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点回顾与分析 -- 润树

共:💬95 🌺2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比较优势理论在这里对不上号

它是专门用于国际贸易的。

要对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进行比较,应该以下面海纳兄提到的综合劳动生产率,而不应只是粮食产量,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同时,还要计入由机械化而节约的劳动力转入其它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效益。世界上各先进农业生产国发展的历程,早就证明了前者的优越性,中国不大可能会例外。这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和实践根据所在,并非凭直觉。至于速度,日本的农业机械化从1949年起步到1979年全面普及,整个过程是30年完成,可以作一个参考。当然,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人口,工业发展程度等),中国各地区也有差别(平原,山区等),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和速度都必须符合这些客观实际。如果从60年代末算起,中国到现在搞了40年,整体农业机械化程度只达到约40%,是快了还是慢了,让那些懂“经济理论”的人搞个理论模型来计算验证吧。在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70年代的农业机械化速度太快了的前提下,我只能认为80年代的分田到户阻碍和损害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具有负面效应。

有观点认为分田到户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加精耕细作,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提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但与土肥水种四大因素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农业机械化与精耕细作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相反,由农业机械化所节约下来的劳动力,在不能用于其它生产活动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加强精耕细作。机械化的耕地,耙地,播种与比手工作业相比不但效率高很多,而且效果也更好,机械收割还能减少粮食的损失。

可惜西西河的桥牌比赛没搞起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