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8*8·史书大国·大历史 -- 陈郢客

共:💬406 🌺1563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试着回复其中一个问题,如有疏失请多指教

最刺刀见红的一条,国家元首应该实行差额选举吗?如果要差额选举,那么候选人如何产生?只能从共产党内推选,还是任何党派或得到足够多连署提名的个人都可以参选?能不能进行竞选活动?如何竞选?如果不要差额选举,那么仍然是,候选人如何产生?能不能给全国、全世界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依靠什么保证最高领导人的品质和能力?无论说是什么都好,哪怕明说是依靠道德自律,都比现在这种什么都不说、什么都说不清的抱头挨打式要强。到时候我们向外国人吹牛:我们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不用你们愚蠢的竞选制度,就是英明神武!也挺有面子的。关键是党国要首先自己敢这么说,而且确实能做到,才能给我们这个底气。

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可以发现:(一)党的最高领导人的产生是一种基于能力的党内民主与险恶的党外生存环境联合作用的结果。凡是不能领导党生存和发展的,都会被淘汰,毛的地位,是在他确实领导这个党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并取得全国政权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的(而且是受过挑战、有过反复的);(二)从共产主义理念到共产主义运动实践,都完全没有考虑过多党制和竞选国家元首,一方面,共产党人自认为自己是绝大多数人唯一正确的代表,既然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表,自然理所当然毫无悬念地由党的最高领导担任国家元首;另一方面,共产党人真诚地相信,无论怎么样强大的势力,只要不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便取得了全国政权(如蒋),也会被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人或者团体从宝座上用暴力的手段揪下来,所以,如果自己蜕变成为人民的反面的时候,竞选下台固然是一种选择,被暴力取代也是一种可能。但是,前者之竞选需从一开始或蜕变前就有制度设计,而这种设计从理念上就与认同自己为绝大多数人唯一正确的代表逻辑上不相容,后者之暴力则没有这种理论上的不相容且被第一代领导人认同的,既因为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出来的,也因为第一代领导人赞同不能为人民服务者就应当被造反掉(毛在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的时候,多次提到要重上井冈山,就是此意)。

所以,在这个阶段甚至是一直到第二代领导人成为领袖之时,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党内民主获得带领自己战胜敌人走向胜利的领袖(不仅是毛的地位的确立,而且第二代地位的确立及华、汪的退出历史舞台,应当说也是这种党内民主的体现),并认为自己能够恒久代表人民的利益,也相信一旦自己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也即不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好像专有词汇是修正主义),是会被代表人民利益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用暴力打倒的。

从第二代领导人开始,这个思路似乎也并没有改变,不过与毛不同的是,精力更多地被用于经济建设而非反修防修,中间尽管有几番波折,实质上还是一种选择能够领导党执好政的领袖的党内民主过程,从结果的角度、从大历史的视野来看,应当说还是达到了目的的。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的理念中,预设了两个命题,其一就是,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种前提下,民主必然是党内的民主而不是多党的竞选;其二是如果共产党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那么共产党就不再是共产党而是蜕变为修正主义党,而修正主义党则必将为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真共产党以暴力(可能性比较大)或非暴力(可能性比较小)取代。

这两个命题至少在逻辑上是可以形成闭环的。因此,对于共产党而言,实现民主的方式就是党内民主和努力保证共产党的性质(代表人民利益)不发生变化(毛的反修防修、邓的小康捉鼠猫、江的三个代表、胡温的民本虽然在执行上或有偏差、在形式上或有教条,但在理念上,追求的确实就是保持共产党的人民利益代表性)。

从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历史来看,虽然存在多次的、程度不一的错误,但总的来说,上面这两点(党内民主和代表人民利益)是基本做到了的。而做到的结果就是,中国从一个面临亡国灭种的状态变成一个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状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