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河探军统(一)改帖说明 -- 行走的考拉

共:💬46 🌺1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河探军统(四)觅迹寻踪

绕了个圈之后,话题还回到我外公身上。外公中等身材,国字脸,肤白,带金丝眼镜(唯一一张保留到解放后的照片,被家父在文革前烧毁)。1903年生人,姓,名鉴宇,字(不详),别名(似乎是有过的),祖籍河北邢台,官宦世家出身,其父亲及伯父均曾在河南安阳(时称彰德府)为官。外公系独生子,由于其伯父婚后无嗣,于是外公一子顶两房成了白家单传。外公少时私塾受教,后入新学至中学毕业。先从军(情形不详)后(1931年左右)入杭州空军军官学校就读。同期娶妻成家(是为我姥姥。姥姥家居河南安阳,其父曾为北洋吴佩孚手下的一个团长,后被仇人暗杀。其家族多为当地大户,但姥姥一支由于其父之死使家道中落。姥姥嫁给外公的初衷就是想替父报仇,不过好像外公家也没帮上这个忙),1935年生我母亲。

空校毕业后,外公因眼疾致近视,不适合继续在空军发展。遂遵其伯父之命(其时其亲生父母已去世)入南京陆军大学(应属陆大十二、十三期或将官班一期参见链接)深造,毕业约一两年后于1938年初举家入川,居于重庆。

此时外公三十五岁。前文有述,抗战头一、二年他在自贡任防空司令官。因与妻不睦未带家眷,此期间娶一成都mm(即我外婆是也),次年得一男(是为我大舅,于4、5岁时夭折)。40年左右外公返回重庆,进重庆行辕出任少将高参,受张群贺国光等领导;与贺等人结为好友。抗战将胜时,因家有两房,外公本人及其母(实为伯母。而其伯父此时也已逝)不喜我姥姥(盖嫌其少教养且脾气不好),常有口角发生。为图息事宁人,外公遂将我姥姥安置于成都金牛灞,外婆则随其居于重庆。重庆居处曾与张大千为邻,家母言,家中过年拜灶王爷的像及对联均出自张之手,呵呵,可惜不复得见。

1946年行辕改名为西南长官公署,朱绍良任公署长官。重庆西南长官公署大约坐落在今日渝中区金紫门附近老街(街名就叫“老街”,今恐已拆迁),是一大片老式的砖木结构的楼房。街面上与公署隔一个门牌而院内相通的老街三十二号,别名“慈居”,即为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该处在行政上属公署领导,业务上属南京国防

部二厅指挥;实质上属于保密局控制的公开机构,故主要受军统领导。当时一般老百姓平日是不敢到这的。

二处处长即大名鼎鼎的徐远举(1914-1973,出生于湖北省大冶,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生,18岁参加复兴社特务处,后改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校参谋,到西藏开展情报活动,1945年被任命为军统局第三处副处长,1946年1月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7月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获四等云髦勋章,并被任命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此人似乎很喜欢直接指挥外部行动,喜欢干点脏活。在国民党内部名气很大,有“半壁江山,西南红人”之称,风头盖过沈醉。

二处副处长,一位是我外公,另一位是杨元森(此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1930年参加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大战“后,第二年就编入十八军随陈诚到江西参加三年“剿共”内战。1945年到重庆军令部谍报参谋训练班甲级队第九期受训,毕业后投到戴笠门下,任军统总部磁器口造时场军统局谍报参谋训练班三队队长、高干班第四期队长、特警班第二期训练总队长。1947年2月调任重庆行辕二处任上校参谋)。

二处内部有行动、情报等课,课下设组。外围有白公馆、渣滓洞等。机构职权庞大。由于遍查资料无所收获,有关外公在该处具体负责哪些部门,又具体干了点什么,我现在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可能只有什么时候见到徐远举的交代材料时才能一清二楚。

总而言之,我外公他既然属于军统,又在二处,那么就跑不脱所有的那些罪责。命该如此,搞那么清楚又有何益。

其它与军统相关的文献资料,文学作品很多很多,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了解。网上搜索也很方便,就无须我再赘言。仅就唯一发现的一条线索公示于下以证我所言不虚:参见链接

关键词(Tags): #西河探军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