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两个经典智力趣题谈起(一) -- 丁坎

共:💬102 🌺2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胜惶恐

丁坎兄的东西一向文理通吃,古今一统,总能让人学到新东西,引发各种想法。

此语一出,我都不敢再上帖了---怕配不上这样的评语。

渔舟对混沌,差异的认识相当深刻,将来我重写这篇帖子,干脆就叫 追忆混沌之死,呵呵。

不过,要表达混沌,应该是不需要通过观念中的差异来模拟的。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边界限定。简单的说,排除画纸与墨汁的差异,表达混沌只需泼墨,表达差异就需要分色了。

这段时间比较紧,先摘录我给一位河友的信件片段:

1 对立只是差异的子集

2 差异有连续型和离散型之分

3 二元离散型差异直接就是二元对立,如性别。

4 关键的,与一般思想史说法不同的是,我认为历史走了弯路,二元对立观念并不来自对二元离散型差异的观察和认识,而是来自对连续型差异的聚类。通过聚类形成的类的差异与二元离散型差异之间的关系,我还没有想好。

5 之所以得出这个想法,是强调对差异的认识只能来自该差异对先民生存活动的影响。而最重要的差异,莫过于天体运行带来的差异,而这,恰恰是连续型的。而且,可以观察到聚类的发生。

这个框架当然还需要很多资料来充实,但我现在时间不多,大概要等上一周左右,来做这个事情。

希望渔舟对这个框架能发表一下看法。

对了,信中忘了说到的一点:

正如混沌之死必有一个凶手,二元对立往往也有一个中立的,无涉对立的观察者,并由他构成判断对立者的标准,在这个角度来看,二分往往与三分纠缠不休,这也是我将二进制,三进制放在一起谈的原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