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英年早逝:中国化学家轶事(十一)高崇熙 -- 黄河故人

共:💬7 🌺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英年早逝:中国化学家轶事(十一)高崇熙

说两位英年早逝的先生吧。因为他们太优秀了,上帝都有一些妒忌,所以早早的请他们回去。这两位恰好是一清华一北大。分别是清华的高崇熙和北大的刘楚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高崇熙

高崇熙他最杰出的工作,是se2cl2的合成。在前人经过一次合成、六次改进仍认为见水分解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它的水相合成。这份勇气,就值得让别人去佩服。

所有对高崇熙的介绍上几乎都写着1952年不幸辞世,享年51岁,却极少有写着高崇熙是服氰化物自杀身亡。查到的一些资料显示,他是因为受辱愤而自杀的。士可杀不可辱,是俺们山东人的性格。

杨绛、钱钟书夫妇,在高崇熙自杀前曾经见过高崇熙,虽然她后来写的短文有一些不对的地方,但毕竟是靠回忆写的,没记清楚也是有可能的(写文章是88年的事情了,高先生已经去世30多年了)。

他勉强请我们坐,拿了两只肮脏的玻璃杯,为我们斟了两个半杯热水瓶底带水碱的剩水。他笑得很勉强,和我们酬答也只一声两声。我觉得来得不是时候,坐不住了,就说我们是路过,顺道看看他们,还要到别处去。我们就起身告辞了。

  高先生并不挽留,却殷勤送我们出来:送出客堂,送出那条走廊,送出院子,还直往外送。我们请他留步,他硬是要送,直送到工厂的大门口。我记得大门口站着个看门的,他站在那人旁边,目送我们往远处去。

我说:“他好像不欢迎我们。”

  “不欢迎。”

  “所以我不敢多坐了。”

  “是该走了。”

  我说:“他大概有事呢,咱们打扰他了。”

  “不,他没事,他就那么坐着。”

  “不在看书?”

  “我看见他就那么坐着,也不看书,也不做什么事。”

  “哦,也许因为运动,他心绪不好。”

  “我问起他们厂里的运动,他说没什么事,快完了。”

  “我觉得他巴不得我们快走”。

  “可是他送了又送。”

  这话不错。他简直依依不舍似的,不像厌恶我们。我说:“也许他简慢了咱们又抱歉了。”

  “他也没有简慢。况且,他送出院子不就行了吗?”

  我们俩自作聪明地捉摸来、捉摸去,总觉得纳闷。他也不是冷淡,也不是板着脸,他只是笑得那么勉强,那么怪。真怪!没有别的字可以形容。

第二天,高崇熙自杀了,他们才想起来,也许他们去的时候,高崇熙把夫人支出去,正在打主意,或者已经打好了主意。

高崇熙曾经说过,他不是全才,所以要请很多人一起来办清华化学系。但是他几乎是一个全才。教育他带出了中国第一个化学研究生;实验方面,他操作技术高超,前面提到过的;应用方面,咱们现在放心大胆的做实验不怕摔瓶子,那是因为高崇熙1950年烧出了能做实验仪器的硅硼玻璃,要不然,全进口的有几个人做的起实验;北京化工厂的前身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也是他创建的,要不然没那么多试剂去做实验。不客气的说,我们这些人能学化学,要感谢高先生。他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都造诣颇深,咱们学化学的,知道兼这三项有多难。看了看他的文章,有5篇jacs,一片jpc,4篇jcs。在西南联大,工作之余还种花来卖,贴补家用。

扯一句西南联大,当时贴补家用,梅贻琦是卖点心,冯友兰卖麻花,化工系主任谢明山卖墨水,闻一多卖图章,朱自清、王了一卖文稿、吴大猷摆地摊,萧涤非,这位百米11秒1的清华足球队队长,很惨,把孩子给了别人。梅贻琦先生其实最惨,因为梅夫人想出去做工,结果没人敢请校长夫人。

(想起了相声八大改行)

当时1943年教授们的“诗文书镌联合润例”:

文值:颂赞题序五千元,传状祭文八千元,寿文一万元,碑铭墓志一万元(文均限古文,骈体加倍)

  诗值:喜寿颂祝一千元,哀挽八百元,题咏三千元(诗以五律及八韵以内古诗为限,七律及词加倍)

  联值:喜寿颂祝六百元,哀挽四百元,题咏一千元(联以十二言以内为限,长联另议)

  书值:楹联四尺六百元,五尺八百元(加长另议)

  条幅四尺四百元,五尺五百元(加长另议)

  堂幅四尺八百元,五尺一千元(加长另议)

  榜书每字五百元(以一方尺为限,加大值亦加倍)

  斗方扇面每件五百元

  寿屏真隶(书法)每条一千五百元,篆书每条二千元(每条以八十字为限)

  碑铭墓志一万元

  篆刻值:石章每字一百元,牙章每字二百元(过大过小加倍,边款每五字作一字计)

  收件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王年芳女士代转

干这些活的人是谁呢:杨振声、郑天挺、罗常培、罗庸、浦江清、游国恩、冯友兰、闻一多、沈从文、彭仲铎、唐兰、陈雪屏等十二教授

在西南联大,条件也有艰苦的做法。比如他曾经给一位助教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硝酸银的合成和回收,让他用12个银元作原料完成这项工作。还有就是搜集雨水做蒸馏水用,不行了再烧开水。

在清华带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用学生写实验报告,告诉他收率和纯度就行了。带张青莲的硕士论文,干脆一学期都不去实验室一趟,让张青莲自己琢磨,到了期末,检查实验记录,然后写成论文发表。(以上来自张院士对恩师的回忆文章,张院士写文章真没创意,用标题搜了一下,出来好多文章都是这一个题目)

元宝推荐:游识猷,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