛乱,另一件是吕光的征西域。

苻洛是苻健的兄子,官居征北将军,幽州刺史。爵行唐公,镇和龙(辽宁朝阳)。此人“雄勇多力,猛气绝人,坐制奔牛,射洞犁耳”(《太平御览卷436引三十六国春秋》)。是一员猛将,曾在公元376年为统帅一举灭代。他以灭代功大,求开府仪同三司,不知为何苻坚未许,他便心生怨恨。公元380年正月,苻坚先是以北海公苻重(苻洛之兄,曾在公元378年谋反未遂)为镇北大将军、镇蓟城(北京)。三月又任命苻洛为使持节、都督益、宁、西南夷诸军事、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并特别要求使自伊阙趋襄阳,溯汉而上。这两个任命和调度应该是猜忌苻洛久居幽州,跨有全燕,控扼鲜卑、乌桓、遥制高句丽、百济等,势力过大,在苻坚准备南征时怕有意外,不过这两个任命和调度应该是十分失策的,原本苻洛就有怨气,从东北调往西南,还不许经过长安,他肯定非常不满,而派一个曾经谋反的亲兄弟在他旁边,为两人勾结创造了条件。

苻洛召集手下,宣称:“孤于帝室,至亲也,主上不能以将相任孤,常摈孤于外,即投之西裔,复不听过京师,此必有伏计,令梁成沉孤于汉水矣。为宜束手就命,为追晋阳之事,以匡社稷邪?诸君意如何?”(《晋书苻坚载记》)幽州治中平规曰:“逆取顺守,汤、武是也;因祸为福,桓、文是也。主上虽不为昏暴,然穷兵黩武,民思有所息肩者,十室而九。若明公神旗一建,必率土云从。今跨据全燕,地尽东海,北总乌桓、鲜卑,东引句丽、百济,控弦之士不减五十馀万,奈何束手就征,蹈不测之祸乎!”洛攘袂大言曰:“孤计决矣,沮谋者斩!”于是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以平规为幽州刺史,玄菟太守吉贞为左长史,辽东太守赵赞为左司马,昌黎太守王蕴为右司马,辽西太守王琳、北平太守皇甫杰、牧官都尉魏敷等为从事中郎。分遣使者征兵于鲜卑、乌桓、高句丽、百济、新罗、休忍诸国,遣兵三万助北海公重戍蓟。诸国皆曰:“吾为天子守籓,不能从行唐公为逆。”王缦、王琳、皇甫杰、魏敷知其无成,欲告之;洛皆杀之。吉贞、赵赞曰:“今诸国不从,事乖本图。明公若惮益州之行者,当遣使奉表乞留,主上亦不虑不从。”平规曰:“今事形颇露,何可中止!宜声言受诏,尽幽州之兵,南出常山,阳平公必郊迎;因而执之,进据冀州,总关东之众以图西土,天下可指麾而定也。”洛从之。夏,四月,洛帅众七万发和龙。(《资治通鉴卷104》)苻坚一开始想和平解决,要求苻洛兄弟罢兵,许诺可以永镇幽州。这当然不能满足苻洛,被其拒绝,苻洛与苻重合兵,总兵力达10余万,进屯中山。苻坚遂决心镇压,以遣左将军武都窦冲及吕光帅步骑四万讨之;右将军都贵驰传诣鄴,将冀州兵三万为前锋;以阳平公融为征讨大都督。又分遣屯骑校尉石越自东莱(山东掖县)帅骑一万,浮海袭和龙,以断苻洛后路。五月,窦冲与都贵会师全力反攻,苻洛大败被擒,械送长安,苻重逃回蓟城,被吕光击杀。石越顺利渡海,攻克和龙,斩平规。叛乱只三个月便被平息。

叛乱迅速被平息,说明当时苻坚的统治还是得民心的,平规的言论是顺着苻洛谋反的调子说话,并不足以为凭。但是苻洛的叛乱反映出前秦内部宗室对苻坚的政策还是有不满的,苻坚对这些宗室重臣也很不放心,这都与前面分析的苻坚考虑以伐晋追求统一的思路是一致的。苻坚战后没有处死苻洛,反映其对宗室叛乱的矛盾心情,他明白宗室和氐族亲贵对在政治上逐渐失去权势的不满和疑虑。但为了整个秦帝国的发展他不得不强调法制、崇尚儒学、重用异族人才。他不可能大肆杀戮亲族和权贵,因为一则弱小的氐族本来就人才有限,二则他自己就是因为苻生的滥杀而叛乱成功,既然他把苻生修饰为暴君,也想给别人一个不同的印象。随后进行的宗室分封的殖民政策,未尝没有对宗室权贵们予以适当补偿的心理,通过分封给他们土地、臣民,换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不过,苻秦贵族在关中生活日久,早已缺乏进取精神,这样的分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人人满意。

无论如何,苻洛的叛乱削弱了幽冀地区前秦的统治力,幽冀历代皆出强兵,如果不是苻洛的叛乱,这一路军马南下彭城进而攻击广陵、建康,肯定对东晋构成巨大的压力,苻洛的叛乱使得这一路力量大为削弱。

第二件事是吕光的征西域。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入朝于秦,请为乡导,以伐西域之不服者,因如汉法置都护以统理之。秦王坚以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凌江将军姜飞、轻车将军彭晃、将军杜进、康盛等总兵十万(《晋书苻坚载记》为七万),铁骑五千,以伐西域。阳平公融谏曰:“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汉武征之,得不补失。今劳师万里之外,以踵汉氏之过举,臣窃惜之。”不听。(《资治通鉴卷104》)苻坚给出的理由是:“二汉力不能制匈奴,犹出师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虽劳师远役,可传檄而定,化被昆山,垂芳千载,不亦美哉!”(《晋书苻坚载记》)。

吕光行至高昌,闻坚寇晋,光欲更须后命。部将杜进曰:“节下受任金方,赴机宜速,有何不了,而更留乎!”光乃进及流沙,三百余里无水,将士失色。光曰:“吾闻李广利精诚玄感,飞泉涌出,吾等岂独无感致乎!皇天必将有济,诸君不足忧也。”俄而大雨,平地三尺。进兵至焉耆,其王泥流率其旁国请降。龟兹王帛纯距光,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帛纯驱徙城外人入于城中,附庸侯王各婴城自守。光攻城既急,帛纯乃倾国财宝请救狯胡。狯胡弟呐龙、侯将馗率骑二十余万,并引温宿、尉头等国王,合七十余万以救之。胡便弓马,善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众甚惮之。诸将咸欲每营结阵,案兵以距之。光曰:“彼众我寡,营又相远,势分力散,非良策也。”于是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战于城西,大败之,斩万余级。帛纯收其珍宝而走,王侯降者三十余国。光入其城,大飨将士,赋诗言志。见其宫室壮丽,命参军京兆段业著《龟兹宫赋》以讥之。(《晋书吕光载记》)虽然其语不免有夸大之辞,但可探知战争过程还是十分激烈的,战果也十分辉煌。也可以看出吕光这支部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r

西域小国闻秦强盛,欲借秦之力铲除焉耆、龟兹等强硬势力自利不足为奇,苻坚欲效法汉武帝,扬威于异域创立伟业成就功名也可以理解,但苻坚为什么要在伐晋的准备过程中甚至即将动手之际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值得我们探讨,吕光所部是前秦氐族精锐,如果这7万或10万精锐投入淝水战场,甚至仅仅用于战略预备队,在战后鲜卑在关中的叛乱时及时赶到,也许历史就大大不同。苻坚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刻如此安排呢?一些人甚至以此为据称苻坚并无伐晋企图,只是在被晋扬威将军朱绰骚扰襄阳、桓冲反攻倒篡之后才因怒而兴师。对此我并不赞同,相比之下,苻坚对伐晋深谋远虑的证据更多些。但我个人以为苻坚此时发动西征是不够明智的,如果想要为他找一些理由,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1)苻坚希望从西域获得高僧鸠魔罗什,从文化上为其统一天下做准备。(2)苻坚对汉武帝的功业十分醉心,想通过平定西域彰显中华国力显示自己完全可以与汉武帝功业比肩,从而加强其争夺正统的地位。不过这个原因没有什么证据说明,只是从苻坚对苻融的回答猜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