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关于外界和网上舆论 -- ataraxi

共:💬314 🌺2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您的三点意见

第一个问题, 您肯定没有好好看我的贴, 除了那篇人民日报的文章外, 没有一篇是文革中或文革刚刚过后的文字, 您怎么就看出来那些都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政治性吹牛,并和亩产万斤挂上钩?

第二个问题,

看来大家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上并无异议, 短期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我个人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肯定达不到目前对类似台风等气象灾害预报的精度水平, 但绝不是不可能被预报, 中国地震学界在70年代的实践和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地震预报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有效的认识, 尽管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地下深处(地壳浅表部到上地幔)的研究手段还是局限于岩芯钻探和地震回波的研究.国际地学界推出岩石圈计划,也是希望在此方面能够有所突破.在这些技术手段, 基础研究没有突破之前, 地震的短期预报也不会有大的突破.

但这并不是说,地震预报人员只有坐等, 如同现代医学未建立之前, 人类对细菌性疾病并没有完全的认识,也没有抗菌素一类的药物, 但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治愈疫病一样.利用现有的手段还是可以做出一定精度的预报的.

70年代, 中国地震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那就是”依靠群众,专群结合,综合观测;在长期、中期预报指导下,狠抓短期和临震前兆,捕捉大震”, 实践证明, 一些土方法,理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震,特别是有震前先兆的地震. 这个和所谓的蛤蟆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三个问题, 我想只有建设部才有你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从地震报道的影像中来看, 这种违反标准的现象肯定是存在的, 我也相信日后ZF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您是理工科的博士, 应该知道行业标准的由来,和执行标准的意义, 这和百分之几没有关系, 不达标的就不能被立项, 建好的也不能被验收, 否则还要标准干什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