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长篇连载《子弟兵——生命的符号·铁军无畏(序)》 -- 双石

共:💬68 🌺6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角色·铁军无畏(1)》(二)

第一章 角色

  

  “管界内所有列车停止运行”,一个士兵走向了“抗震救灾的前方”/一咬呀一跺脚,老兵董亮作出选择也进入角色/组织起来抢救生命,没穿军装的士兵成了废墟上的一面军旗/是套话也是实话,解放军就是解放军/第四次“相亲行动”泡汤,大龄青年还是军人本色/特珠时刻的党委常委会,一支团队与一个士兵的高度同一性/没有传达的“预先号令”,炮团的“粮草官”连称“万幸”/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诸多偶然其实都透着必然/“你更要负全责!”,“粮草官”怒吼“粮草官”/朝令夕改,军运油料股股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车里车外都在响警报,曾祥明平生头一回带“飞车”/“老乡们”比收费站明事理,堵塞的车流为子弟兵让出通道/成群的猛士也是成群的孩子,“组织”和首长既得是爹还得是妈/习惯使然进入角色,人民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器

  

  在那“一咬牙一跺脚”之后,老兵董亮真正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我是一个兵!”——一个老兵的角色。

  学校废墟上的场面很混乱,家长们哭天喊地,在废墟中乱刨,很危险不说,效率也不高。

  董亮觉得不行。

  他找到一位正在救人的中年人:师傅,这个样子乱刨恐怕不行,要有余震来了恐怕还要伤人,我是当兵的,我看我们还是组织起来如何?你找个人跟我一起刨废墟,师傅你在后头组织大家传送废渣,顺便也观察情况,有余震来了就喊一声,这样也有效率……

  这位中年人叫任富隆,是个木匠师傅,后来也是向峨群众口口相传的平民英雄。

  “好,就这个样子办,王均富,你跟这个兵哥哥的在前头刨废墟,我们3个人在后头组织大家接应传递……”

  任富隆已经注意到了这位穿着迷彩军裤在废墟上忙活的年轻人,也猜出这是位军人。

  没有任何仪式任何宣言,5个人的救援小组就这么自然组合自然成立了。

  这是向峨乡震灾现场第一支有组织的救援队伍。

  在场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排成了传递的长队……

  董亮操着一根钢钎,冲在在最前面。

  这也是一个不在建制序列内的士兵在危机危险危急时刻的一次自主自愿自觉的行动:他远离他的团队,远离他的首长,远离他的战友。他的所作所为,上级看不到,战友看不到,媒体看不到,世界不知道——后来他会成为“英雄”以及“英雄”的名头可能会带来的那种种“好处”,这位朴实的士兵就是想烂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到。他毅然决然站出来和任富隆师傅一起组织救援,只能源自于他那天实际上并没有穿在身上的军装,源于这身军装所赋予他的使命感责任感:那是一种虔诚地相信自己有“拯救他人性命”义务的神圣信念神圣情感,这种信念这种情感甚至已经溶化为这支军队几乎每一个士兵的本能——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

  董亮用钢钎不停地撬,用锄头不停地刨,用鎯头不停地砸,用剪钳不停地剪……

  半个小时后,半昏迷的女生董晓娟被董亮抱出废墟。

  又钻进废墟,又撬,又刨,又砸,又剪……

  22时,女生赵小凤被董亮抱出废墟。

  几乎与此同时,余震袭来,仅一墙之隔的乡卫生院楼房轰然一声再次坍塌……

  花季姑娘董小艳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那一刻,永远凝固了。

  这些,救援小组的人们不知道,在场的人们也不知道,老兵董亮也不知道,他们的心,全都揪在学校废墟下的这些孩子们身上。从那天晚上到次日凌晨,董亮、任富隆和救援小组的人们,就象一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没有休息,没有合眼,甚至余震袭来时也没有停止……

  “当时我的手被钢筋刺破了都没感觉,只恨不得自己多长出几只手,能救出更多的孩子。”

  董亮如是说。

  据悉,那天晚上,董亮的父亲也来过救援现场。

  短暂的见面中,父亲提起了妹妹,两人默然相对,无语噎咽。

  嘱咐了董亮一声“注意安全”后,父亲又一瘸一拐地下村去了。

  这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共产党员。

  无大爱,何以言割舍?!

  13日凌晨1时左右,成都军区一支救援部队赶到向峨。

  这个时候,救援小组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5个孩子,还有……17具遗体。

  此后,这位士兵自主自愿自觉的救援行动并没有终止。他向救援部队首长报到,和他们一起参加了随后的救援行动,先后帮助开车师傅用吊车从废墟中吊运预制板和大梁,又与救援部队一起掩埋遇难者遗体,安置受灾群众……

  这一忙活,又是4天3夜。

  5月16日11时,救援部队在用吊车吊开乡卫生院废墟上的预制板后,发现了董小艳的遗体。

  董小艳身上无明显创伤,判明:系窒息死亡。

  也就是说,只要当时救援及时,这个年轻的生命是有可能重新鲜活起来的。

  “艳子,哥哥今生今世对不起你!”大震灾4天3夜之后,董亮第一次洒下了泪水。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士兵,一个男人心中的那片柔弱,才得以从心底漫出。

  ……。

  5月16日下午,当向峨乡废墟清理得差不多后,董亮赶回了家中。看着一夜间明显苍老的母亲白发染遍的鬓角,充满欠疚感的董亮忍不住又流下了眼泪。然而他只是给自已家里搭建了个简易帐篷,便又马上开始为左邻右舍的生活安置忙活开了……

  5月18日上午,董亮才与自己的连长李文凯通上电话。当得知团队在震后第二天凌晨就赶到绵竹救灾后,他简单向连长汇报了向峨的灾情,随即要求归队,与战友们一道参加抗震救灾。

  当晚,他鼓足勇气向母亲开了口:“妈,我们部队在绵竹救人,我也要回去了!”……

  母亲默然垂泪……

  次日清晨,向父母行完军礼的董亮赶赴绵竹部队驻地。他向政治指导员张军简单地汇报了自已家乡的受灾情况,又参加了部队后来的救灾行动:进村入户,拆除危房,搬运救灾物资和搭建帐蓬、板房。而对于他自己“不在建制序列内”的“抗震救灾行动”,却从未向任何人吐露一字。战友们只是觉得:董班长回来后沉默了许多,还常常一个人发呆……

  6月中旬,团党委曾经要求各营连上报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

  董亮依然保持沉默——他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多么值得一提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救人?大家都在救,那不是一个战士的本份么?团队这回不是从深山中救助了数千群众么?

  然而这位年轻士兵却给向峨乡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大家都记得这位穿着迷彩军裤的年轻人,这位在废墟中跑进跑出的年轻人,这位有效组织了向峨乡自救行动的年轻人,这位失去了妹妹却与大家一起救出了5位学生的年轻人,而且还记得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是当兵的”,但却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在哪支部队服役,就连和他一起组织救援的任富隆师傅也说不清道不明。

  “我在震后第二天就见过他,但也只知道他是个‘当兵的’,因为他从来不介绍自己。”

  向峨乡人大副主席岳绪兴说。

  后来还是通过乡武装部,才查到他的名字,他所在的部队代号和他所在部队的驻地。

  于是,一封感谢信发了出去。

  半个多月后,感谢信被退了回来——部队代号少写了一位数字,人家查不到。

  其实这支部队就在离此不远的绵竹灾区救灾,但乡亲们并不知道。他们更正部队代号后,又将感谢信发往了部队驻地云南曲靖,辗转迂回,绕了好大一圈儿,直到离震灾发生两个月后的7月11日,才送达“乌蒙铁军”首长手中。7月13日,团副政治委员史文宏亲自到向峨乡调查核实情况,这才知道,这封迟到的感谢信已经是二度发出……

  一个大信封里总共装了3封信,其中有灾区群众写给董亮的,也有向峨乡政府写给董亮的。

  团政治委员曾祥明说,“看完信我们才知道,他在假期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

  团长周洪许说:“董亮做这些事不是偶然的,这是部队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这话听着象句套话,耳熟,还很有些“八股”味儿。

  但搁这支部队乃至这支军队身上,那还不能不说是一句老实话。记得凤凰卫视一个节目主持人在一次节目中也是反复问一位参加“抗震救灾”的士兵“为什么”,而这位不善言辞的士兵反复重复的也是一些“套话”:“我们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最后这位主持人却称:“服了,以前不相信,这回是真服了,解放军就是解放军……”。、

  有着很强烈布尔乔亚价值取向的凤凰卫视传媒人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难得!

  炮团所在师的政治委员高伟说:“乌蒙铁军”这支部队作风非常实在!老实,踏实,扎实!凡事儿都是干了再说,甚至干了也不说,大家都是这样,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特殊……

  的确,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象这种“干了也不说”的人物和故事,还有很多。

  有些“功劳”,迄今也找不到来认账的主儿。

  2008年7月20日,董亮被他所属集团军党委授予一等功。

  说完董亮的故事后我还想说的是:在把一场始于忙乱无序的救援变成一次有组织有效率的行动,这才应该是老兵董亮故事中的最大亮点!在这里,他将人民军队一位普通士兵的存在价值推向了一个极致: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新中国历次重大自然灾害降临之时,“子弟兵”都是最有突击力最有组织力也最有感召力的一支救援队伍!而一位脱离了自己建制序列的士兵在危险危机危急关头,还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当兵的”所具有的“突击力、组织力和感召力”,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且向他人传递之,那不就是在高举高扬着这支团队乃至这支军队“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旗么?那不就是在传承传扬这支军队“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意志么?……

  这是他的光荣,也是他的团队的光荣,更是人民军队的光荣!

  成千上万名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请问谁能与之争锋?

  周洪许团长那句话的确也是句大实话:这次抗震救灾,炮团很多单位都是不成建制行动的,而且常常是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战,然而他们几乎都能习惯性地就进入角色,而且能把自己的角色演绎出极高水平极佳效果来——团长政委是这样,营长教导员是这样,连长指导员是这样,班长战士也是这样!……

  在这样一支团队里,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冒出董亮这样一位士兵,那的确是毫不奇怪的!

  而几乎就在董亮拉扯起家乡第一支有组织的救灾队伍的同时,他的团队也进入了角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