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点回顾与分析 -- 润树

共:💬95 🌺2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仅可用于国际贸易,我给出一个简单解释

从亚当斯密开始,比较优势理论就可以用于分析生产分工交换,无论是一国内部还是国与国之间。

科大胡不归:【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四)中,有一个违反直觉的例子。甲每年能够生产100斤土豆或者60斤牛肉,各占一半劳动时间,乙每年只能生产80斤土豆或20斤牛肉。甲比乙种土豆厉害,但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是乙专门生产土豆,一年160斤,甲拿出四分之一的时间生产25斤土豆,四分之三时间生产90斤牛肉。这样,分工以后总产出,土豆与牛肉各多了几斤。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公司与比亚迪生产电池。日本公司靠自动机器,效率高,比亚迪靠大量劳力搞人机结合。最后是比亚迪的生产方式胜利了。

具体到分田到户,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模型。国家大搞农业机械化每年农机增长20%是一种方式,小搞每年增长10%是另一种方式。小搞比大搞,能够省出每年100亿的资金去做出口加工挣外汇。相当于国家组织生产,就是生产土豆与牛肉都厉害的甲。但是,国家小搞农业机械化,并不会使农业产出减少,因为还有农民“分田到户”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办法来补农机投入不足。要注意,这时的中国劳动力相当过剩,劳动力基本不值钱,有“人口红利”。这种生产方式就能比大搞农业机械化多一些出口加工的外汇产出。

你说大搞农业机械化能节省劳动时间,这恰恰是不需要的,中国缺的是外汇与资金,不缺劳动时间。日本当时就不一样,它农业人口大规模转移到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大搞农业机械化。

我就是简单说明一下,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大搞农业机械化反而不如小搞的总产出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