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发旧贴:洗净之Rovaniemi -- 旁轴

共:💬11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发旧贴:洗净之Rovaniemi

我是个受污染的人,读中学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地看过成人小说,录像带(那时候还没有VCD)。成年作品,应该成年了再看嘛。再后来看王朔小说,觉得社会很硬,到处都是磕碰人的地方。再再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更是活得乱七八糟。汽车的尾气,大排档的黑油,夜总会里的烟雾,子夜出门,天亮说晚安,钱交权易,欺上瞒下,日以继夜的浸泡。。。

终于有一天,我把自己折腾烦了。交了辞职报告,重新坐进课堂,想这也许能换个活法。我那时想的简单,以为只要离开那里,便可以干净起来。不知道的是,不干净的是自己的心灵,而怨不得左右。也因此,在离开中国,来到法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闷闷不乐。那作祟的就是心中的黑,如此,便根本看不到净土。

幸运的是,我终究遇到那个成为我妻的女人。沉闷如石的我终于一点点开窍了,答应出来旅游一下,看山戏水,走高低来亲近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要去便去远的地方。我们住在法国的最南,便想到那最北之处,北极好了。好在并未疯狂到要到北极点的地步,但想到那有极夜极昼的地方,定是纯净的。

由芬兰的赫尔辛基搭乘北上的列车,最初给我的感觉是穿行在欧亚铁路的苏联段,穿行在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中。小时候看了太多的苏联作品,那铁道两旁无尽的白桦树,分明呈现的是《这里黎明静悄悄》的镜头。妻靠在床头看书的时候,我抱着膝盖望着窗外,望着飞一般向后逝去的白桦林,想得很远,很远。。。。。。

“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

我其实记不清这到底是不是《列宁在一九一八》的台词。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个镜头时候,大概还在上幼儿园,或者是小学1年级。再大一点,开始翻阅父亲的书柜,有《静静的顿河》,有《第四十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等等。似乎大都是繁体字的。终于,我去买了简体的《青年近卫军》来读。我是当爱情小说来看《青年近卫军》的。那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美日联军入侵中国,校长和班上的团委书记都叛变投敌了,而我带着最漂亮的女生,领着其他同学在城市里做地下抵抗者,做游击队员。

我对苏联的感情仅起于,也仅止于浪漫的卫国战争年代。历史老师口沫横飞的声讨苏修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入侵珍宝岛时的形象,给我留下极为遗憾的感觉。沙俄时代的野心,在苏联的全盛时期,无不继续着。但这一切也都不妨碍我一边又一边地观看那部令人心碎的电视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在我看来,没有比让几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们拿起步枪抵抗入侵者更能让人无限唏嘘了。

想不到的是,那芬兰北部的白桦林,一如我脑海中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也更想不到的是,同样的白桦林,同样记载着抵抗侵略者的故事。同样记载着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只是在这故事里,入侵的竟是苏联红军,心碎的是拉普兰的姑娘,静静地躺在泥土中的却都是正当青春好年华的小伙子。

在Rovaniemi,在那拉普兰小镇上的战争公墓里,面对流泪的扫墓姑娘,我一定听到了那首《白桦林》: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附图,Rovaniemi 冬战烈士陵园:

冬战纪念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扫墓的姑娘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是的,他们都是死于1939年的冬天。”扫墓的姑娘神情忧郁,眼睛并不看我们,只是注视着地上的墓碑。

是职业的缘故,于死亡我并不陌生。第一次看见战友躺在巨大黑白照片下时,我哭过。之前的死讯,我毫无感觉,直到看见曾经一起嬉笑打闹的同学,又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直直的躺在那棺木里时,直到我感觉到死者的身形比生前小了许多时,我这才感受到了一些死亡的含义。死,就是切实不在了。我回过头看着战友伤心欲绝的母亲,茫然:同学,战友就这么不在了?消失了?鲜活的生命霎那间变成一抔黄土。

即如此,我则不是无意中走进墓地的。来到欧洲,凡是看到成片的墓地,我都会有意走近看一下。在这个二次大战的主战场,几乎到处都有无数年轻士兵的长眠之处。每次看到整齐划一,如士兵方队一般的墓群,我总是要走上前,静静站一会儿。敦刻尔克北部那一大片雪白十字架,立刻就把我置身到了《Saving Private Ryan》的银幕中,矗立良久,不能自拔。

第一眼看到这陵园,心里便一沉,紧拉了妻的手,走近细看。果然,几乎每一块墓碑上铭刻的死亡时间都是同一年------1939,而出生几乎都在 1919,1920,1921,1922这些年份。真年轻啊,十八九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可能还是看到心爱姑娘的笑容就会激动的整晚都睡不着的年龄,或许嘴角还只是长着细细的绒毛,却就已经要离别父母,爱人,走进厮杀,然后长眠在冰冷坚硬的地下。

“为什么?和谁打仗?苏联?”我并不清楚这段历史,只是凭感觉,隐约想到,这个波罗地海小国,很难不被苏联窥视。

“是的,苏联,俄罗斯。这些孩子都是那一年离开Rovaniemi应征入伍的。有一本关于他们的书------《无名战士》, 如果你们愿意了解。”

“你在这里工作?”

“不,我来帮他们修整一下碑前小草,放些野花在这里。”

我仰头远望,一名中年男子正弯腰浇水。天高云淡,教堂的十字架下,小镇上的几百名年轻人,静静地躺在这里,家里。

“走吧。”妻拉我的手。我默默点头,随妻走出陵园。

陵园左转,就是漂亮的小道,道旁尽是白桦。

有一对情侣在树下耳语相拥。

五六名中学生模样的少男少女,骑着脚踏车,大声说笑着从身边飞驰而过。

母亲推着婴儿车,迎面走来,我们相互微笑致意。那一刻,小车里金发碧眼的可爱小家伙冲我开心地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