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三 佛本是道 -- 任爱杰

共:💬19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三 佛本是道

在上两篇(任爱杰:【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一 因果和六祖公案,任爱杰: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二 六祖公案真相如何?)里,我说了一些禅宗的早期历史,有些是正史,有些则是南宗自撰的。

历史问题总是有些不同版本的。好比一些网友已经指出我引用的<<六祖坛经>>的主流版本和敦煌本之间有些差距。主要是敦煌本没有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多数的佛经里都是存在的。例如佛祖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些佛经里就大讲释迦牟尼的神通之类的。另一些佛经如禅宗南宗所依据起家的<<金刚经>>里这类东西就基本没有。

其实按<<金刚经>>本身的说法:“不可凭身相得见如来”,“不应凭三十二相观如来”。为什么呢?人有五官四肢,黑猩猩也有五官四肢,黑猩猩就是人吗?进一步说,特形演员古月长得像太祖,古月就是太祖?<<金刚经>>里也说了转轮圣王也身具三十二相,但转轮圣王并不是如来。(按:说到这里想起几年前美国记者的那段“Look like a duck, walk like a duck ......”, 其实大可回答他“It could be a young swan.”(不懂这句的可参见《丑小鸭》的故事))

说到这里,<<金刚经>>中佛祖就作了一偈:

若凭色见我,

凭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关于这一偈,根据引用者语境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呢,说白了就是辩证法罢了。

<<金刚经>>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实质,表象和名称之间的关系。一件事物往往有各种表象和名称。但表象最多只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而非事物的全部。而即使描述了事物的所有表象,也不一定能够描述事物的本质。一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可不一定就是佛祖;骑白马的可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

至于名称则更在表象之外。佛祖有各种称号(世尊,如来等等),但哪个也不是本质。换一个名称也是一样。或者说东西是一样的,叫法尽可不同。

辨证法这个东西并不是佛家独有,虽然在古代世界的确在东亚和南亚的思想界更加流行。中国的道家,名家也是辩证法的大家。所以大乘佛教传入后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一拍即合,禅宗与其说是佛家,倒不如说是佛道杂交的品种。

从古到今的宗教和哲学家都试图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第一性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生命是否只有一次?世界的本源规则如何?我们能否改变世界?我们能否改变规则?

道家认为有一个不可用语言描述的“道”存在。这个“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佛家也认为有一个终极真理,但是按照<<金刚经>>的说法正等正觉之类也不过是个名称罢了,能够被语言所描述的都不是正道。而证道的方法却是“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道家讲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金刚经>>则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

<<金刚经>>说即不能执着,也不能执著于“不执著”。这一点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何其相近?

所不同的是道家所追求的“道”是外在的。道家主张回归本源。并且还有入世的小国寡民思想。而佛家则完全是出世的。

知道了禅宗所本的<<金刚经>>无非是辩证法的一种表述形式。那么禅宗的所谓机锋妙语也就没有那么神秘了。

不过,禅宗的“悟”到底是怎么回事?除了当事人多半是没人知道的。看各种公案,给人的感觉是像相声中说的“我不能马上告诉你。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

换成文雅一点的说法就是道家那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命题。

想象如下情景:

“徒弟你悟了没有?”

“我悟了!”

(大棒加身加大喝)“我看你根本没悟!”

(捂着脑袋做委屈装)“您又不是我,怎知我没悟?”

“正因为我不是你,我都没悟着什么,你悟个什么?”(坏了,怎么把实话说出来了。)

任爱杰:【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四 印第安人的因果

关键词(Tags): #佛教#禅宗#金刚经#道家#辩证法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