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学《中庸》心得 -- 唵啊吽
《中庸》第一句提出了自己的宗旨,接着在第二句里,根据此宗旨得出了“道不可离”之特性。这个道不可离,是我们后人在研究儒家时经常忽略的问题,自觉不自觉的将儒家的思想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相对立起来,这也是后世关于儒家的解释会隔一段时期,又出一个新的解释来,但是,仔细看其文章,却和《中庸》本身有了隔阂。
根据《中庸》的前二句,古人得出了结论了“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这两句话,后世争议比较少。
根据前面的分析,所以作为和小人相对的像君一样比较高、能干的人应该在自己所不能看到的地方保持警戒和谨慎,在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事物上保持恐惧。
说争议比较少是指唵兄引用的解释与我的理解有不同。属于比较少的争议部分。我的解释将“其所不睹”、“其所不闻”将君子自己联系起来,而不是其他人看不见君子、听不见君子的地方。
愚以为,我之解释更好!
根据前文,天命为宇宙之客观规律,其规律到底是什么至今尚无定论。我们人能够遵循此规律,如何遵循就是修道,所以,道具有不可离性。既然不可离,那么在自己没有见过事物,没有听说过的事物上面是不是该有戒慎和恐惧呢?
而引用之解释,却将“其所不睹”、“其所不闻”理解为没有人看见、听见的地方,这样理解和请文有什么关系呢?我学《中庸》时,对这个解释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其将问题滑到了一边。这个没有人的地方是后来的解释者自己创造出来的嘛!
我们再来看运用,人类没有见过、听说过的地方,可以讲比比皆是,若对这些事物都能保持戒慎和恐惧,是不是随时注意自己了呢?而按照引用之解释,在其他人没有人的地方才这样,有其他人的地方,因有监督所以就不强调了,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但是,这里面已经有增添的地方了,增添的是在有人的情况下,君子是能做得好的假设。而后世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在众人面前,所谓的“君子们”恰恰是勇于且敢于乱来的。这个增添之假设可以讲是不成立的。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先继续把上面的一句说完。前一句通行的解释,是根据后文来解释前文,在我看来是因果颠倒,把后一句当作了前一句的阐述。真是这样的吗?
唵兄引用的解释,可以这样说我是完全不同意的。莫应该理解难道不是。见乎隐,露出原形的事物不是从隐藏时开始的;显乎微,彰显的事物不是发端于细微之处。这里,将的是万事万物的变化总是从细微不明显的地方开始变化,到了“见”和“显”时,人人都知道了。
那么后一句的“慎独”的独,就是在其他人都没有觉察到的时候,为独,这个“独”是众人皆醉吾独醒之独,还不是一般的孤独的独。把慎独理解为独自一人,没有人的地方,是把《中庸》庸俗化之理解,还没有看到《中庸》之深意。
估计,此段之争议更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你这个“中”解释得好。多少人能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九三年 字209 2009-03-20 21:37:42
🙂让我们一起思考(四上) 4 不同的蚕 字1953 2008-08-04 20:32:31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让我们一起思考(三)
🙂我的讨论放到楼上了 唵啊吽 字80 2008-08-04 20:07:01
🙂不好意思,直接奔下面去了 不同的蚕 字76 2008-08-04 20:38:45
🙂让我们一起思考(二) 5 不同的蚕 字2383 2008-08-01 21:20:18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本主义的根本问题。 1 唵啊吽 字334 2008-08-01 2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