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语导读:为政篇第二(二) -- 楚无邪

共:💬7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论语导读:为政篇第二(二)

(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待三百:《诗经》三百零五篇,言三百,举其大数。

一言以蔽之:蔽,包盖义。诗三分。可举一语概括。

思无邪:《鲁颂•駉》篇辞。无邪,直义。三百篇之作者,无论其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此即所谓诗言志,乃三百篇所同。故孔子举此言以包盖其大义。诗人性情千古如照。故学于诗而可以兴观群怨。

无邪意译:《诗经》三百首的主旨,一言以蔽之,就是反映了各色各样人们毫无修饰的种种思想情感。

无邪导读:本节的前后两节都是谈“德政”,而这一节其实也是和德政有关的。前面说,德政是上合天道,下顺人情的“良政”。什么是人情呢?诗经中描述的是人们赤裸裸的真性情。要做到“以德治国”,第一个条件就是“真”。社会要能有这样的机制是人民真实的思想反映到执政者的手中。在古代这个反馈的手段很有限,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诗经”的价值,因为它真实地反映的各阶层民众的思想。诗经能以不带道德标签的目光真实地展现人性,而为政者也必须以不带道德标签的目光直面真实的人性,从而才可能制定出合于天道人情的“德政”。

道德是人性的光辉,是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怀,是人类内心固有的一种超出其他动物的能力,孔子理论中的“仁道”,就是鼓励大家挖掘内心道德的光芒,这也是孔子心目中一个健康的社会所必须拥有的三个要求之一(普遍拥有道德感的个人(仁);被社会普遍遵循的制度(礼);以追求真理追求自我超越为己任的精英(君子))。但对道德的推崇必须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民众首先追求的是他们的个人利益,这个追求必须得到尊重(小人喻以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谈到鼓励道德的培养,否则不过是强迫大家都来做伪君子而已。

这两天正是四川大地震,全球华人在灾难面前展现的极高的道德水准,许多人都自发地以捐款捐物、献血作义工等方式帮助灾区的救助,真是非常然人感动。捐款,就一定有人多捐有人少捐,网上于是出现大量对捐款较少的人的讨伐的声音。逼捐者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希望大家都能多捐些灾民能多得到一些帮助,我相信他们本人也一定捐助了相当高的数额。但我衷心的希望这样的声音不要成为社会的主流。道德该是很个人的行为,可以感召,绝不能逼迫。为什么?因为首先,只有真的出于内心的道德才是有意义的,这是逼不出来的;其次,道德是难以量化的,而且很容易伪装,所以必须谨慎的防范出现泛道德主义的社会氛围,以道德要求来施行人人达标,而一旦出现这样的趋势,道德的底线将被不断推高,直至一个大多数人都达不到的程度。这个社会所有的中国人该都不陌生,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就是这样的,最后酝酿出二十四孝烈女传这样的畸形道德标准。儒学最重“中庸”,不知道为何在涉及道德的问题上,两千年来的儒者始终没有想到“中庸”的精神。

我很高兴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健康的,因为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还可以在媒体上大声说,他只捐一元钱。我支持他,因为他是真诚的,也因为这样可以让众多从内心里不愿捐款的人感到安心,感到社会承认他们有权利拥有这种想法,也有权利表达这种真实而不被惩罚。当然,我更高兴有捐两百万的王石,捐一千万的成龙,捐一亿元的邵逸夫,尤其是捐105元的乞丐。

再强调一下,制度是以惩罚为威慑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最低要求,是属于政治的范畴,是公器;而道德是以感召为手段的期望人们能达到的较高标准,属于教化的范畴,是私德。将私德曝露在大众面前检视,是政教合一的滥觞,是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必须小心防范的。

上一篇:swordi:论语导读:为政篇第二(一)

下一篇:swordi:论语导读:为政篇第二(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