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科学中权威作用与影响 -- 老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科学中权威作用与影响

消息源:科技时空

权威就是一些有特定的权力的人。权力包括奖励权、强制处罚权、法定权、专业威信和人格威信。具有前三种权力的人通常是官员,这些人可能来自于任命,也有可能来自于选举。具有后两种权力的人被称为非正式领导,他们通常是自发产生的。而只有具备全部五种权力的人才被全体组织成员认可为组织的领导。

科学的权威是指那些具有专业威信的科学家。他们往往是一个领域内杰出的科学家,在该领域内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受到领域内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

科学权威的产生及表现形式

科学的权威是由社会认可产生的,是基于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而来的。因而由此所导致的科学权威并不是靠强制来表现的,而是以科学家的威信为前提的。

约翰?齐曼在他的《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社会范畴》一书中写到:科学界和其他人类团体一样,是高度组织化的。少数几个科学家在许多人之上。据科尔兄弟对美国物理学界的社会分层问题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一、科学界是由一小群有才智的精英统治着的,所有主要的承认形式――奖励、有声望的职位和知名度――都被一小部分科学家垄断;

二、大部分科学家的工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很小。

明显地,这一小群有才智的精英就是科学权威。他们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那些具有专业威信的科学家。他们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且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比如他们可能同时是某个研究组织的领导,也可能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等等。牛顿在科学领域内的发现和理论,使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些学科在以后150年中的发展几乎并没有超过牛顿的概念。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名字成了科学权威的象征。①

从科学的权威的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在教育方面。我们有一个巨大的科学教育体系,在其中,我们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批评撇在一边,而服从老师权威,当然服从这一权威有其优点与缺点。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上也形成了与官员、政府结构相类似的权威机构,这一方面管理并协调着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科学权威的积极作用

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里,科学权威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探求知识的手段也有限,所以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亲自实践。对每个人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本上、从前人那里学来的,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历代至今的各种权威理论。权威的建立,如同在科学海洋里的灯塔之于正在航行的轮船一样。

科学权威对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因为他已经在过去的科学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人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以及他的那个圈子的其他人会继续发挥他们的效用。因此,他们得到稀缺资源可能是不公正的,却是有效率的。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某学科领域形成了科学权威是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权威可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不断向科学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这种“权威”角色对科技进步和推动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科学权威的产生对他们所在的科学研究集体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得以提高,从而使该科研集体在社会系统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群体形成的这种权威结构是一个科学群体得以维系、协调和巩固的保证。

科学权威的存在于科学共同体中,科学权威要求有一致性的情况下,要求思想、意见上的一致性,这使得有规律和组织的科学活动成为一种可能。原则上的一致,需要从制度上保证一致,则需要通过科学的权威来实现。这使得科学不断的进步,不断得以创新。科学的权威成为一种科学的纪律,可以说,没有科学纪律的制约,科学事业将难以维系和发展。

科学权威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科学的社会化与科学的社会控制的过程中。这强调对科学的信仰与认可,这种对科学价值的接收是以科学的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也是科学贡献得到社会认同的结果。除此之外,这也是一个社会控制的过程,可减少对科学价值的背叛。②

科学的权威能够维护科学共同体的自主功能。科学家的角色、社会化都是以科学体制为基础的,这要求科学具有自主性,由此则减少了外部因素对其影响,科学标准的确立等就成了科学自主的事。

在教育方面,学生汲取科学研究的预设、前提而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科学家的过程,是以承认导师以及从他那里所学到的东西的权威为前提的,不承认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根本合理性,不承认科学的终极性的前提、预设可以毫无疑问地加以接受,一个人是不可能称为一个科学家的。当然,这些必须保持在恰当的限度之内,而且学习的过程必须主要依赖于对权威的接受,反之,则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陷入泥沼。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这种接受必须用纪律来实施。

科学权威的消极作用

当然,科学权威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科学的权威阻碍了科学的新发现和新思想的传播。众所周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科学家创新精神的发扬。创新是科学发现的主要动力。科学权威能够协调科学研究中的原创性,促使科学更好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进步产生了制约,因为他的权威会对新的科学创新带来很大的阻力③。因为科学思想权威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一个新科学家的成败与他们研究成果能否被及时承认密切相关,而这种承认又往往取决于一些权威的态度,由于科学权威们拥有对他人学术成果评价的权力,从而增加了对新的科学观点和科学压制的机会,这些人在科学界大都影响很大,若他们对一个新理论或新发现不能作出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则将产生极大的妨碍。鲍尔对欧姆理论的态度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尽管欧姆定律最终还是被公认了,但这种形势来得太迟。以致当欧姆进入慕尼黑大学主持物理学讲座时,他已经60岁了。如果欧姆早十年进入了向往的地方,也许他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自从欧姆定律发现后,欧姆因得不到理想的工作条件而未能做出新的成绩。这种损失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人类,都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容易对科学权威盲目崇拜,对科学成果的承认和评价演变为对人的承认,不利于对科学成果的公正评价,致使一些有新意的学术成果难以脱颖而出

其次,科学权威本身会退化为科学社会中的统治集团。科学家在成为权威之后,会更多地承担科学研究之外的义务,它们并不总是像刚进入研究领域的新科学家把时间放在申请的项目上或者做研究上,而更多的是一种权威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权威对社会资源有一种控制的能力,尤其是稀缺资源。这是由其作为科学社会的权威与社会的某一政治集团的角色交叉决定的④。直接的后果就是科学群体内在研究成果承认上的“贫”“富”差距而形成一种等级体制,使得大多数成员在心理上难以平衡从而造成内部矛盾,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

最后,科学权威的存在,使得一些权威们便利了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最丑恶的,也是最让人心痛的。在科学史上最惨痛的教训应该是法国化学家罗朗。1836年,29岁的罗朗提出了有机物的一元学说,把有机物视为具有结构的一个整体。这一学说一问世,就遭到了化学界的激烈反对和攻击,因为这一学说与当时流行的贝采里乌斯二元说相抵触,遭到了化学界的一致批判,连他的老师杜马也不例外。然而,当后来罗朗的假说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包括自己的实验证实以后,杜马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不过,他的转变明显表现为争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他把罗朗提出的一元说改为“类型理论”,并大造舆论说是他创立的,罗朗不过是助手而已。杜马这种不光彩的做法使罗朗倍受打击,罗朗有一句颇为精妙的嘲讽:如果这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我就成了它的创立者;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我的老师就成了它的创立者。作为老师的杜马通过小动作轻而易举地从助手罗朗手中夺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这种错误的做法导致师生情谊的破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罗朗终于向老师提出了申诉,但是未获得成功,反而加深了杜马对他的敌意。1938年,杜马再次运用个人的声望和权威,无情地把罗朗排挤到边远地区的学校教书。虽然1946年罗朗返回了巴黎,但因为杜马的影响罗朗已经无法找到满意的科学研究职位,只能当化验员。一个伟大的化学家逐渐远离了化学前沿,罗朗活到47岁便早逝了。

参考文献:

约翰▪齐曼: 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社会范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

张九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科学家群体透视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

本▪戴维: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

戴维▪波谱诺: 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科尔兄弟(乔纳森?科尔,斯蒂芬?科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年

胡亚东: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化学家Ⅱ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