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一) -- 风中的羌笛
(三)锋芒初试李家寨(下)
被围困的李克己加强连,现有大大减员的第1营第2连和机枪1连及迫击炮连各一个排,所占据的阵地只有200米长、100米宽的范围,这片狭小的阵地后来因为指挥官的名字而被命名为李家寨。李克己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军官,他既没有被严重的形势吓倒,也没有坐等上级支援。他知道得很清楚,撤退只会白白遭敌杀伤,甚至全军覆灭;况且现在一旦退出这里,前期战斗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都将丧失,那时再打回来会付出更大代价;而增援部队也已经在路上,到达战场需要时日,于是一面布置警戒,一面抓紧时间想方设法构筑防御。他决心在这里长期固守,拖住日军,待主力到达后里应外合击破敌人。
自此,被围困在李家寨的部队一面积极战斗,一面竭尽全力存活下来。阵地内那个二三十米方圆的小型林空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它可以给前来空投的运输机指示地点。每三天都会有飞机飞来,然后就会有给养和弹药包从天而降,日军缺乏防空火力,只能望洋兴叹。日军在炮兵掩护下向李家寨发动了一次次进攻,可是大量的自动武器再一次证明了丛林作战的特点,日军使用各种手段发动的屡次进攻都被瓦解。
不过李家寨的居民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敌人天天都对阵地进行炮击,日军的狙击手也随时在使用掷弹筒和特别挑选的99式步枪眈眈相向,所以最要紧的还是构筑防御工事。李家寨的防御系统很有特色,整个阵地一共构筑成了8个立体支撑点,树上和地面火力互相交叉,每个班据守一个点,阵地中间是步兵最钟爱的支援武器迫击炮,具有射程和威力优势的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成功压制了曾经猖獗一时的日军掷弹筒,日军对这只全身都已蜷缩起来的刺猬毫无办法。
在阵地的外缘,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数十根气根垂到地里,即使把主根炸断也倒不了,这棵树的树冠占地面积超过一亩,在绿色的林海中像一座高高的岛屿那样。这棵大树的火力可以控制大小两个林空,并能监视日军的动向,只要日军一进入攻击位置就会被发现,因此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无时不想破坏这个阵地,但李克己在上面布置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兵器更不缺,树上树下构筑了完善的机枪巢,火力强劲,日军的屡次尝试都以惨败收场。
李克己命令部下,要充分发挥工事和近战武器的威力,一般要等到敌人进到20米左右,各单位才统一开火,日军通常以小股多路利用繁茂植被的掩护进行奇袭,战术手段不能不说精到,他们的单兵素质也确实了得,反应非常迅速,动作干脆利落,但毕竟不可能超过自动火器射击的转移速度,不过只要有人中弹别人就会立即就近隐蔽起来,虽然单发步枪的还击完全被驻印军的弹雨淹没而显得苍白无力,但每次失败扔下的尸体并不多,可见18师团精锐之师的名气并非浪得。饶是如此,时间一长日军的有生力量还是损失严重,慢慢地只能将进攻改在夜间,希望能弥补武器装备的差距,获得意外的收获。
敌变我变,李家寨的“居民”们也改变了打法,连日高强度战斗消耗很多,即使飞机不断投下物资,弹药也还是渐渐有难以接济的感觉,日军战术这样一变化,“居民”们其实是最大的受惠者。在1943年年底的缅甸,美国空军的力量有过一段暂时的“真空”时期,飞机奇缺,因此还不能独步天空。12月初,就有一架运输机被日军游猎的战斗机击伤,致使整整一个星期内李家寨内没有得到过一公斤物资。当大量P-51野马式战斗机队抵达以后,日军第5飞行师团才真正销声匿迹。
针对日军的战术变化,李家寨的居民把防御扩大到“寨子”外面,阵地外30米开始,挖了很多陷坑陷阱,利用大树杈制作了很多鹿砦,又在中间密密麻麻设置了大量手榴弹,矮树、树根、树藤、草丛、地面,到处都有,全部用树藤连接引信,稍一触动就爆炸,这样一层一层布置起来,战壕里只要留下一两个士兵值班,其余战士每夜都能睡上好觉。日军的夜袭仿佛化妆舞会一样准时,一般在晚上8点开演,为了防止日军工兵在白天破坏障碍物和手榴弹警戒线,居民们每天都会在拂晓派出人在阵地两翼进行监视,晚七点准时撤回,然后8点钟日军又准时出现,双方人员来来往往,把这另类的暗战硬是弄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对于居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水。李家寨虽然离大龙河很近,空气湿润,但是地势高,又是旱季,天公连一滴雨都那么吝啬,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竟然是山洪四溢雷电满谷的恐怖世界,12月里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一滴水。缺粮时,那到处蔓生的芭蕉叶和芭蕉芯还能应付一阵,断水则等于直接把生命抽走。丛林战斗体力消耗极大,全靠补充水分来帮助恢复,没有水,人体的电解质环境会渐渐紊乱,机体的活力会渐渐消失。在无法空投的那个星期,居民们的嗓子眼里都渴出火来,平时可口的干粮与粗糙的咽喉剧烈摩擦,根本无法下咽,就连那爽滑无比的美味的巧克力也失去了魅力。
但居民们究竟是农民出身,中国农民的生命力是无比顽强的。他们很快就解读并完成了这个最严格的试题,交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满分卷。芭蕉根是这份试卷的第一个答案,把芭蕉根掘起来,可以当水果吃,当然,味道是不能讲究的,可是吃这个能救命。紧接着毛竹也加入进来:早晨雾气缭绕的时候,毛竹的根部靠近地面那几节会存水,用刀劈开就能得到真正的饮用水,带着竹筒内膜的鲜香;再有,草上的露珠也不要白白浪费,那些水足以把人的裤脚打湿,可以用雨布收集……
然而,最有贡献的,居然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充作手榴弹绊索的树藤,士兵们把树藤砍出倾斜断面,在断面上中心位置钻一小孔,然后倒置在容器里,水就一滴一滴落下去。一根树藤每天可以滴出纯净水二到三斤,这一创举完全解决了饮水的问题,连煮饭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为了应付断水,竟然连热饭都一举解决了,居民们喜出望外,所有的困难似乎都不存在了。
在孤独而艰难的那些日子里,被围者时刻保持着对师主力来援的信心,他们知道自己这支部队的传统。他们在电台里不但知道外面就有生死与共的二营在和自己苦苦支撑,而且知道救援部队已经在路上,正在日夜兼程翻越威严的那加山脉。现在需要时间,需要自己紧紧拖住敌人等待主力的到来。
12月14日,新38师的第一支增援部队114团先头营终于赶到李家寨包围圈外,并马上发起攻击,但由于榴弹炮和山炮兵还正在与师主力在丛林中跋涉,没有炮火支援的进攻终究徒劳,这一次解救李家寨被困部队的仓促进攻失败了,还付出了几十名战士的伤亡,连长许炳新在战斗里阵亡。
114团的到来尽管没有立即解李家寨之围,但112团的兵力由此得到了解放。陈鸣人上校现在可以腾出手来对兵力空虚的李家寨进行直接增援了。刚升上来接替吴瑾担任机枪一连连长的原副连长丁涤勋,奉命带领一营留在包围圈外的一部分步兵和机枪一连的其他兵力,共200多人,设法从日军的包围间隙里溜进去,增援兵力空虚的李克己加强连。丁连长从丛林的特点入手,仔细调查认真研究,终于找到了进入李家寨的办法。丛林里光线很暗,多数地方视野仅仅数米见方,如果趁夜间进去,可见度还要低得多。日军兵力虽不少,但面对广阔的丛林,只能分兵防守兵力能够展开的重要地段,假设声音能够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在夜间即使从敌人附近十几米通过也有可能不惊动敌人。
丛林的夜晚,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寂静,相反,声音很乱。动物的吼叫当然不用说了,就连植物也会发出各种声响,其中最有利的就是阔叶的滴水声。一片叶子的滴水声固然很小,千百片叶子的滴水声就壮观了,何况这是茫茫林海,更何况这样的封闭空间对声音无限的放大作用,尤其零点以后水滴声逐渐进入高潮,就像合唱渐渐热烈起来那样,因此选定零点以后行动。200多名战士做了最彻底的轻装,只带了武器弹药,像水滴那样渗入了丛林。士兵们成一条直线拉开,认定了水滴的节奏之后开始小心翼翼地迈开脚步,与水滴声保持一致,他们的耐心与细致取得了竟然的成果,200多战士的脚步声果然全部被水滴声所掩盖。丁涤勋在出发时还作了这样的交代:万一被敌人发现就地卧倒,没有命令不得还击;如果与大队失散不许乱走,要就地停下来。结果这些考虑都没有变成现实,整个行动异常顺利,整整一个加强连就这样从疲倦的日军身边一个人不少地漏了过去,成功加入了李家寨居民的行列。
新加入的部队立即使李家寨真正变成了金城汤池,日军的苦斗已经毫无意义,他们对攻击李家寨已经完全绝望,只不过还不肯认输,在为了心中仅存的那一点武士精神而坚持。但这样的日子也不长了。
从雷多开始的公路,已经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越过了最险峻的那加山,到达了新平洋,正在向于邦昼夜不停地延伸。兵力的转运已经十分方便。另一支雄师---新22师也已经起程,很快就会出现在日军面前。1943年最后的这几天,是驻缅甸日军厄运的开端,连时间都背叛了他们。
12月22日,新一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亲临于邦前线,在敌阵前500米处密林中建立了指挥所,李家寨中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欢呼雀跃,主力一直没有抛弃他们,数十天的战斗终于就要见分晓了。
日军的阵地核心是大龙河渡口,失去这里日军的给养会运输不上来,防线就会崩溃。这里也有一片被武装到牙齿的大榕树,日军在上面修筑了许多掩体和机枪巢,气根之间也密密麻麻构筑了火力点,必要的话,树上可以容纳多达两个中队的日军,以保障渡口的安全。在北边几百米处,同样一棵榕树掩护了李家寨,这里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结局呢?
孙立人决定亲自指挥这次战斗,他用了3天进行仔细研究,制定了这样的方案:布置轻重机枪从不同角度沿纵向直线对大树上下进行密集火力攻击,消灭隐藏在树上的日军观察哨、狙击手和机枪手;以轻重迫击炮集中轰击气根林,以歼灭敌人的轻重机枪巢;步兵从三个方向以小群多路战术在火力掩护下向大树逼近,多投掷手榴弹,以消灭死角里残存的敌人;步兵攻击的同时,山炮一个营12门炮对大龙河东岸的日军炮兵阵地进行压制,阻击敌炮兵发挥火力;命令112团做好出击准备,只要渡口被己方攻占,马上超越敌人据点,一边对敌人据点围三阙一,一边以重兵在河边伏击败逃日军。部署完成,大快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26日,战斗打响。日军虽然早有预计,但对手火力的猛烈程度还是让他们大惊失色。首先是4架P-51野马战斗机的俯冲轰炸和扫射,那身披蓝天龇牙咧嘴仿佛对准人冲来的的凶狠模样先声夺人,给了日军一个下马威,然后是山炮兵开始表演。驻印军装备的美国M1型75毫米山炮是个很小的东西,平常用吉普车拖着也能全速飞驰,而它的射程远远超过日军装备的75毫米山炮,炮弹一排排飞越宽阔的河面,砸在日军炮阵地上,象征性回应了几发之后,尽挨打的东岸的炮兵很快就不吭气了,留下他们的步兵在西岸继续战斗,大榕树在一小时里挨了几百发迫击炮弹,许多钢盔和人的肢体从树冠上空冲天而起,不断有人拖着长长的哀号在树枝间重重撞击着跌落下来,很快树上树下就成了一片血火遍地的世界,日军的轻重机枪多数一发子弹都没打出来就报销了,弹着点是如此的密集,以至于拥挤在掩体里的叫嚷的日军一群连一群地变成血肉粉末。不久手榴弹闷嘟嘟的声音和冲锋枪激越的长点射到处传开,步兵攻上去了。
4个小时以后,树上树下的枪声渐渐停止,横七竖八的日军尸体被拖出来摆了一地。其中包括了18师团55联队藤井小五郎大佐、大队长管尾少佐,这里的四百多名敌人,只有13人活了下来,因为他们做了俘虏。
渡口被攻占以后,西岸日军开始撤退,可是途中不断受到打击,很快就七零八落,李家寨之围,遂告瓦解。而李克己的部队,竟然还能主动出击,歼灭了日军一个中队。
早已锐气尽失的日军争相逃命,江边到处挤成一团,枪声一响,许多形销骨毁的人跌到在水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于邦之战,歼灭日军大约1200名,驻印军在全部战斗里总共伤亡了230名官兵,它作为一个模范战例,将永远留在史册和教科书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支军队的内在虚弱在内战中表现的一览无遗。从缅甸横扫 7 有始有终 字615 2008-11-09 05:41:53
🙂说得真好 1 johny 字0 2009-04-20 23:16:59
🙂沙发!! 1 小市民 字0 2008-11-07 14:23:53
🙂【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三)
🙂李家寨攻防的问题 1 Toto 字407 2009-07-22 14:02:13
🙂达不到足够的火力密度 1 MacArthur 字88 2009-07-23 11:49:42
🙂双宝炸了 1 特里托格内亚 字124 2008-10-19 19:32:20
🙂于邦的战果似乎太大了 1 骨架龙 字24 2008-10-19 19: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