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看来胡温是稳健的,新土改确实是目前中国最迫切的 -- karman

共:💬33 🌺57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看来胡温是稳健的,新土改确实是目前中国最迫切的

前两年回国时就听说江苏许多地方的地都转包给比较贫穷地区的人来种了。 那时我到苏州凤凰山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向路边给蔬菜地扎棚子的人打听方向,听口音是北方人,证实这地方确实有“外地人”在那里搞农业。 现在看来“新土改”还是有其现实基础的。但具体来说“新土改”是如何改法,将会对中国带来如何影响,我现在还不清楚,但基于胡温的路径轨迹,我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六七年前我在网上喊发展民族工业,那时的感觉简直是在对着喜马拉雅雪峰喊,空渺无际。 可是到了二零零三年突然风向就变了,有文章开始捧奇瑞,再后来“自主品牌”“民族工业”简直成了时髦用语,和江朱时代简直是天壤之别。连上汽这种企业的头头们都开始讲“民族品牌”了。 这不,去年还是今年有统一企业税率,不再给外资在税收上优惠。

后来胡温提出政府不再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不要讲GDP,而要讲政府的正义性和社会责任性。 然后又有免除农业税、低保和免除农村中小学学费等等措施。去年又有新劳动法出台,保护弱势民工。现在,土地改革关系到八亿多农民,关系到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步步的发展趋势还是令人感到有信心的,令人看到希望的。

中国农业,几千年了,一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生产,直到毛主席的集体化合作化为止。 宋朝以后,农业技术不再有大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解放前到宋朝的这一千多年里农业生产力没有本质的变化,是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精耕细作小农生产。解放后搞人民公社,成果并不理想,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看关键原因是农业文化和生产力(包括生产技术)都没有发展到大农业的阶段,毛主席的“快步进入大农业”的做法是有点拔苗助长。这也解释了邓小平搞“包产到户”之“一夜倒回解放初期”做法的实效性。 

问题是,倒回去的做法在这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逐渐向工业化转变而产生的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危机。首先是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城打工,二是家庭小农经济维持生活水平越来越困难,三是土地关系限制了农业技术如机械化的发展,生产力无法提高。这使得中国改革变成了一条腿(工业)粗一条腿(农业)细的不平衡状况,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胡温政府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有了我们看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总得来说,我认为步子是稳健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