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抵灾区的河马---米-17系列简介 -- 九合诸侯

共:💬25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飞抵灾区的河马---米-17系列简介

1971年,米里设计局开始对米-8“河马”进行系统的现代化改进,新的飞机被命名为米-17。米-17和原机相比,在外形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换装了大功率的TV3-117引擎,并相应地更换了变速箱和一些部件。当然也有人认为米-17要比米-8洗练一些。

米-17大量装备不久,就赶上了阿富汗战争。由于米里设计局在战争中及时地加强了该机的机体,使得米-17在遭到RPG和防空导弹袭击时,依然体现出了较高的战场生存力。当然和苏联其他的直升机一样,这场战争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原性能恶劣。

河马主要由乌兰乌德工厂和喀山工厂生产。苏联解体后,两家工厂依靠大量出口“河马”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走出了困境。针对国际市场,这两家工厂也各自推出了米-17改进的改进型,以期扩大市场份额。

我国在60到90年代长达三十年年,曾引进了一些米-8系列直升机。而1989年以后,随着S-70C计划的告吹,陆军只好退而购买价格十分低廉米-17系列充实薄弱的陆航。

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货,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货。中国进口的米-17可以装载六个外挂架,可携带炸弹、布雷器、火箭发射器等,但是从图片上看我军的米-17系列并没有苏联/俄罗斯惯用的12.7mm机枪、座舱装甲、发动机尾气红外抑制装置等设备。我国早期进口的米-17来源于乌兰乌德和喀山,但后来逐渐转向远东地区的乌兰乌德生产的米-171。该机为1989年研制,1991年开始生产的新型运输直升机。该机换装了更大功率TV3-117VM引擎,起飞功率2×1397千瓦(2×1900轴马力),发动机由AN-9B吸气式辅助动力装置起动。

根据乌兰乌德工厂2003年的报价,每架米-171的出口价格为360万美元。米-171可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及高原地区使用,但解放军发现这款飞机在青藏高原上使用仍然比较勉强。在换装更大功率的引擎的前提下,其高原性能仍逊于S-70C。但是对该机略显落后的航电设备较多称赞。机上导航和无线电设备虽然远比不上黑鹰,但他们是专门为直升机生产的,因此可以帮助飞行员在各种复杂气候、地形条件下安全飞行和着陆。该机运力比黑鹰系列稍大,而且由于机舱容量大,可运送较大体积的各种设备。舱内另设有货物固定装置,大型货物可通过外部吊索吊挂在机身下。

最近听说我国正在组装米-171,大概是军方终于受不了直-8“超黄蜂”仿制进度的原因。我国仿制“超黄蜂”的直-8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引擎始终无法国产化,拖了二十年仍没有大量装备部队。但令人费解的是,国产化米-171的报价居然比进口的米-17要高很多。

在这次救灾中,待天气好转,陆航的米-171也开始出动救援。从新闻上看,这种飞机还是相当皮实的。但个人认为救援任务可以交给征用的民用直升机(条件比较好),而把运输重型设备的工作交给米-171。这样的分工可能更好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