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烦恼的战略和战略的烦恼 -- 晨枫

共:💬21 🌺1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烦恼的战略和战略的烦恼

2008年6月5日,美国空军部长韦恩和空军参谋长莫斯利将军双双辞职,这和美国空军的核部队战备松懈、管理混乱直接有关,但也间接反映了美国军政高层在战略方针上的深刻分歧,以至于需要整肃、统一思想。

小布什上任总统之初,胸怀建设美利坚帝国的大志,强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推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力图建立单向核威慑。中国从“战略合作伙伴”变为“战略对手”,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的重压下苦不堪言。911两声巨响,对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路线既是挑战,又是机会。一方面美国必须有所反应;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直接军事介入中东和西亚的好机会。小布什政府信心满满,以为美国大兵一到,塔利班和萨达姆的乌合之众就作鸟兽散,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得以推行,伊拉克和阿富汗将变成穆斯林世界的战后德国和日本,能源安全、以巴冲突、穆斯林极端势力的问题可以一揽子解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站住脚,还向俄罗斯和中国的软腹部插上一刀,控制大陆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中亚。美国是传统的海洋战略国家,强调以海岛和海上交通线控制大陆,并不信奉强调占领欧亚之间的中亚十字路口的大陆战略。但要是海洋战略和大陆战略可以两者通吃,岂不更妙?最如意的算盘是,以美国巨大的实力优势,这将是对美国抑制中俄崛起的主要目标的一个短暂插曲,美国可以很快回到抑制中俄的主要任务上来。

然而,事与愿违,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了很深的泥潭,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需要已经喧宾夺主,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决策和美军的运作。美国陆军首当其冲,除了正常机动兵力,还不断地从欧洲、韩国和日本抽调部队,勉强维持战区作战人员的轮换。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的情况差不多。相对来说,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比较清闲,除了战区支援外,直接卷入战斗并不多。反游击作战的关键不在于火力,而在于发现敌人。在地面的步兵分队无法尚且无法挖出游击队来,在万米空中的战斗机如何能够?

从二战、朝鲜、越南到格林纳达、巴拿马,美国陆军一直依赖美国空军的战场火力支援,但长期以来陆军依然是决胜的主要力量,空军是辅助力量。1991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改变了这一切。一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基本上打垮了伊拉克军的斗志,盟军地面部队终于发起进攻后,在短短的100小时内就荡平了伊拉克军的抵抗,如果不是老布什的政治决定,挥军直取巴格达是手到擒来的事。从此之后,在巴尔干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和其他军事行动中,美国空军日渐成为决胜力量,而不再只是辅助力量了。

进入21世纪,世界上的热点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朝鲜半岛、台湾海峡、波斯湾等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听说一有大小事端,美国总统总是先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但事实是,美国空军的长臂才是美军拳头的真正所在。作为传统主力的美国陆军在这些可能的冲突地区的作为相对较小,尤其是在令美国最为忧心的台海冲突。因此,美国空军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看作21世纪美国军事力量的中坚,承担着打胜下一场大战的重任,而反恐这样的“小儿科”相对不入法眼。

为了打胜下一场大战,美国空军需要更多的像B-2和F-22这样的隐身作战飞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卸掉对手门窗的锁和铰链,然后像F-15、F-16这样的常规作战飞机就可以无所顾忌地登堂入室、杀人放火,再坚固的堡垒也将毁于一旦。问题是,B-2和F-22这样的隐身飞机都是天价,即使是相对不大起眼的C-17运输机、KC-45加油机也是同样的问题,订购量和交货日期都因此大受影响。而常规的F-15、F-16、C-5、KC-135在历年征战中已经使用过度,急需更新。美国空军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

出于为下一场大战的准备,美国空军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争取经费,甚至损害其他军种也在所不惜。美国空军曾鼓吹“一架B-2可以顶一个航母编队”、“三架B-1B一次出击可以消灭一个装甲师”、“F-22对F-16模拟空战取得1:144的大胜”等神话,以此作为多得经费的理由,当然遭到其他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上一次美军装备的大规模更新是在里根时代,到现在,不光空军,陆军和海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新武器计划还屡屡因为超支而下马,加剧青黄不接的问题。美国陆军已经损失了RAH-66“科曼奇”轻型侦察攻击直升机计划,计划用已经服役40年的OH-58的老树新花版ARH-70替代;美国海军损失了A-12“复仇者”攻击机计划,用F-18E“超级大黄蜂”替代,后者最终连F-14“雄猫”式战斗机也一起替代了。就技术至上的角度来看,“科曼奇”、“复仇者”都远比最终的廉价替代来得先进。但从系统效能来看,这些廉价系统可以满足作战需要。事实上,美军内外对美国空军颇有微词,如果海军用新技术可以使F-18满足未来几十年的作战需要,为什么空军就不能用F-15或者F-16做到同样的事情呢?美国空军津津乐道的隐身要么在历次战争中都没有显示出多少作用,要么有其他效费比更高的武器系统(如巡航导弹)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但当前战争急切需要的长航时战场监视和实时近距火力支援能力反而没有得到美国空军足够的重视。美国空军不适时调整战略重点和装备发展路线,为眼前的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大力在因为反恐战争而受到极大压力的军费结构中追求更大的经费份额,继续不切实际地准备常规大战,美国空军的这种损人利己的军种政治最终引火烧身。

不过军种政治只是美国空军触霉头的一半原因,另一半原因或许是美国最高指挥当局对未来战争的战略定位。美国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世界霸权的追求,但追求有不同的追求法。把重点放在和未来超级大国直接对抗的罕见、突发的高烈度大规模战争上是一种做法,把重点放在争夺外围以间借对抗的频密但中低烈度的战争上又是另外一种做法。美国空军追求的常规大战能力是前者的做法,但如果美国最高指挥当局认定后者才是美国的基本战略,或者是美国的当前重点,那美国海军那样的“适度先进”才更符合未来战略需要。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要求美国空军加强对反恐战争中崭露头角的无人作战飞机的研制和部署,这就是一种符合频密的中低烈度战争需要的先进武器。当然,间接战略不等于美国放弃直接对抗的能力,这就要靠核武器了。核盾牌是避免卷入直接的高烈度冲突的保障,否则中低烈度的间接战略将无法进行。然而,在隐身飞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鼓励下,美国空军反而认为大国之间直接冲突的常规门槛降低,核门槛则相对提高。美国空军作为核三位一体中两位(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的掌门人,这种思维自然导致对核武器的忽视,出现种种违规事故就不奇怪了,为美国最高当局整肃空军提供了现成的口实。

套用一句老话,美国空军这一次是犯了路线错误了。但美国的战略决策层是否已经从烦恼中走了出来,还要拭目以待。

关键词(Tags): #纸上谈兵元宝推荐:MacArthu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