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理解的禅宗的证悟 -- 不同的蚕

共:💬117 🌺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禅宗的验证(三完)

禅宗之验证(三)

前面全是绕弯子,这次就来直接的。写禅宗嘛,就不客气啦!

渔舟河友补充的好,佛学中的其他宗也要求学人要过开悟这个坎。不过,在强调实践上,无疑是禅宗最为强调。

一、开悟是什么及意义

那禅宗为什么要强调开悟呢?或者说学人为什么要去开悟?开悟悟个什么呢?开悟有何意义呢?

人类社会不分肤色、民族、种群,在描述无论客观还是主管的事物时,都需要使用思想和语言,即思想和语言为人与人之间为交流而产生的工具。此工具指向的对象为客观和主观的事物。(人与人之间,为交流的必要发出声时为语言。)这里使用者为人类自身,包括你我他各色人等,即哲学上讲我们可称为主体;而思想的指向客观和主观的事物为客体;思想语言本身,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联系的桥梁。

主体方面,人之思想是什么构成的呢?我们看“我是人”这个“思想”,由三个部分构成。这个部分我们如果再归纳一下是什么呢?不过是三个念头而已,此三个念头分别为“我”、“是”、“人”。所有的思想是不是都是这样,由一个一个的念头构成的,只是构成的每个念头不同而已。

客体方面,思想指向的客观,如山、水;日、月;东方、西方;古代、现代;美国、中国等等,不能一一例举。指向的主观,又是些什么呢喜、怒、哀、乐,忧愁、苦闷,欣喜,抓狂,善良、邪恶等等。但是,这些林林总总的不同事物,我们可以归纳为就是一个一个的概念而已,只是每个概念都不同。

好啦,我们来看思想本身。在主体方面其实是一个个的念头,在客体方面其实是一个个的概念,那么思想其实是由念头或者概念构成的而已。在说思想的使用者时为念头,在探讨思想的内容时为概念。

上述一段我们简单归纳为:人类的思想和语言,我们抛弃各类分别、不同以后,实为概念或者念头构成的而已。

(这里我要插一段,关于唯物和唯心的话题。辨证唯物主义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传统,“世界是物质的。”这样斩钉截铁的结论估计绝大数河友当年都受过洗。但是,这个结论是无正确呢?非唯物即唯心的划分是否本身就违反了客观情况呢?就拿此结论来说,世界的确是物质的,可是这物质的世界如果没有我们人类的参与(认识、研究),这物质的世界与我们有何关系?科学认为宇宙有几十亿年(?),可我们人类才短短的1.2百万年。人类诞生前,此宇宙和我们人类有何关系呢?有河友说啦,没这物质世界咋有人类呢所以这个物质世界与人类有关。对,但是如果人类一直未诞生,我想问大家谁能在这里探讨唯物、唯心?一切所谓的科学研究,从出发点讲我们可以称作为唯心,没有研究者何来研究)

概念在描述平常事物时会遇到表述不清楚的情况,还是用“我是人”来举例,肯定不能完整地描述我是怎样的人,我们继续解释:我是一个经常在西西河里潜水,以“不同的蚕”这个ID写点让各路朋友都看不顺眼文章的人,如果还不够,还可以加。但是,继续添加的还是概念而已。换句话说,以概念解释概念,在平常事物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其中不停地以概念解释概念而已。

但我们要去描述事物的本质、宇宙生命的本体时呢?用概念可以吗?比如道家的道,“道可道非常道”,等于说实为不知道(道家也不是怎么简单理解哈);佛家的真如、般若、如来、自性、实相、心等;儒家的仁;西方的所谓第一推动,直接把凡是自己不能解释的,都归结为上帝。以上,东西方各家的思想等于都是没有说。

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的思想的另外一面,思想是由念头构成的。如何构成的呢?前念、现念、后念一个连着一个。这些念头是谁产生的啊?有念头就有念头的源头啊?它就是平白无故的产生吗?显然不是啊;还有,这一念一念之间有无隔断部分存在呢?

我想写到这里,我们时时运用自如的思想是不是存在上述两个问题呢?

有朋友要问了,其中确有问题存在,但是,怎么在平常没有感觉呢?我觉得有两个解释,一是在健康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发现自己的思想中有此问题。相反,当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思考此问题,并进而寻找答案;二、就是在我们生活满足的情况下,也不会去发现此问题,知足者常乐嘛。自己都已经很高兴啦,怎么需要去再找答案呢?但是,你想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的时候,特别是你处于一定领域的高端而欲突破,你前面已无更高之人而无追赶之目标时。欲从禅宗中探得些许的往往是各行业之高手,如河里正在评的苏东坡等等。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两个问题时,怎么做呢?宗教啊,这个人民群众的鸦片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一元神教比较简单,把所有不能解释,不能验证的事物都归结为一个,具体叫什么不用管。其中的人类呢,选择作仆人就好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以儒释道上家为代表的东方思想比西方更最有先进性。孔子所谓,不知生,焉知死。主张把生的问题先搞清楚。佛家则提倡,面对问题去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东方思想更具有先进的一面。在核心问题的态度上,其强调的是人类的主动性,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类的被动性。大部分人强调的是不理不问,或者被动的吸收某一种观点而已。)

那么,禅宗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呢?解决这个问题,一切皆围绕如何解决此问题而展开。单刀直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谓“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即判”是也。

当然,你说此问题与我无关,我不关心此问题。我只有无话可说。

这就是开悟的意义,这就是禅宗强调开悟的原因,开悟悟的就是本体,就是我们生命宇宙的本原。你没有此要求,那是你还没有到需求的时候。

二、开悟的验证

开悟可不可以不验证?我在主贴里讲了禅宗开悟后的三种情况,有两种是不可能验证的,并补充其实后悟者均有个自我验证的过程。

我认为,开悟完全可以不需要验证。释迦实际上是第一个开悟者,他找谁验证啊?他只有自我验证,并与古印度的各种思想相印证而已。后世,禅宗史上仅记录其开悟而后杳无音讯者多属于此,当然他们多了和佛经相印证的机会而已。

(释迦是第一个吃螃蟹者,第一个将女人比作鲜花者。

请允许我在这里向两千多年前,人类伟大的先行者,思想界的革命家——释迦牟尼筒子表达,作为后来者崇高而又真挚的敬意!)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验证呢?除了早期传播的需要外,没有其他的原因了吗?

我从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1、其实,开悟后多有一个再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样解释,估计没有几个人信,不过宗门有“理则顿悟,事唯渐行”之说。明白事理可以有顿有渐,但在行为上却只能按阶梯而行,就是道理明白后,还有个行为逐渐娴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老师帮助更好,但无老师也行,实际老师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2、老师的验证可以起到帮助后进学人的作用。因为,学人明白后除了快乐等愉悦之情外,往往立即生起怀疑,“这么简单容易啊,是真的吗?”船子和尚为了给其学生(这个学生的法号我搞忘了)证明其悟真实不虚,竟翻身入水扣船而亡,以生命为代价不过是为唤起学生悟后之坚信而已。

怎么验证呢?禅宗的验证中有无可重复性,有唯物的成分,以及禅宗的验证是否存在证真的问题呢?

我一直坚持,佛学以至禅宗的验证是可以重复的。但是,我这里先要给坚持认为佛学是心证、自证的河友说一声,你们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我所坚持的观点,也不全面。

确实,禅宗在验证过程几乎都强调的是心证、自证,就是他证也强调的是先悟证后悟,没有未悟证已悟一说。但是,禅宗里确有他证一事,只不过不强调而已。比如开悟前后,人的变化是非常之大的,气象、气质都能予以改变。若有此人前后十年的照片对照,虽不能说前后判若两人,但变化之明显却是肯定的。这仅仅是从外貌上讲,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更多,如为人修养的提高、秉性的改变等等。大家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而一个学佛或者禅宗学人,如果其性格没有变化,当然是好的变化,谁都可以说他没有什么进展。但禅宗不强调的原因,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世批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这也是道家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不善也”的道理。

禅宗在这些外在的迹象上,不仅不强调甚至是予以否定。其原因还在于,简单地说,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嘛,这些只是外因,不能完全得出内在认识的变化的必然结论。

前世禅宗的大德正是看到所谓的标准之害人,而刻意否定。我们不能因其自家谦虚,就跟着主张原无此事。岂知,宗门里面变化多,不示人而已。

这是不是说对于未悟者就不能领悟前悟者的内容,或者未悟者怎么才相信前悟者是正确的呢?比如,任何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啥转世(如00神功一样),这个世界岂不滑稽。

这个问题其实隐含着禅宗的验证是否是证真。

这里请允许我先让科学,当排头兵。科学是老大,知识就是力量嘛!实际上,面对实相这样的问题,科学是没有任何力量的,甚至不如宗教或多或少起点安慰作用(禅宗称为黄叶止小儿啼。好像有个河友就叫此名字。)还是那句老话,科学可以等待,佛学、禅宗也能够等待。待科学水平进入全新的阶段,也许能够解决此问题。(所以,孔子在此问题上也是非常伟大!只强调生,不述怪力乱神。

这里我再次表达一次敬意,估计没有筒子会怪罪我吧?

但,我们真正了解孔子多少呢?)

这里,也许是科学与佛学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

再深一步,面对给出解决方案,并提示了路径的禅宗,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以起码的尊重?毕竟,她不仅仅告诉我们大家这个所谓的难题能够解决,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还给了我们后世实践者的名单。我们怎么能因科学都无法解决,就断言我们永无出头之日呢?这样的态度严格地检讨,岂不是认输,岂不是可归于一元那个啥去了。

未悟者仅仅是暂时的不能领悟而已,若说禅宗永远不能领悟,肯定不会流传,更不会有今天我们一起探讨。那么,学人在未悟的时候怎么才能相信前悟者的正确呢?当年,我们还在中小学的时候,遇到大伙儿都做不了的难题时怎么做的呢?我们是不是选择这根本就无法解答嘛,动这脑筋做甚!我想西西河里的河友大部分不属于此列(表扬大家一下哈)。相信能够解出,只是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肯定是大家的一致意见。

不好意思,禅宗在此跟大伙儿当年解决数学难题是一样的方式,相信有正解,只是自己学艺、功夫不到家。

那么禅宗是怎样来验证的呢?刚才讲了思想-语言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答案。问题中带来答案,你若真悟以后,没有其他的公案能难得住你,一箭可射百兽、千兽所谓也。这时候,他师徒二人的对答就开始精彩。

宗门内的验证,也有他证部分,只不过国之利器,怎肯轻易示人。世人难以得知。

(若说禅宗有无秘密,在这里才是真正的秘密所在。若说怎么开悟也是秘密,那么后人如何得入?)也不是全部不能说,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既是结论,也是方法。

(三)几个问题

有几位河友都提到,开悟的境界不能演说的问题。

我是这样理解的,开悟的境界其实很多大德都正面解说过,而且说得非常明。唯我们自己不能认识,不能把握而已。后世很多禅师明白后,往往都感叹原来如此简单轻易,只不过是自己走错了而已。有很多的朴实的比喻(我忘记了,对不住!)。

还有河友喜欢搭茬提到禅宗开悟的难易问题。

其实,难易都是相对的概念,你没有悟前肯定很难,毕竟这是个关于本体上的问题;但是,你进去以后,就会发觉这不就是平常里(虽平常却全新!)的东西吗?根本没有离开过我们一步。既然是平常里的事物,离我们又如此的近,所以肯定不难。

关于佛学中的哪些该证真或证伪以及禅宗的证真真伪,以及该如何证真证伪等问题,因佛学浩如烟海,穷我一生也不可得。请河友从关心爱护在下生命的角度考虑,就不要麻烦我一一例举了哈!我的看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只打自己能赢的战争。紧盯本参,不破不止。但是,请一定注意方法,莫盲目的参,最好有过来人请益。

再说一点,现在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没有的问题,以后恰恰要遇到。

河友百分之一提到的“不立文字”的问题,这其实正是禅宗看到了文字(前谓思想-语言)的局限性,但超越此局限而开悟,恰恰是禅宗的本意。关于开悟能不能谈,悟境可不可言说,以指指月,总要有个指吧?

(当然,别把我这篇当成指哈!骗大家,我是没有商量的。)

我写此文的本意是河友中谓,佛学、禅宗里只有自证、心证,无他证。我认为不是定论,就不自量力写起来。一旦开写,才发现不集中精力不能完成。

再加上此文为我大学毕业以来,就佛学写的第一篇文章,连资料都无准备。其中的谬误,硬伤在所难免,若有朋友发现错误请直接批评。

在写作过程中,众河友跟帖,或指出其中错误,或提出不同意见。我尽量在文章中对跟帖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回应。若我未提及河友,那一定是我的疏忽,非关你意见如何。

可以说没有众河友的关注参与,就没有我的文章的形成。此文,也算是我与众河友的缘分吧!这里,我就不一一谢过了。

蒙西西河里河友宽待,不弃陋文,让我悍然添列众大拿之中。羞愧之情无以复加,不能言表!

以下是回答铁城主的跟帖,我想其中有我此正贴未涉及的部分,河友可自行对照。

(有河友说了,兄弟你不厚道哈。城主就专门回,我们就一并招呼,明显那个啥都不好意思说你!

你们先回帖不是?我在正贴中尽量回答了不是,若没有回答到的我也先想道歉了不是。先回帖先考虑,这后回帖当然是后考虑啦。所以,哪个啥,我根本就没意思认!

你们再仔细看看时间,我这篇可是后发表滴,已经做了修改。这就是待遇啊,城主还没有享受到这待遇呢!该高兴了不是?)

一、中土佛教里的禅宗,形成于盛唐初年(大致)。时代背景为以儒家、道家所代表的中华汉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看其后的历史,除了游牧文明的初期,中国历史再未出现盛唐的气象(个别时期除外)。在此背景下的以中国方块字所书写的文化本身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禅宗作为其中的后来者(在佛学里也是后来者,禅宗实为我中华之文明,古印度里没有此宗!),既要吸收三家的菁华,又要再开创新的局面。当然,不能亦步亦趋。这是大的形势方面。

从禅宗本身来看,其公案多充满对我们理智的诘难,可以说几乎都是无理棋,以惯常的思维,思考、理解最后的结果都是无解,无法理解。但在不可思议处,无中生有处,生起妙有。此时,必然让人感觉标新立异。

你所举的棒喝及烧佛恰恰在禅宗看来反而是非常平常的,但对于常人言,即为过了。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但文化思想交流却不能离开文字。既涉文字,必有形式,一有形式,就有套路。而形式、套路里恰恰存在人类文化本身的误区。走出误区,进入交流层面,就出现标新立异的局面。但,它的确不是验证的目的、方法,但可以作为验证的一个因素。

二、我的跟贴里已经谈到部分,再补充一些未涉及的。

其实,日常生活你我们经常遇到悟的问题,比如学习中遇到难题,经过我们思考解决了;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我们研究克服了。这样的悟,还不是禅宗强调的开悟。简单的说,公案就是你指的故事,宗门要求学子去破,甚至有学人不到何处(我是忘记了,不是故意藏私),不得谈禅一说。

在平常生活中的悟,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可以分享也可以独享。但是,禅宗开悟后除了喜悦之情还有怀疑,究其原因按简单的说,如移民出国刚下飞机前后,有一阶段突然生起恐惑有点类似。(估计,西西河里很多河友都有切身体会。)

以前,熟悉的思维方式突然发现其中存在和过往不一样的部分,就如同进入一个新的地方时既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而且,不仅仅是知道,而且是明明了了的做到。那么,以后是不按过去的做?还是两者并蓄?若不按以前的做,以前的作何处理?以前是怀疑其中有个别的方式、方法,现在是方式看到了,方法也晓得一点点了,如何与过去交割的问题就出来鸟!

还有,此时悟者如初学走路的小孩步履蹒跚,甚至走几步就跌倒,这时候需要的是长者的搀扶和提携。但,外人的帮助于幼子走路仅仅是帮助,不能反着说因长者帮助,小孩才学会走路鸟。

所以,悟者需要那么一点点帮助。悟后不找老师的也不在少数,但蛰伏阶段确实免不了的(他们多有老子当年西出嘉峪关的风采,也该向老子表达一下敬意哈!)。

再说,有先行者勘验,于后来者生起信心也是有裨益的。

关键词(Tags): #传统文化#佛学#禅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