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田长霖畅谈知识经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 -- 不爱吱声

共:💬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田长霖畅谈知识经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

田长霖畅谈知识经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

  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加州理工学院的成功就是请了几名大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化缘50万美金……

  

  49年上海解放了,所以我到了台湾……

  早上在南京大学,现在又在东南大学,可以说过去中央大学我全部都看过了。我在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央大学。我到台湾大学念的大学,该校教授多是过去中央大学工学院的教授。所以我可以说是中央大学多少年来的弟子。那时,我常听教授们谈起他们在中央大学工学院的许多许多故事,使我非常向往,设想到今天把我的梦想实现了,所以今天非常兴奋。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在上海念小学、中学,并不是了不起的人,而且很调皮,喜欢各种课外活动,且最爱好。可是攻书并不是前茅。我那时最好的一位同学就是现在国家自然基金委主任陈佳洱先生,他非常严谨。他那时常埋怨我欺负他,老是用尖铅笔去刺他,他现在还记得。就象我这种调皮、平凡的人到了美国,军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所以在美国才有点发展,但美国很开放自由的制度也造就了许多许多的人才。我离开中国内地超过50年。虽然自己仍是一颗中国心,但是难免许多客观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一些词汇常常难免用得很不恰当,请大家原谅。我常被词汇搞糊涂了,有台湾、香港、中国内地、美国词汇,常混杂不清。譬如说Inter网、互联网、在台湾叫网际网路,所以根本就不易想起用什么词汇。我在美国已经40多年,参与美国许多工作,现在可算是美国政府的官员,过去作了大学校长、作许多科技经济方面的事务,但自己终究是一个所谓"龙的传人"。所以,我必须尽我有生之力,极力地帮助我们的祖国、尤其是两岸三地和平友好共处,那么大中华地区就是世界上一个无限的力量,对世界和平也非常非常有帮助。所以,我过去经常跑。这个月我已经走过两次,台湾选举的时候,我在台湾、后来又到香港、北京,这是两个星期以前。后来又到美国呆了只有4天,又回到台湾,又到香港,又到北京、今天又在南京。我想,如果大家共同努力的话,我们的国家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知识经济给了中国机会今天我讲的题目与上午不同,尤其是东南大学以工为主。现在知识经济可以说已经开始,新经济是以知识挂帅,以高新科技为主导,学工的包括许多如信息工程、动力工程等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今天先讲一讲我对知识经济的看法。这是过去20年美国的最新发展。在80年代中期,许多人说美国已经在走下坡,日本已经取代美国,汽车、消费电子等几乎全部是日本拿去了。同时,就在那个时候,美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思想。而且是在Berkley(伯克莱)加州大学开始,就是说我们都将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应该以创新科技为主导,主导一个地区经济,最好的大学人才齐聚,大学带动创新科技企业,制造最能增值的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新经济观念。我那时任Berkley副校长。那时正统的传统经济学家群起而攻之,认为是毛头小子提出胡说八道的理论,自然不相信。但是有一部分,尤其是在旧金山湾区,就是硅谷一带这个美国最自由开放的地方,有许多人就朝这方向走。近10多年硅谷的发展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奇迹。最近10年美国不断地成长,有的经济学家说随时都会崩溃,今天还有人说股市要崩盘。我想,这些都是新经济要超越旧经济过程中一些没有认识清楚的、保守的人士还在作困兽,其中一个很大的困兽就是老虎基金,有数以千亿美金的资产,其负责人不相信新经济,不愿意投资给比如说微软、通信等新的Inter网的股票,所以这个基金马上就要关闭。这就是说,你不接受的话,你就彼淘汰。今天我个人从学术角度谈一下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从这方面看的话,大中华地区有一个绝佳的机会,要把握时机。从大历史看上千年的变化,来谈经济文明,从生产方式来判断历史的话,基本上有3个最重要的要素。一个是土地、二是劳动力、三是技术和知识。人类文明开始时,最重要的是土地,农业社会基本上以土地为主,劳动力和技术是次要条件,但没有土地就什么不要谈。那时的中国是不错的。第二个阶段大概500年以前,开始进入初期的工业革命时代,土地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劳动力,这是因为工业社会开始大量生产,知识和技术也开始变得重要了,这也是马克思比较强调的一点。但到了最近100年,后工业时代劳动力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最最重要的是知识,成为第一要素,这就开始进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还是刚刚进入这个时代,21世纪将是知识方面带动的竞争。

  从地缘来看世界经济文明很有意思。中国文化是世界4个最古老文化之一,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还有中国文化,但前3大文化最初都从小亚细亚(即现在的中东地区--朱九思注)开始,后来再扩充。2000年至3000年以前,包括秦始皇一到了东海就被阻挡,几次都没办法发展,所以整个世界开始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出现经济文明西移论。中国文化是惟一没有被消灭、被间断的文化。这表示中国文化有它特别优异的地方。其它文化都没有了,间断很久,现在也不可能恢复到与过去完全一样。文明的中心开始向西移,波斯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欧陆文化都是一个一个往西移。18世纪的末期很清楚,盛行欧陆文化、西班牙大帝国、法国、德国都非常强大,包括俄罗斯。到19世纪中叶,经济文明又向西移,大不列颠英国那时候很骄做他说,他们的国旗永远没有落日,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殖民地,这是英国全盛时期。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文明中心开始向美国移,向美国的东岸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区移。但很有意思的是,到了20世纪的末叶,美国最最重要的地区是加尼福利亚。100年前这里还是蛮荒地带,是沙漠。现是美国第一大农业州、第一大工业州、第一大娱乐事业州,是高新科技最重要、最集中的地方,生物科技永远是走在最前面。所以,从美国内部也看得很清楚,经济中心从东部向西移。现在,中国大家说西部的大开发实在是大了不起的建议。我195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学位后要到加州大学去教书,我的同学、同事就说,你要到加州大学去干什么,野蛮地带,还未完全开发,我几乎都不愿去Berkley了。但那时我的那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指导教授说,你一定要到加州,将来最有发展的是加州,Berkley将马上有很大进展,这时你去是最好的,也可以说是西部开发去。他不一定知道文明西移论,但他已经看出加州的前景。

  现在看21世纪,一定会到文化太平洋,但这不代表加州、硅谷就要衰落,或者说是华尔街就没有了,但美国最重要的并不一定是华尔街,华尔街做的买卖都是微软、Intel、Yahoo这一类的东西,都在加州。所以,转向亚太很明显。为什么说21世纪是亚太世纪?从这2000-3000年的变化看得很清楚。为什么要往这边走,因为他有很多未开拓的市场和地区,很多的土地资源,很大的市场,很好的自由开放的观念,不受传统的限制,你可以创你的天下,这非常了不起。所以,21世纪一定会到文化太平洋,到亚太地区来,这是大中华地区绝好的机会,机会抓得好就来得快,机会抓得不好就会来得很慢。这是世界不变的趋势,我们希望不断地促成它不断地进化。

  现在讲点小历史,就是近代史,来看知识经济的变化。20世纪有3个最重要的趋势,一个是民主化,就是"五四"运动的德先生,第二个是赛先生,第三个是国际化。维新运动就是要开放,但在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要开放还不容易,甚至在"文革"时都不要开放了,现在还有人说不要开放。不开放已经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思想,要国际化。再看民主化,也有很大变化,早期"五四"运动都是政治民主化,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表达。但到了20世纪末期,不但要政治民主化,而且要经济民主化,要经济挂帅,要市场经济,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要市场经济。但不要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我们许多美国朋友看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比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市场经济。所以,民主化不仅要政治,还要经济。第二个趋势科学也改变了,在20世纪初叶,相对论了不起,1920年有量子论,1930年有原子分裂,到1950年影响最大的是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科学、通讯、Inter网这些,把科技与经济放在一起,现在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电子商务,你怎么能把电子和商务放在一起呢?二者几乎结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在一起。

  国际化有两个很重要的分支。一个在资本主义或者发展中国家,他们甚至于不用国际化,而用全球化,就是要扩充他们的市场,他们非常喜欢globalize you,把你也全球化进来,把全球统在一起,他来主导。这在发展中国家还看得不太清楚,尤其是中国。邓小平讲得很清楚要"四个现代化",先要现代化。所以,现在有两个冲突,一个叫全球化,一个叫现代化。学理工的知道,全球化是一个空间的观念,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性的,时间与空间不能完全脱离,这是爱因斯但的相对论。现在中国是不是一定要加入WTO,保守的人说,绝对不能加入,好多工业将被吃掉了。但是我的看法,不管你喜不喜欢全球化,这是世界趋势,设法阻挡,唯一的办法是不要关闭,应该开放。要改造刺激大企业,不要老是保护大企业,越保护越糟糕;要怎么样扶植新的企业,改造大企业,然后才去竞争。所以,我认为全球化不能阻挡,我给国家领导人多次讲,不能老去保护国营企业,乱经营的、贪污的,你还去保护它。现在最重要的是扶植中小企业。大家知不知道新经济两个最重要的现象,在美国新经济时代是被辞退的、下岗人数最多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失业率最低的时期。上星期波音公司说,又要辞退5万人,这些人反而高兴呢,辞退了就到中小企业。所以,国内现在不要花钱去扶植保护大企业,花钱进入中小企业,让人家创业,给能人制造机会。美国一方面高度下岗,人数激增,但也是失业人数有史以来最低的时候。第二个经济现象,失业人数这么少怎么可能没有通货膨胀?现在是美国生产力增加最快的时候,但也是通胀最低的时候。所以,中国要大力扶植知识经济,支持创新科技。即使是说现在科教兴国,但我很坦率他说,中国科教经费少得可怜,教育经费比第三世界投入还要少,最近提高一些,是很好的现象。再看科研的经费,现在中科院增长了一倍,教育部、基金委经费也大增,高兴得不得了。但是看投入的比例,中国与世界相比还少得很多,差很远很远。不管一切,都不要忘记,科教是一切之本,否则新经济时代中国永远没有办法竞争。

  我做校长,每天要化缘50万美金,学校要有特色……

  下面讲一讲高等教育。硅谷无它,就是几个最主要的大学,最初是两个。一个是Berkley;另一个是Standford(斯但福大学),它正变成美国最好的私立大学。这两所大学只有70km的距离,有成千上万世界级的科学家,这个地方永远不会衰落,Berkley美国院士都有300、400人,也是中国海外院士最多的大学,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士最多的大学;还有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我们开学的时候讲,学生不能在校园开车,否则随变就碰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有这么多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它就不会衰落。在波斯顿有哈佛和MIT,形成128号公路,当时有人说会很快超越硅谷。但后来128号公路垮台了,但这里不会完的,也许一时会挫折一下,因为那里有两所著名的大学,现在那里又是很重要的生物科技中心。我很希望南京区域不要各自为阵,大学不一定要合并,合并风是很可怕的!但是要规划、整合、互补,南京有很大的潜力变成一个人才聚集,区域经济主导地区。

  那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怎样?发展与民主化、科技化、国际化有很大的关系。民主化后经费扩大,现在虽然搞重点大学,重点的重点,东南大学可能就吃力点了,因为北京有两个超级大国,上海的大学虽不在京师,但有上海的支持。江苏财力很强,东南大学也可以获得江苏的支持。可是,为什么教育经费一直上不去呢?民主化也是一个原因,人大、政府什么事都要百废俱兴,各方都需要钱,军事、环境等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北京有的领导人一个钟点不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他就发脾气,就再造一条很好的交通。结果真正长久之计的东西被忽略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才材人,稍等两年没关系,国防更重要呀!空气污染呀!这些问题都是马上就要的,教育稍晚点也差不了多少,一百年以后嘛,没什么。这个时候就很需要创见、强力的、有魄力的领导人,不计一切就是要多给教育经费,就是要提倡科技和科研,如果没有这个,几十年经济就不能上去。民主化后产生世界性大学财务危机。现在国内教授,尤其是许多大学校长说,我现在要去搞钱。我在美国作大学校长天天搞钱啦,天天去化缘,我一天平均要化50万美金,有一天没有,第二天就是100万美金,有一个礼拜没有就负担上300万美金,压力很大。所以,募款增加财务来源都是今后每所大学都必须、必须要面对的情况。财源越多,然后处理得好,你的大学就会上去。哈佛大学始终不衰,他的钱实在大多了,你就浪费一点也没有关系,还是很好。Standford大学也很好,我们学校就比较困苦一点,我一年平均要募2亿美金。这是民主化的一个结果。民主化后教授、学生都很有自由。

  现在教授都在自我拍卖,哪里高薪就到哪所学校

  去在美国,教授已经没有对所谓学校有忠心的,现在教授都在自我拍卖,哪里高薪就到哪所学校去,因为美国交通很方便,每个城市都很好,你给我的一倍薪我就去你哪儿。现在有了Inter网就更方便了,e-Bay甚至开始要拍卖教授了。这个我想是必然现象,但是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因为人才还是人才!你没有办法说,不善待人才。但我们有些人有许多的错误观点,我在1967年要选一个最好的教授花500万美金,当然不是他的薪水,包括他的实验设备、秘书,办公室要漂亮。我有时心里面很难过,我校长办公室都破破旧旧,找一个教授我还要去给他讲半天,还要做最好的实验室、办公室?但,这就是竞争!他行,你要他,就要高价,不要得红眼病!现在国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看我,我看你,你不能比我高一点,高一点我就不满意。大家竞争嘛!我竞争有可能比他拿得更多,这样才行!

  我要谈一下两天前,我与朱总理在一起谈的时候,他问起一个长江学者,他问清华给他多少,清华说10多万,他说10多万算什么?他在美国拿多少?10多万美金!朱总理马上说,你这不行啊!绝对要加他钱把他留下来。王大中校长说,"我们已经很困难了,给他10多万,很多其他人都不平呀!"朱总理说,"管人家说什么,你要这个人才就要付钱。"这才是真心的领导人,大刀阔斧!不要畏惧这些,你要人才,将来是人才竞争,大学没有人才办不成。

  加州理工学院的成功是请了几个大师

  只要有几个大师,现在美国最出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只有2000个学生不到,小学校,他怎么会出名?他就是在世纪初叶请了几个大师,包括航空的卡门(钱学森的老师,也是冯元桢的老师),还有一些。一个大师进来就把整个国际航空工业带到南加州,一个人就行了,他应该值多少?你给他几百万美金都不够!他对美国国家发展来说不得了呀!硅谷为什么起来?就是Standford的一个教授,1940年该校工学院院长泰尔曼,60年前他就说大学一定要跟旁边的中小企业结合,大家去开公司。其他同事就说,他这个人脑筋已经不清楚了,神经病了。但他不管,他说,别人不听我的话,我的学生总要听我的话呀!他就带了两个研究生去了。这两个学生后来告诉我,"那时我们也不愿意呀,但没有办法,他是我们教授,没有办法只好跟着他"。当然,后来他们都挺高兴,都是大亿万富翁。眼光看得远,只要这样一个大师眼光看得远马上全部改观。我Berkley为什么变成第一流?一个最主要的教授劳伦斯,那时耶鲁大学不要他,他要制造原子的分裂器,耶鲁说这不是什么基础的。我们就赶快把他收下来,这一下子拿了10多个诺贝尔奖。所以,一个学校的人才不在多,在精,找几个大师马上改观,马上改观。所以,我希望东南大学抓住机会。

  办好大学的几个重要原则

  最后,我讲几点对办大学最最重要的。

  第一,要有一个很好的战略规划。学校的特色在什么地方,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不可能每一个院都变得一样,都平等处理,一定要有特色!校园的特色。一定要有重点,哪几个学科要重点发展,不行的要慢慢淘汰掉。当然要取消学科是很难的,在Berkley也很难,我发明很多新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半饥饿法,对全美学科评比5名以下的,且是不可救药的学科,不说马上取消,这样会革命、会流血,就采取每年减10%的经费,渐渐地教授就流动走了,学生也不多了,慢慢地系就没有了。把主要的精力、资金集中在几个最重点。一定要有特色,任何一个大学一定要有1-2个学科是世界真正的第一流,而不是说看引用论文的情况,"引用论文"的弊病多得不得了。当然我的意见不是说不要"引用论文",但最重要的不是论文及引用多少,而是论文产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是会产生一个工业大革命?或对一个理论领域产生影响?有人一生只写一篇论文,但影响大得不得了;有的人写了几十篇论文,就是没人看,天天自己在家拜读。所以,一个学校一定要注意到有几个特别优异的学科,不要大家害红眼病,要大家团结起来,Berkley开始就是这样,就是原子撞击器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能过关的时候,每个系开始都会变得不错,而且有品牌了!马上就吸引很多的人。我想东南大学就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然后,要有跨院系的学科,不要各院系密封,每个人都有山头。Berkley经常经过许多这一类的讨论。现在信息科学是非常之热门,10年前我开始作Berkley校长,我就想一定要在学科方面有所创见,一定要设立一些跨系的新学科。现在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哪几个学科会变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生物。我要花很多时间去整合生物科技,但非常之困难!最终把这个学科整合到很高的地步。另一个是信息科学,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管理,所以我就打破传统成立信息系统管理学院,结果第一个反对的是管理学院的院长,他说我们管院都有了,你还要干什么?但我说,信息管理如在你院的话是永远站在第二线。古典的管理是金融、会计、国际贸易,而信息管理永远站在次要的地位,所以一定要分开!

  第二个反对的是工学院院长,我说放在你工学院里永远没有管理,只有信息科学。我硬是推动成立这个学院,是全美第一家,也是最出名的一家。现在是最热门的时候,但在10年以前你就要看到。那么,以后理工方面有什么重要的?我不知道国内情况,我是美国白宫的科技委员会委员,最近推荐了克林顿总统美国今后科研3个大方向,第一个是信息科技,第二是生物科技,第三是出人意料,但变成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就是纳米科技,这里面有很多领域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如果哪一位有先见的话,赶快抓。当然,Berkley已经开过很多次会,怎么样成立纳米工程研究中心,把物理、化学、材料、电子、机械全部能够跨系放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早就应该预备,然后聚集经费。你说经费没有哇!我的办法是,先是每个系减1%预算,如果你们要叫穷的话,就叫你未竞争全部1%的总计部分,让最重要的教授、外界评价后决定这个钱要怎么分。钱是最重要的,老是撒胡椒看都看不见了,不如每个地方少一点集中到一个大的,来推动整个大学认为最最重要的。一个学校就有特色,有重点,制造品牌。我想,在南京这个地区有很多优异的条件与上海竞争。现在讲市场经济,也是市场教育,每一所大学都竞争得不得了。如果做得好的话马上可以上,做得不好,马上可以下去。这在美国看得很清楚,看国内也是一样的,过去觉得很好的,所谓10所重点大学,但有的在向下,我当然不愿多讲。但有的就是在向上,很清楚,为什么?关键是领导。现在自由市场,民主化,所以机会很好。

摘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