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薄熙来看来有两把刷子 -- 晨枫

共:💬154 🌺313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將功成萬骨枯,本來不想再説,不過你們這麽認真,我也提供點資料

說起死人,楊浦大橋有沒有我不知道,反正南浦大橋當年造橋墩的時候發生死人媒體也報道過的。南浦大橋距離南邊70年代的打浦橋隧道並不遠。 距離北面的延安東路隧道和復興東路隧道也不遠。何以偏偏其他地方都可以建隧道,這夾在中間的地方偏偏就要建橋?土質鬆軟的地方挖洞固然困難,但是打兩個橋墩承受橋面和車輛的重量,未必比挖隧道更容易更省錢吧?而且挖隧道有現成的經驗,在那樣的土質造橋,當時可是一點經驗也沒有。配合當時浦東開發的大好形勢,搞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工程以示世人,按朱頭張揚的性格,也不能算是太離譜的猜測吧。

關於朱云來的資料,你只貼了一半,我替你補全:

朱云来,英文名 = Levin Zhu1957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朱镕基长子,现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CEO。

朱云来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后赴美国深造,199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Univ of Wiscousin),获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朱就读于芝加哥De Paul大学,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朱就职于安达信芝加哥分部,任会计师。1996年至1998年,朱跳槽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任投资顾问。

199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命令,禁止高层干部子女任职外资公司。朱云来于是回到香港,由王歧山引荐加入由中国建设银行控股,摩根斯坦利参股,王歧山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分部[1] [2],2000年,朱云来进入管理委员会,2004年,出任CEO。

朱云来处世低调内敛,但是自从其进入中金公司之后,该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国有大公司海外上市的市场,他本人也于200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排名第15。

81年就畢業的朱公子,在90年代才混出人樣來,正同乃父的仕途升遷相符。

關於朱小姐,資料比較少,但是也不是沒有,看這個:

http://ceo.icxo.com/htmlnews/2008/06/11/1286543.htm

 朱燕来--中国银行(香港)发展部总经理

  朱熔基虎父无犬女,女儿朱燕来中银任总经理,是女「朱总」。

  中秋兼国庆,虽然是假期,但八方清晨这么早已出门,不是去看升旗,是去参加中银合并仪式,因为有个人会出现。是谁?就是朱燕来。

  朱燕来原本是中银香港分行助理总经理,中银重组,合并九家姊妹行组成新公司,她就连升两级,出掌十五个部门之一发展规划部负责人,职级是总经理,名副其实「朱总」,不过是女朱总。

  朱燕来平时好低调,八方也是第一次见到她,走过去恭喜她,女朱总继续低调,她只是礼貌地谈两句就消失了。

  大家看长相,像不像北京朱熔基?不好说不像,她真是两父女,没搞错。

父親當總理,兒女都當了總經理,一門清官,好家風。

其實這些事,也不是老朱一家才那樣。做了就做了唄,誰都知道太子爺不可能和平頭百姓一個待遇。不過老朱說別人時義正詞嚴,大義凜然,整一個為國為民,不惜粉身碎骨的樣子,實際上自己也不能免俗。未免做人太不厚道,太虛偽了。今天居然還有那麽多他的粉絲替他辯護,可見他當年作秀的功夫有多高。

再帖一篇關於朱公子的,是鬼子寫的,也許有偏見的成分,且供大家批判地學習吧。

摩根士丹利的中金迷局 朱镕基的儿子去年赚了一亿

中国经济网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汉妮•桑德尔(Henny Sender)

  今年1月,当中金公司(CICC)在豪华的曼谷素可泰酒店(Sukhothai Hotel)召开季度董事会时,会上的气氛远远谈不上融洽。

  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持有中金34%股权,它决意将股权出售。目前,该投行正遭受与美国次贷危机相关的逾90亿美元减记。而且只有当摩根士丹利出售中金股权后,中国监管机构才会允许它在华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另外,摩根士丹利也需要一切可能得到的现金。与此同时,以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之子朱云来 (Levin Zhu)为首的中金公司中方管理层,则决定在与摩根士丹利分手前达成最有利的交易。

  中金前雇员、现任里昂证券亚洲分部(CLSA)的分析师侯伟(Fraser Howie)表示,自1995年中金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宣布成立以来, “中金公司一直是中国自身的一个缩影。”“它是观察中国的一个镜头”。在中国,将商业和政治区分开,通常是不太可能的。

  在中国逐渐告别共产党控制一切的时代之际,围绕中金的争执反映出中国传统价值的韧力——如政府关系至关重要,尽管它也表现出资本主义的一面,但它巧妙 地运用复杂融资,有时还是用来针对其外国合作伙伴。朱云来和其他人的关系网,帮助中金强大起来,而这些关系现在正成为摩根士丹利面临的阻碍。

  在中金成立之初,摩根士丹利的高管十分高兴。在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上市方面,中金当时几乎享有垄断地位,这使摩根士丹利获得了相对于其它外国竞争对手的优势。中方,即当时王岐山领导下的中国建设银行(王岐山如今担任主管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副总理)也同样高兴,因为建行也获得了相对于其银行业竞争对手的类似优势。中金其它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和香港地产大亨查懋声(Payson Cha)。

  在王岐山的引荐下,朱云来于1998年加盟中金,多年来一直保持低调。尽管在早期,摩根士丹利方面为中金引进高管,但后来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管理层,它越过了摩根士丹利,直接由朱云来控制。在今年1月份的董事会召开前,中金管理层几乎完全由中方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方管理层逐渐积累了大约20%的股权。

  他们都得到了不错的报偿:在前面提到的20%股权中,朱云来持有多少尚属未知。但据悉,去年他赚了1700万美元,高于前年的1000万美元。相比之 下,中国高层政府官员每年薪酬只有区区1万美元。中国知名本土券商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董事长王东明的收入,也远低于100万美元。

  在素可泰酒店召开的董事会上,中金管理层利用摩根士丹利希望退出中金之机,要求获得更多股份,以提高持股比例。几位与会者表示,朱云来在会上保持沉默,但董事李弘(Susan Li)提出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她警告,如果该计划得不到董事会的批准,可能导致大批高管离职。

  在她发言后,中金投资银行部门主管丁玮激动地指出,中金是建立在管理层的血汗之上的。与会者表示,丁玮尖锐地问道,至于公司所有者,“他们为中金做了什么?”此言激怒了香港股东查懋声。

  就摩根士丹利出售中金股权的努力而言,中金管理层的要求不是个好兆头。摩根士丹利一直在与一些希望收购其所持中金股权的美国私人股本公司进行谈判,其 中包括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凯雷(Carlyle)、CV Starr、JC Flowers和TPG。一位考虑收购中金这部分股权的私人股本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潜在买家在担心“中金是个好公司,但里面存在着一些泡沫”。中国内地股市曾大幅飙升,但已经开始下跌,这些收购集团都不希望支付最高水平的价格。如今他们还担心,任何买家都将面对股权立即被稀释的危险。

  朱云来和中金管理团队也向潜在买家表达自己的要求,不过方式更为委婉。在与其中一个买家谈判时,朱云来阐明了他的看法:在大多数经纪公司,半数股权由管理层持有,同时50%的收入作为薪酬。这个第二位潜在买家回忆道:“他表示,这是该行业通常的运作方式,有鉴于此,让我们谈一谈合理的方案,因为20% 的比例过低。”

  这位买家补充道,作为尽职调查程序的一部分,当他所供职的集团与中金管理层会面时,在原计划的四小时时间内,(中金)管理层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来陈述他们提高股权比例的要求。

  除了要求得到更多股权以外,中金的高管还表示,他们希望与至少一家本土券商合并,同时称,马上上市可能是个难题。第二位潜在买家表示:“他们希望达成另一笔交易,这样一来薪酬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降低。”

  在得知管理层不愿上市后,一家初期参与竞购的公司退出了竞争。私人股本公司很少在没有明确退出方案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而最明显的退出方案就是将中金上市。

  摩根士丹利通过这些股权筹资10亿美元的希望似乎落空了。以朱云来为首的管理层拥有相当大的议价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只有出售了这些股权,摩根士丹利才能在中国采取新的行动。此外,正是朱云来的关系,使得中金公司如此值钱。

  代表第二家私人股本公司了解中金的合伙人表示:“中金是一招鲜。”这一招就是将国有企业上市。要想赢得这些企业的承销及保荐委托,最重要的是与关键的政府及党内官员建立关系——而朱云来拥有大量的此类关系。一位中金前员工表示:“他去见省领导人时,见的是曾为他父亲工作过的官员。他是靠着父荫赚钱的。”

  无可否认,朱云来建立了一项业务,并为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股东赚到了钱。摩根士丹利的初始投资为3500万美元,现在至少增长两倍,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朱云来不仅能赢得授权,还知道如何行使这些权力。对如何从国有企业僵死的躯壳中缔造出赢利的公司,朱云来已是一个专家。

  “他在这个体系中玩得转,”朱云来一位前下属表示。“如果说这种情况不公平,那是因为这个体系不公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