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起梁实秋 -- 淡淡微风

共:💬167 🌺593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两个人是必须去台湾的,他们也晓得。其中之一便是梁。

可不是“抗战无关论”惹的祸。

只能说,梁实秋参与政治的程度,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九霄兄说的对,不该掺和的地方少掺和。可惜他没有自知之明。

1938年春,由民社党主席张君劢推荐,他被膺选为国民党参政会的参议员。国民参政会是由各社会团体、各界名流组成的一个督理咨询机构,主旨是协同政府促进抗日,虽无实权,但却是“战时全国团结一致对外的象征。” 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秦邦宪、陈绍禹等都 是其中的成员。议长最早是汪精卫,汪投敌叛国后由蒋介石继任。

可能他在会上又“理性”了或者“书生”了一把,“在参政会和共产党参议员发生激辩”(梁自述),给土共留下了“拥汪主和”的印象。(此事梁当然深感冤枉且悻悻然,“汪之叛国出走,事出突然,出走之前并无主和之说,更没有任何人拥汪之可能。”(自述)——不过他为何频遭误解?从“抗战无关论”一事我们便可略窥一观。大处小处,如何定夺?他可是颇有知识精英“逆天”理性的)

1940年,梁实秋等参政会成员本欲延安一行,结果最终接到毛泽东致参政会电,电文如下:

“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本地特产之高粱酒与小米饭。”

呵呵。梁实秋只能表示不解。“我不知道延安为什么欢迎青年党的左舜生(按:反共立场)不欢迎余家菊。中国军队在黄泛区抗敌,至于我,在参政会和共产党参议员发生激辩的事是有的,至于‘拥汪主和’则真不知从何谈起”。——认为当年土共无心胸的人姑且打住。为何容得下左舜生却容不得梁实秋?政治立场不可怕,有时候理性逆天,着实影响事情。

梁实秋一事遭人误解,可以喊冤;多事遭人误解,且是大处,却得想一想了。起码,老实当个学者、散文家而不是当参政员为佳。

梁在《回忆抗战时期》追述此事:

二十七年七月,国民参政会在汉口成立。我被推选为参政员,于是搭船到香港飞到汉口。从此我加入参政会连续四届,直到胜利后参政会结束为止。参政会是当时全国一致对外的象征,并无实权。其成员包括各个方面的人,毛泽东、周恩来、林祖涵、董必武、邓颖超、秦邦宪、陈绍禹等人也在内。我在参政会里只作了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那便是二十九年一月我奉派参加华北慰劳视察团,由重庆出发,而成都、而风翔、而西安、而洛阳、而郑州、而襄樊、而宜昌,遵水路返重庆,历时两个月,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时值寒冬,交通不便,柴油破车随时抛锚。原计征程中有延安一站。我们到达西安后,毛泽东电参政会,谓慰劳团中有余家菊和梁实秋二人,本处不表示欢迎,余家菊为国家主义流,梁实秋则拥汪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梁酒玉米面。参政会接获此电,当即通知我们取消延安之行。汪之叛国出走,事出突然,出走之前并无主和之说,更没有任何人拥汪之可能。但是我因此而没有去瞻仰延安的机会,当时倒是觉得很可惜的。延安去不成,我们拟赴太原一行,阎锡山先生复电谓道路遥远,且沿途不靖,坚决请辞,我们也只好遵命。

延安拒了,阎锡山也婉拒了。

tg将得天下,余家菊(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和梁实秋两人自然只有一个去处。延安钦点相拒二人,“幸何如哉”!梁实秋遭人误解,这一桩可列头名。可是他乐于纠结鲁迅,我们有什么办法?

学而优则仕,误人久矣。至于误国与否,若不在重要位置上,恐怕也只有帮闲的分量。一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