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回复讨论 1431665 号帖 -- deux

共:💬288 🌺1357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昨天搜了半天,——刘少奇可能在50年代就造船业说过。

具体不详。语境还需分析。

您搜到的这几处我都搜到了。

至于李先念——这篇不适合作为证据。

70年代——四人帮借此批周、邓,坚持走刘路线,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还搜出一件事: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总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的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实际就是中国还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马上发展导弹核武器。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一些同志认为目前正艰难地支撑着一个6亿人口大国的吃饭穿衣,"大跃进"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和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国家急需输血,他们担心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因此建议"暂缓"。”

“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已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老帅们建议中央:即使卡紧脖子少吃几口,也要继续干下去。陈毅和林彪都表态要上。”

认为暂缓为佳的是刘、邓。

——————————————————————

我看后的感受是:

实用主义有实用主义的好处,但也有局限之处。

算账算得精的人,往往对于“势”对于深层之“理”

的直觉未必很好。

这方面,毛泽东的直觉是非常突出的。

一个国家,经济什么都自力更生,——速度上会受损失;

同样,一个国家,只会算经济账,大器件上不能坚持独立自主,恐怕也要吃大亏的。

中国为何特别推重“中庸”,也实在是因为我们太缺乏的缘故。

————————————————————

历史不会重来。现在是“合题”时代。

争取将问题还原为问题;在前人的得失处更进一步。

重新各执一端,——那真是重复悲剧了。

前人都不完美。——我们必须避免100或0的观察。

---------

去期刊网下载了《1961年发展原子弹之争》,原文如下: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帅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军政要员意见相左,泾渭分明。国务院主持经济工作的“大管家”们认为:国家内外交困,急需输血,如果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老帅们则坚持要上,他们认为:只有尽快拥有原子弹和导弹,才能早日确立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中国说话才有分量,也才能从根本上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制裁及核威慑。

争论相当激烈,毛泽东没有出席会议,但在第二次会议召开时,他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中国应当走什么道路?周恩来态度坚决,表示要决心搞下去。周恩来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尽管如此,第二次会议在干还是停的问题上依然僵持不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认为:应该先将中国核工业的现状了解清楚,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作最后的决定。会议委托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承担这一重大调研任务。

一个月后,张爱萍向中央递交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我国的核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只要中央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亲自领导,各项保障跟上去,1964年制造成功原子弹并进行核爆是可能的。

1962年8月至10月,聂荣臻和罗瑞卿都向中央报告,力争在1964年或者1965年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1月3日,毛泽东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1964年秋,中国第一次试验的原子弹在甘肃酒泉的一个秘密工厂装配出来,但进行试验却要冒着遭受打击的风险。中央不得不制定两种方案:一是发展技术暂不试验,二十不怕威胁尽早试验。毛泽东最后一锤定音“要尽早实验”。196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在10月进行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吴跃农《党史博览》2004年第2期

关键词(Tags): #解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