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七亿元一枚金牌贵不贵?--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奥运战略 -- hopeful

共:💬75 🌺1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终于看到一些关于举国体制的感性文字

发信人: maldini (驹), 信区: Olympics

标 题: 來說說我所知道的“體育舉國制”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8 20:50:32 2008)

我是大陸北方人,初高中都是在同一個中學上的。在我們的校舍一條街外,就是本市唯

一的體校。我們中間相隔的街是兩個學校學生吃飯、逛街、租漫畫租小說共同的游樂地

。我的學校和體校是常年的“姊妹校”,學生之間來往也很多。我的中學重視體育發展

,也因為是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中學,資金方面比體校寬裕,斥巨資修了室內遊泳

館、室內籃球館和塑膠跑道。在夏天集訓裏,體校生便來我們學校,和我們學校的體育

生一起使用這些設施。甚至即便不是在集訓時間,只要隨便找一個相熟的學生,借個校

徽來,也可以在我們學校自由出入。所以在從初中到高中的時間裏,我認識了很多體育

生。

我想先解釋一下什麼叫體校生,什麼叫體育生。這個規定可能南北方不同,也有可能畢

業這麼多年後制度有變,我只說我所了解的事實。

在大陸,有些城市似乎特別得到體育之神的眷顧,很多冠軍運動員都出自那裏,比如中

國體操男團大多來自于湖北仙桃。這種城市一般不會很富裕,也不會很貧窮,“小縣城

”或者“城鄉結合帶”,這種名字或許已經能讓大陸人明白是一種什么概念了。在這樣

的城市里,體育,是窮孩子的夢,正如許多出生于布魯克林的黑人家庭的小孩,他們所

夢想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在NBA賽場上飛翔。

我的城市比所謂“小縣城”要富裕一些,但周邊則大多都是這樣的“小縣城”。體校的

學生大多來自于這樣的小縣城,吃住都在體校,成績特別優異、特別有潛質的學生,是

由學校提供一切食宿和學費的。他們大多是從縣城里的小學被選拔,體校的老師,就好

象征兵官一樣,每年都會去周邊城市挑選學生帶進體校。一些需要從小訓練的項目,比

如體操,甚至要從四五歲的小孩里選拔,而不那么重視年齡的項目,比如足球和籃球,

一般是從小學和初中里挑選的。在專門的體育學校學習的學生,就是體校生。

而“體育生”是另外一個概念。與體校生不同的是,他們大多都是本市的居民。在大陸

,如果學生獲得過任何榮譽,攝影、美術、音樂、體育、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作文比賽

獎項,都可以得到特長加分。藝術類學生,音樂、美術等,需要特別編班,因為他們的

課程和我們不同。而體育生不需要,是分散在各個班中的。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

就是練排球的體育生,我們從初中到高中,都被分在同一個班。

在前途和機遇上來說,體校生和體育生各不相同。體育生因為上的是普通學校,訓練的

時間和嚴厲程度都不如體校生。很多體校的學生在高中就可以被選入省隊,進而選入國

家隊。然而,在普通中學讀書的體育生,更加有可能通過高考或者通過保送進入優秀的

大學。如果說體育生能在中學時拿到好成績,選擇性甚至更大。本校的女排曾經拿過兩

次全國高中聯賽冠軍,有一次在江蘇打決賽時吃壞肚子,六個主力中三個去掉鹽水,才

拿了第二名。這批學生畢業的時候,幾個大學為了搶這些學生差點打破頭。我的好友最

終進入了本省最好的體育大學。

在這里,他們的命運就踏上了不同的軌跡,進入國家隊,意味的是長期艱苦而枯燥的集

訓、比賽。而升入大學的體育生,則有很多選擇。如果自己刻苦努力,課業出色,以后

不想練體育,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樣,拿到畢業證書后去找工作。但現在,這個界限也

很模糊了。比如說乒乓國手王皓和王勵勤,雖然也在國家隊,但他們同樣是北京大學的

學生。

再說退役。很多人說運動員退役后很慘,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但并不是說退役后就沒人

管。無論是從省隊還是國家隊退役,都可以選擇去做教練或者做體育老師。我的中學一

共有七個體育老師,被戲稱為“七金剛 ”,基本都是省隊或國家隊的退役運動員。如

果說在隊里的時候表現優秀,中學會爭相聘任,甚至有點歐洲足球俱樂部爭奪球員的架

勢。我的中學曾經為了聘任一個退役國家隊運動員,和另外一個中學鬧得非常厲害,最

后還是教委出面才平息爭端。也有退役運動員改行的,比如有拳擊、柔道這類搏擊型基

礎的運動員很可能會去做警察。

至于冠軍運動員,待遇就更加優厚了,退役后由國家出錢送去國外讀書,基本上可以說

是國家和大學都可以隨便選,比如乒乓國手鄧亞萍,退役后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讀書。而

08年代表加拿大出戰的女子擊劍運動員,年輕時代曾為中國奪得過唯一一塊擊劍類金牌

的50歲老將欒菊杰,也是由國家出資去加拿大讀書,然后移民加拿大的——從年紀上算

,這樣送退役運動員去國外的傳統,90年代就有了。

我想再從感性一點的角度來說這個話題。

我記得杜琪峰的電影,《黑社會之龍城歲月》里王天林對姜大衛說,五十萬古惑仔,你

試試看不給他們飯吃?或者說來回憶一下《古惑仔》系列里的山雞啊巢皮啊等人(是叫

巢皮嗎?多年前看的,有點記不清楚了),把自己代入他們的位置想想,出身不算好,

讀書沒天分,身邊的人有做古惑仔的,就做了古惑仔。同樣,大陸練體育的孩子,也是

面臨這樣的境遇,但不同的是,他們有另外的選擇。雖說和那部電影的風格不太搭調,

但還是想說,如果巢皮能進體校,他說不定可以當職業拳擊手,而不會被人丟下高樓。

所以我想再強調一次,體育是窮孩子的夢。和西方不同的是,在大陸有很多地方,雖然

可以享受義務制教育,但學校不好,讀書也沒出路,哪怕在全縣考第一名,參加高考一

樣夠不上分數線。

或許會有人說西方的窮孩子難道不一樣嗎?我的回答是很不一樣。在西方,很多孩子開

始練體育,是因為家里有人是做這個的,比如父親就是體操運動員的柳金。而從小就開

始游泳的菲比斯,他家的附近就有游泳館。中國內陸的小縣城,根本沒這樣的條件。

我的那位好友,父母是工廠的工人,家里沒有一個人曾經練過體育。她被教練看中的唯

一原因,是她在小學四年級,身高就有一米六多,在高二時達到一米九二。她的功課在

體育生里算是還好,但如果考慮到全年級排名,就很低了。初中時一個年紀有四百多學

生,只有前一百二十名才有可能考入本校高中,也就是全省唯一重點中學,她排名在三

百五十左右,靠讀書是絕對沒有辦法的。

我記得見過她哭,訓練太辛苦,不哭不足以發泄。但發泄完了依然要咬著牙,帶著一身

的瘀青繼續練習。我也記得有一次和她約好去看電影,她去跟教練說,因為來了例假,

不想訓練。教練說,那你今天多跑五圈吧,以后如果比賽時你也來了例假,難道就不比

賽嗎?與其這樣,不如先讓你的身體習慣一下。于是那天她在跑道上跑到嘔吐。這樣的

訓練根本不算殘忍。有一年學校的排球場需要修整,她們只好在外面借了一個場地繼續

訓練。那個場地是水泥地面,誰試過在水泥地粗糙不平的地面上救球試試看?

這樣殘忍的訓練為的什么?換個角度想想好了,假如你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父母是工廠

工人,讀書不行,長得也不漂亮,如果有一個特長,只要有一個特長,再加上艱苦的努

力,就能給自己換個好前程。再說,難道讀書不辛苦嗎?大陸的高考制度號稱是千軍萬

馬殺過獨木橋,這樣慘烈的競爭從小學就存在,考高中前一年,我一次動畫都沒看過,

周日休息一天,上午補習數學,下午補習英文,說夢話的時候都在解方程式。

這就好像錢鐘書說的“圍城”,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固然,我的朋友會

羨慕我,因為我不需要每天跑一千米訓練體能,不需要被排球打得渾身青腫,但我也不

是不羨慕她。她不需要每天下午上自習,可以在操場上為了一個漂亮的短平快高聲大笑

,我們只能在教室里面色蒼白昏昏欲睡。她從初中開始,跟著球隊四處參加比賽,到了

高中,全中國只有五個省份她沒去過。我一直很仰慕她,因為對于我們這幫慘綠少年慘

綠少女來說,她更成熟,更老練,性格堅毅,身材挺拔。

我甚至覺得她的學生時代比我們快樂。在重點高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互相競爭,問

別人一道題怎么解,有些人往往不會告訴你。但她只要問,別人知無不答言無不盡,因

為她確實沒有競爭力。她們如果和本市的中學打球,本校有固定的后援團,拉著橫幅敲

鑼打鼓前去助威。在外省市打球,有人借DV錄比賽全程,帶回來偷偷在學校放映室用投

影儀觀看。七八十人聚在一起,也不開燈,往往看到精彩處就忘了有巡查的老師,高聲

叫好。老師聽到聲響跑過來看,她們嘿嘿笑,說老師我們在研究比賽,老師也只好說句

“注意時間,不要太遲離校”。她在女生中特別有人緣。當時我們班的文藝宣傳因為長

得漂亮,被幾個流氓學生糾纏,這位當時身高一米九多的女生沖上去大吼一聲“滾”,

幾個小流氓嚇得夾屁而逃。雖說每年的情人節,都在放寒假,但總有人補送她巧克力—

—她是我們女生崇拜的偶像,也是男生敬佩的巾幗。她們是在體育舉國制下練體育的普

通學生,但她們一樣有很多快樂。

中國大陸很多東西,我認為是unique,獨一無二,沒有辦法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套

路去套。體育舉國制確實是個有缺陷的制度,但世界上哪個制度沒有缺陷?如果西方制

度完美無缺,為何有33歲還要來參加比賽為孩子籌錢的媽媽體操運動員?為何有為了糊

口,超齡參賽的薩烏丁?曾經的東德和曾經的蘇聯,都實行體育舉國制,然后又向西方

的體制靠攏。結果如何?運動員紛紛出走到西方去,留下來的運動員,經費被縮減,場

館被關閉——對于他們來說,這哪里公平了?

我再強調一次,體育是窮孩子的夢。我不認為奪走他們的夢是公平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