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九) -- 王外马甲

共:💬191 🌺12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军史的事情……

军史的事情,有时候确实很让人头疼,比如您说的这个。

以马甲所查的资料来看,12月8日,4纵第10旅(旅长周希汉)在攻击沈庄时的作战部署为:29团、30团投入战斗,28团担任预备队;到了12月11日攻击杨围子,29团就被换下去当预备队了,改由28团接替他们担任主攻。

从资料中可知,首先占领14军军部的是28团的5连(洛阳英雄连),立功的先锋是5连的一个副班长,名叫杨传任(冯牧先生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战地报道)。至于吴效闵的29团是怎么参加战斗的、又是怎么把自己的团指挥部设在了“熊绶春的十四军指挥部”,我没有查到可以印证的材料,所以没敢跟着这么说。

吴森兄是马甲博客上的好友,他的《百战将星之开国少将吴效闵》出版了居然没有告诉我一声,恼羞成怒!于是决心从鸡蛋里挑点骨头出来。

其一,12月11日,杨围子村里并没有“熊绶春的十四军指挥部”,熊绶春当时已经被撤职了,他和参谋长梁岱(也是个被撤职的)住在村东,而十四军的军部在村西、由谷炳奎代军长管理;

其二,“毙伤1000,俘虏1800”是整个杨围子战斗的战果,和29团没关系。该数字出自军事博物馆的《中国战典》,这是中野4纵、9纵的六个主攻团的功劳,而主攻部队的序列里并没有29团。

另外,中野4纵第10旅中最能打的部队不是29团,而是28团。该团在淮海战役时的团长是赵华清(64年少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何云峰(64年少将,成都军区副政委)、参谋长王非(55年上校,60年大校,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副团长顾永武(55年上校,60年大校,13军军长)。

28团是红军团,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386旅772团。打过多少仗就数不清了,光说说这支队伍里出过什么人吧——55年上将一员:谢富治(昆明、北京军区政委);中将三名:王近山(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孙继先(济南军区副司令)、张祖谅(南京军区参谋长);少将一大堆:卢仁灿(海军副政委)、梁天喜(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程悦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尤太忠(广州军区司令员,88年的上将)、雷绍康(军事科学院研究部部长)、康烈功(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袁学凯(兰州军区副司令)、查玉升(昆明军区副司令)、闵学胜(武汉军区副司令)、张春森(安徽省军区政委)、周学义(云南省军区副司令)、鲁瑞林(昆明军区副司令)、桂绍彬(海军第三研究院政委)、张明(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冯丕成(成都军区后勤部长)、曾兴畔(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马宗璜(安徽省军区副政委)、桂绍忠(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这还没有算上抗战时牺牲的团长叶成焕(王近山的前任)。怎么样?比“吴效闵的29团”厉害多了吧!

而且,如今的28团也很不得了,它的新番号为13集团军37师109团,自卫反击战是西线的先锋,“两山轮战”的战绩在13军排名第一……在前几个月的汶川大地震中,高举着“红军团”大旗、最先进入映秀镇的,就是这个28团!

对照起来看,这些资料还真挺有意思。但我不能全写进去呀,如果“一锅煮”,内容确实丰富了,可马甲我的“蒲公英”也就成了大杂烩,所以只好忍痛割爱了。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