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

很多地方我们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对杀胡令本身的看法,无论是其暴虐的特征,还是其拙劣从而加速冉闵的失败,这个我们意见基本一致。

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我对冉闵其人历来多有批评,早年与一些颇为皇汉之风的朋友在一些地方也有过几番交锋。对杀胡令的客观效果的认识丝毫不影响我对冉闵本身以及其政策的批评。

我觉得我们的意见不一之处,一是在于兄台认为,若冉闵措施得当有成杨坚之业的可能。我认为,且不论以冉闵的才能胸襟能否有此作为,又或即使他不杀胡就能够抵挡住慕容家族的南下,即使这一切都成立,那么冉闵也很难成杨坚之业,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三十几年后苻坚的失败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冉魏的失败恰恰证明了在民族融合不够充分,中原胡族没有完成充分汉化的情况下,北中国重归汉统是不可能的,而非若冉魏政策正确就能做到这一点。后世的杨坚是汉化的鲜卑人,李唐是鲜卑化的汉人,都不是纯粹的汉人,却能够使得北中国重归汉统,非其才高,其略对之功,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其二,是

石勒灭前赵,刘裕灭慕容鲜卑和姚羌都只清洗上层贵族而没搞种族屠杀,

......

之前的前赵匈奴,之后的羌氐鲜卑灭亡时候都没有这种种族屠杀,哪个没有被融合和同化了?

这里其实石勒和刘裕的情况还不完全一样。刘裕所灭的慕容鲜卑和姚羌,都是在其气血耗尽之时的最后一击,没有必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

而羯族本身就是匈奴别部,前后赵之间,除了敌对之外,也有一层继承的关系,所以石勒灭前赵,杀尽刘氏一族足矣,石勒本身又是五胡时期少见的几个明主之一,并没有搞大规模的民族压迫。而另一方面,杀胡令,杀的不光是羯胡,匈奴族也难逃厄运,无论是羯胡还是匈奴,其逐渐消亡,都是在杀胡令之后,后来的铁弗匈奴并不是纯正匈奴,而且也只是昙花一现,到北魏末的六镇大起义,匈奴族已不再是做为一个整体民族的出现。而羯胡虽然日后还有尔朱氏、侯景这样的人物,但做为一个民族或者大的部族已不复存在。

之所以说

而这两支(本质上是一支)比较非我族类的胡族的消亡,后继者无论是氐秦还是鲜卑,其接受汉化的程度都与羯胡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杀胡令”客观上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和同化

有人曾经总结过一个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连环套现象,

细究起来,北方十六国的兴兴亡亡之中还颇有些奥妙,那便是几大民族之间的“相生相克”。我们把建立的十六国的五个“胡”族和汉族放在一起,按其出处,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种族,即匈奴一支的胡族包括屠各部(前赵建立者)、羯胡部(后赵建立者)、卢水部(北凉建立者)以及铁弗部(刘虎、刘卫辰及大夏建立者)等等)、东胡一支的鲜卑(包括慕容、拓跋、乞伏、秃发等部,这里有些东东等到后面再解释)、西羌(即今藏人、羌人的祖先)一支的氐羌部,第四族当然就是汉人(注意这里的汉人是指南北朝之前的南方汉人,与隋唐时的汉人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汉人在匈奴人面前绝没有好果子吃,西晋就亡于匈奴人,而刘裕北伐的成果也最终被匈奴人窃取。接下来匈奴人碰到鲜卑人从来占不了便宜,这个我在前面的“永嘉之乱”中就曾存疑;后赵在前燕面前屡战屡败,而后两个匈奴人国家北凉和大夏也亡于鲜卑北魏之手。但是鲜卑人却拿氐羌人很没办法。前燕亡于前秦是个很好的佐证。最后汉人在与氐羌人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便险些灭秦,氐羌人的国家成汉和后秦都是被东晋的汉人消灭,当然最让东晋士大夫们引以为豪的还是公元383年的那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役中的巨大胜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连环套”局面,也许不过巧合,也许真的另有原因,也不知哪位大侠能解开这里头的“玄机”,:-)

从中可以看出汉匈之间的敌对关系,也许是汉朝汉匈间百年战争匈奴最终战败的民族记忆过于强烈,匈奴(无论前后赵还是赫连勃勃,甚至包括南朝的侯景之乱)对汉人的报复仇杀也是最强烈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鲜卑族的主动汉化以及苻秦的“浑一四海”的民族包容政策,由于这种过于强烈过于明显的敌对关系,那么矛盾的解决必然只能是一方的完全消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