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驳斥所谓的“地震反思”帖子...第一天 -- 南北朝大蟑螂

共:💬73 🌺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我要提供点资料反驳地震局失职说

最近河里有几位大哥在宣传"地震精确预测"说,并搬出我国几次成功的地震预测为论据批评我国地震局严重失职。

鄙人文化不高,对于我们国家自己的专家还是很信任的,下面是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的采访实录:

 张 羽:我这儿有一个图板,这就是1975年我们国家当时对海城地震的预报,这是当地预报的一个通知书,启示,按上级通知,近期可能发生地震,电影放露天广场放映。

  陈建民:对。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典型的地震预报成功,也是第一次,所以我们老管它叫里程碑。

  张 羽:当时有什么征兆就可以预测到这么准,说可能发生地震?

  陈建民:海城地震是1975年2月4号,实际上从70年开始,地震工作者就开始研究全国大陆的地震形势,当时就认为海城到大连那一带应该是一个地震的危险区,当然这属于中长期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进,观测资料的积累,到了1974年年底,就发现这一地区从我们地震观测台网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逐渐在跟踪。当时专家在这种情况下就大胆做出了判断,报到了省人民政府,逐级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和抗震的措施,所以我前面讲到,没有预报应该死亡十万人左右的地震,预报后才死亡了1300多人。

  张 羽:其实民间对地震可能也有一些征兆,您刚才讲得非常专业,我理解就像人的生理指标一样,可能是地壳的生理指标,作为民间老百姓来看,可能老鼠出洞、鸡飞狗跳,是不是在地震前也有异常的征兆?

  陈建民:可以作为依据之一,鸽子为什么要惊飞,它对震动的感官非常敏感,它有这个神经系统。但是别的因素也可以,它不是说我只对地震有反应,这种习性如果单纯地和地震预报去对,可能还不够科学,或者把握性就很低了。

  张 羽:您刚才讲到1975年海城地震,我们非常准确地预报了,预计按当时这种地震的规模,可能要死伤十万人以上,但是最后只有1300人死亡,大家马上就会想,一年以后唐山大地震,如果我们能预报到,可能就不会有24万人的死亡。

  陈建民:这也是肯定的,因为地震预报和不预报,特别是这种严重性的破坏地震大不一样。时隔一年半,大家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时多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可以说震惊中外,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大的劫难,死亡了24.2万人,伤残16万人,加起来就是40万人,这么大一个损失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没有做出明确的震前预报也是很有关系的。

  张 羽:海城刚预报完,为什么一年多之后唐山地震我们就做不到能把它监测准确地预报出来呢?

  陈建民:现在我们把地震预报叫做世界的科学难题,1975年2月4号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了,不光是地震工作者,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为之欢呼雀跃,觉得中国人走在世界的前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么大的一个地震准确地预报出来,减轻了我们的损失,大家当时可能也会想到,说离解决地震预报这个难关不远了。但是一年半以后,唐山大地震这个大的劫难、大的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警示,就是说地震预报至少从科学上来讲不是那么简单的,从科学上非常复杂,需要长期研究、探索和不断积累经验,我想也可能是几代人的事儿

外链出处

希望各位看完以后,再去追捧耿先生这类被“学霸”打压的"专家"的理论。

作为一门还不成熟的科学,特例不等于规律,一两次的成功不能保证第三四次还能成功,更不能保证永远成功。

关键词(Tags): #地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