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给大家转一个老师解《坛经》吧。(一) -- 加楠

共:💬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给大家转一个老师解《坛经》吧。(完)

大师言:善知识,慧能与道俗作《无相颂》,又是一个无相颂,不是法海讲的。为什么呢?前面刚讲了一个无相颂,马上又讲一个,这不可能,一定是后来讲的。尽颂此,以此修行,常与慧能一处无别。你按这个修去,就和慧能一样了。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法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於妄中,但正除三障。心一净定在哪里呢?就在妄念中呢!能够正了以后,妄念就没有了。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在己过,与道即相当。经常看到自己那点不足,做的不够,拿佛教道理去要求。常见自不足,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懊。若欲觅真道,行正即是道,到哪儿找正道去,行正就是正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道的人,不管别人有什么过错。我们现在还不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不行,还得去做。怎么做呢?做的时候不要起心,不着于它,就可以了。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罪,我非自有罪,别人错了,自己也跟着错了,这就更坏了。怎么样呢?他不对,我不不对,以有理对无理,你自己也不对了,好了,自己修行里面出问题了。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事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菩提现。他们没有疑心了,就成菩提见了。法元在世间,於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什么叫在世间出世间?邪见,不正确的东西属于世间;正见,正确的是出世间。离开那个不正确的到正确的上来,叫出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邪正都不管了,就成佛了。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即刹那间。

这个无相讼,对在家更具体一些。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一直心,做善事,见己过不见人非,不着于相,解决问题了。参禅多简单,后世没法比了,因为他里面通了明了,怎么一说都对。

后面,大师言:‘善知识,汝等尽诵取此偈,依此偈修行,去慧能千里,常在能边。依此不修,对面干里远。各各自修,法不相待。众人且散,慧能归漕溪山。众生若有大疑,来彼山间,为汝破疑,同见怫性。’

和上一个无相讼一样的。上一个讲嘛,得吾法者,常见吾法身,不离左右。和这儿以偈修行,常在能边,还不一样吗?说明后面是添的,不是法海的内容。

合座官僚道俗,礼拜和尚,无不嗟叹:‘善哉大悟,昔所未闻。岭南有福,生佛在此,谁能得知。’一时尽散。

完了,就这么简单,简单是简单,得从日常生活中磨炼。里面真正很精纯了,一通,就进去了。我们为什么进不去呢?意识太乱了,事太多,这儿沾一点,那儿沾一点,你就不自由了。以前人要活呀,不沾还不行,我们现在有条件了,有得吃有得穿,高高兴兴就从里面跳出来。当然我们还要做善事,为人民服务去吧!一心为公,做了善事也不着于它,不要做完了,嘀咕他为什么不谢我呀!这就着相了。你做就做了,你做是为了你内在一种感受,还要谢什么?一件坏事干完了,不应该,不再做就完了。能弥补就弥补上,不能弥补,知错就改,不要了,别老背着它。那个事错了,我再背着它两个,这叫又负又系,不要了!一放即是。咱们修养意识里面讲的内容和六祖坛经的内容基本上都一样,基本是一致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