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马戛尔尼磕头的一些相关文章 -- foundera

共:💬1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站直了,别下跪

站直了,别下跪

  若要谈论中国文化,是不能回避“下跪”这一奇怪的礼节的。记得我所景仰的鲁迅先生在作于1934年的《洋服的没落》一文中,就深刻地指出:“我们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

  从这篇文章中看,先生是将“下跪”等虐行的发明权断然归到了

我们民族的头上的。对于这一点,我孤陋寡闻,学识才浅,委实不敢妄加附议。不过,虽然这样,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切地判定,即:我们中国人的确自古就是一个爱下跪的民族。

  不用遍阅古书,就会发现中国人要下跪的场合和要跪拜的对象实

在不少。譬如:见了皇帝老儿要跪,见了父母要跪,见了大官人要跪;女子见了丈夫也要跪,甚至有冤屈要告状也要向官员们下跪。这样在世界独一无二的“下跪文化”,不知道一些整天嚷嚷着要“复兴中华文明”的当代“国学大师”们是否有人愿意拿出时间来专门研究发扬光大一番,那样的话我想一定会整理出一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为“国学研究”增添新的荣耀。

  可别认为我是在开玩笑,下跪还真的有很多鬼名堂,说它已经形

成了文化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例如,号称为“六经”之一的《周礼》就在其《春宫?太祝》里面对下跪有精妙的论述:“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我不是“国学大师”,弄不明白这“九拜”是些什么玩意儿,但是我知道这“九拜”全部是抹杀个性、培养奴才、制造不平等地位的“软刀子”,与个性解放、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观念格格不入,在21世纪的今天应全部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但是,“九拜”在“下跪文化”里面毕竟还是冰山一角,更加荒

唐走板的是竟然有人将“毒疮”奉为“梅花”而津津乐道。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述了这样一位“下跪文化”的奇人。此公“年七十余,步趋拜起健甚,自言夙兴必拜数十。老人气血多滞,拜则肢体曲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跪拜竟然能够利于养生!这实在可算是此公的一大发明。

  其实,“下跪”下到了养生的程度,绝不只有这一例。清代徐一

士所撰的《一士谈荟》里就记述了清朝两位大官的此类怪行。全庆是翁同??的老师,进士出身,两度入揆,“其养生之述颇奇,乃以磕头为妙法。自云每日磕头一百二,起跪四十次”。受其师影响,翁同??晚年被朝廷贬官。他回到常熟老家后,竟然“每夜必在书房行三拜九叩头次乃卧"。说实话,翁同??乃咸丰六年的状元,在那个时代也不算昏聩无能之辈,却在实践"下跪文化"方面这样兢兢业业。可见"下跪文化"在阉割人格、培养奴才方面是多么的行之有效了。

  当然,如果仅仅将下跪理解为培养奴才的礼仪,那也是小看了"

下跪文化"的为害程度。"下跪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的最为荒唐走板的事例发生在乾隆年间。1793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派出了以马戛尔尼勋爵为特使的庞大使团,意欲和我们的大清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我们的统治者竟然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妄自尊大地要求马戛尔尼入乡随俗,在觐见乾隆皇帝时行"下跪"礼,成为一段著名的历史公案。可惜,英国人并不买账,宁愿这次交流成为"聋子的对话",也没有做一回我们这种独一无二的"下跪文化"的实践者。

  古人毕竟已驾鹤西去,但是出乎我的预料的是,"下跪文化"在

当代中国仍然是死而不僵,许多人还在盲目地"跪、跪、跪"。记得某新闻媒体曾报道过为了给一个"当代青天"送行,当地数百人一起下跪的新闻。群众跪送的当然是一位好干部,但是采取下跪这种落后愚昧的形式,太令人慨叹了。毕竟我们生活在21世纪,表达朴素的感情也用不着来这一手呀。这一次你自主地给别人下跪,下一次别人就可能叫你下跪。膝下有黄金,有尊严,别不拿自己的双膝当回事。

  中国人啊,"跪、跪、跪"地跪了几千年,现在总该到学会堂堂

正正地站起来的时候吧?我想起了一部电影的名字《站直了,别趴下》。在此,我想借用这种语式寄语我的同胞:"站直了,别下跪"。

●周英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