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关于外界和网上舆论 -- ataraxi

共:💬314 🌺2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些就是你所说的专业资料吗?

您用不着拿USGS来吓人,您引用的这段话和我回您的贴有冲突吗? 您倒不怕他们也和CNN,BBC一样来忽悠中国人民了?

再提醒您一点, 从地震短期预报方面来看, USGS过去的业绩远不如他们的中国同行.

以当年年的海城,唐山以及松潘地震为例, 链接如下

外链出处

自从1966年邢台大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对于预报地震防止地震破坏的工作。邢台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但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派周总理亲临灾区视察,做出了依靠专业人员和群众群测群防地震搞好地震预报工作的决策。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辽南地震得到及时准确的预报就证明了这一路线的正确,就是这一正确路线的胜利。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地震预报工作就在当地匆匆上马。起家时一切都是那样地简单幼稚,也不能不简单不幼稚,任何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科学工作者们到各个村子里,向人民群众广泛地搜集地震前兆,从动物异常、有感小震声、光、电、磁、直到井水变化寻找“预报方法”。3月26日中国地震工作者做出了第一次成功的内部试报。它发生在国务院总理发出庄严号召仅仅十八天之后!但这不过是很不成熟的一次经历,真正的辉煌正是这九年后的海城。

经过九年的探索,我国广大地震工作者研究了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有人从地质学上去探索地震的成因和规律,有人研究我国历史上关于地震前兆和防震的记载,有人研究古代地震资料的科学价值,有人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地震发生的几率。有人从声、光、电、磁、潮汐、水文、地质、地壳变动、气候乃至天体运行等等来研究和地震的关系。根据这一切,专业的地震工作者早就把眼睛盯向了辽南。

  早在1970年1月辽南便被圈定为重点监视地区。1970年1月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把辽宁南部作为重点监视地区。北从辽阳市到锦州往南到大连,再转东北到东沟、丹东,然后向北、向西北回到辽阳这么一圈。会后,中共辽宁省委加强了对辽宁地震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地震工作机构和专业地震研究技术队伍,逐步开展了各项工作。

  圈定了地震危险区,为进一步预报提供了战略工作区域。在加强前兆观察的基础上,从197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异常现象。旅大金县观测站在水准观测中发现从1973年9月到1974年6月,金州断裂南端地面大幅度地向西北倾斜,倾斜率为正常年变率的三十倍。国家海洋局几个潮汐观测站的多年海平面升降纪录,反映出辽东半岛向北西方向倾斜,营口从1972年起就出现不稳定的趋势性下降。尤其1973年渤海海平面出现十多年以来从未见过的反常上升。北大在大连观测到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变化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

  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地震趋势会商会议分析了这些现象,做出了中期预报,认为渤海北部地区构造运动加剧,一、二年内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提出加强这些地区的预测预防措施。把短期预报圈定在以上那个圈内,从鞍山以南到大连以北的一个狭长地带,另外还圈定了一个从丹东到岫岩作为重点控制区。

  根据这个判断,中共辽宁省委进一步对辽宁地震的预测预防作了部署。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台站的领导,同时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地震知识,大力开展群测群防,尤其在辽南地区群测群防网站遍布城乡、厂矿和社队,初步形成了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预测预报监视网,开展了仔细的监视、测报活动。在这个基础上, 1974年11月东三省地震形势会商会更加明确地提出:“营口至大连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视,充分做好捕捉大震的准备。”

外链出处

不是24日就是25日,我忘了,常委会的次日就是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事先已经通知了,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所谓的三级干部就是县、乡、村,当初做了这么几点,正好这天晚上常委会逐步定了这么几点,在三级干部大会上,请县科委主任王进志传达唐山地震会议精神,并讲解防震减灾的有关知识,就是地震的有关知识,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就是到会的各乡镇的武装部长,还有各村的民兵连长,听完会议之后,回到乡镇,开动乡镇的喇叭对老百姓进行宣传,一是宣布最近有地震,另外是传达县委的精神,还有讲解地震的知识。还有发地震棚,就是动员老百姓进去住。另外通知学生不准在教室内上课,要在室外上课,供销部门,总之在室内办公的都要到室外办公来,这是全县统一要求的。  

  

  另外县广播局每天要设专题节目,宣传避震知识,另外怎样做好防震工作,举例说明,比如说防震知识,讲地震前兆,地震要来临的前几天,有时候牲畜鸡犬不宁,骡马狂躁,狗也到处乱跑,另外鱼都浮到水面,就是说种种动物都不安宁,就讲这些,另外大地震来临之前,首先有地声,就像过去的过车一样的声音,然后有地光,然后产生地光,就像彩虹一样特别亮。在天地之间,你一开门看到天地之间有大亮光,这是地光,然后就是地震。就讲这些知识,另外怎么防震呢?一个是大家都要搬出来,晚上到地震棚里住,另外实在在屋里住的,就让他们睡觉不准关窗户、门,门窗必须要开了,因为晚上如果地震一压,门就紧了,人就砸里面了。  

  

  另外还有简单的知识,就是一些报警的办法,就是让农民各户把酒瓶子倒放在水桶、脸盆里,静静的放着,一旦有一点小的微震就有撞击声了,就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另外井水冒泡,就是这样,动物一些的地震前的一些异常进行宣传,另外大喇叭,那个年代农村的小喇叭入户率特别高,几乎90%多,家家都有小喇叭,可以说是广泛的宣传,深入、广泛的发动。所以说全县的各行各业人人皆知,当时的县委书记冉广歧,带头在外面搭的地震棚,就在凌晨3点多,正好他爱人还拉肚子想上厕所,正好这个时候地震了,他带头在外面地震棚住,开会的时间记不住了,不是24日、就是25日,民兵连长和武装部长都回去宣传,大约感觉到地震的时候有50%都出去了,都是年轻人,多数的老年人不愿意出来,但是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7月28日凌晨3点多,大地震来了,房子也塌了3000多间。

  

  问:那您回青龙县之后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刘志新:山坡上、树荫下、全都是地震棚,家家户户都在外面住,另外全都在外面埋锅造饭,一到晚上炊烟缕缕,非常的有意思。 

  

  问:当时还有没倒的房子吗?  

  

  刘志新:也有不少,这个数我记不太准了反正倒的非常多,因为那个时候房子特别破旧,特别的困难,文革那么多年,所以房子倒得也特别多,因为人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无一伤亡。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有思想准备和没有思想准备绝对不一样。当时,我们县白家店正在修桥,工地里面有很多的民工,由于我们全面普及的宣传,当时,人人皆知了,让工人们上唐山进料,让谁去也都不去,当时在工地上有一个卫生员叫董武,他现在是青龙县人民 医院五官科主任,是我初中的同学,因为他在唐山上的学校,毕业之后到单位工作,然后是工地上的卫生员,派谁去也不去,后来他自告奋勇,他说没有人我去,我那里有亲戚,我住亲戚家。是我初中的同学,他说你们都不去,我去吧,我在那里上过学,我熟,我住就住在亲戚家,他那天晚上就去了。到唐山之后就住在亲戚家里,晚上晚饭的时候跟姑姑和姑父说,他说县里传达了,说有大地震,唐山周边河北这一带有大地震,你们睡觉的时候精神点,衣服都穿着点,别脱光了,他说窗不能关,门也不能关,他说我是认真的,你必须得注意,他也是告诉他们地震之前有地声,跟过车一样,另外有地光,他弄了一点简单的,就用酒瓶子什么的。大约凌晨三点左右,他住的是平房,凌晨3点多的时候他听到像过车的时间,那时候不可能有车的声音,他一听有隆隆的车声,他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就喊:地震了,地震了快跑快跑,他姑父和两个孩子都从门和窗户跳出去了,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他姑姑的腿就压折了,他姑父还有姑父的老母亲,还有两个孩子,加上妻子是五口人,由于他那天晚上住了都出来了,而且就他姑姑是最后一个,赶姑姑出来的之后,房子就塌了,她姑姑的腿压骨折了,后来董武给绑了一下,因为他学医的,因为他那天晚上住在那里,他姑父家的五口人都获救了,那里面高楼大厦就没有一堵墙是站着的,顷刻之间唐山市夷为平地了,没有思想准备的还以为是车声呢,他们都没有心理准备,房子塌下来了,都盖住了,所以说董武这个例子就说有精神准备和没有精神准备绝对不一样。

外链出处

1976年8月16日是大晴天,有些炎热。下午,我从省地震办公室(省地震局前身)职工宿舍(地处南门)出发,赶往成华街(北门)省地震办公室群众测震处值夜班,因大街上有防震棚公交车不能正常通行,我只能步行,闹市区盐市口墙壁上贴着一长排"大字报",一看是地震部门8月份的"地震简报",8月2日第五期和8月7日第六期指出:8月份,特别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或康定、泸定一带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甚至 7级左右的地震。地震预报意见被抄成大字报贴在大街上,用今天的时髦话来说,"透明度"可算高了!另一张大字报,是中共中央8月13日给中共四川省委的电话指示:大意是对四川可能发生的震情,既要保持警惕,又要沉着冷静,要加强领导,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防震工作,批评一些地方出现哄抢国家物资的事件。

晚上10时左右,眉山505邮电器材厂地震测报站高永福在电话中急促地说:"老江,我们的自动记录电子电位差计,从下午开始不断出现脉冲,现在仪器指针摆动不停,摆幅很大,看来今晚过不了!"我正详细的询问和记录着,突然大地就颤动起来,时针正指向10时06分45秒。我意识到是地震发生了, 放下电话。我正要向谢正荣同志报告,他却来电话问"是不是发生了地震"。我说:"是地震"。他说"在什么地方"。我说:"从感觉推测可能在成都市北边,具体地点不清楚,我们正在接地震台站的速报"。他说:"好,我马上过来"。人们纷纷拥到大街上,大批群众在省地震办公室大楼外围观,打听地震发生的情况。

地震台站的速报接在两部电话机上,我忙得没有办法,紧张得把两部接话机握在一只手上喊话,另一只手快速记录。正在此时,同事蔡乃成赶来接下了我手中的一部电话机,我二人边喊话边记录,快速地记下一个个地震台站的速报资料。

1977.12.21 《人民日报》刊载文章,“把地震科学技术提到新水平”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地震预报工作做了总结,肯定了地震预报工作取得的成绩.

外链出处

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可贵的地震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较好地预报了辽宁海城、云南龙陵、四川松潘—平武、川滇交界的盐沅—宁蒗等几次大地震,开始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测预报的新路子。

  但是,地震科学毕竟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地震的成因和观测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还不够高,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必然,才有充分的自由。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地震也是这样。地震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今天我们没认识的,不等于明天也不能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地震预测预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大力开展地震科研工作,依靠广大群众,狠抓地震前兆,认真分析会商,地震的临震预报关是可以突破的。

要做到哪年哪月哪天目前看来是不太可能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很难实现, 但是您觉得他们做的预报工作和类似

the next 30 years the probability of a major EQ occurring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is 67% and 60% in Southern California.

这样的预测是一回事吗? USGS要是只能做到这步, 还是关门算了.

您知道能迅速找到震源是多么重要吗?唐山大地震3天了还找不到震源在哪里,破坏最严重的地方都找不到,如何救人?

这段从何说起? 请给出出处!

陈会忠研究员回忆唐山大地震的速报

外链出处

时间已经接近5时,这时二类电话铃响了,我立刻接电话,这是从云南昆明黑龙潭地震台打过来的,昆明台的童汪练同志问我们震中是否确定了,他告诉我:根据他们的记录测定的震中距,震中应该东距北京160公里台。由于是单台,他们只能提供这些数据。我立刻将昆明地震台的数据告诉了处理人员,这时台网中心的分析人员张伯民突然醒悟过来说:东边的台站初动可能有问题,不能用东边的台站!

一句话使大家立刻明白过来,果然将东边台站的数据甩掉,交切处理的结果立刻就集中在唐山丰南了。最终确定的速报结果是,发震时刻: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震中位置:唐山丰南,震级Ms 7.8。唐山地震速报就这样产生了。这时已经过了凌晨5时了。

有关建筑标准, 国家早有规定, 对小学校舍有专门说明,

外链出处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按照此划分,大多数建筑通常为丙级,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则为乙级,特别重要的建筑要定为甲级。建筑等级高,抗震设防的标准也要相应提高。对于学校,其中提到“考虑到地震时小学生及幼儿自救能力较弱,应予以重点保护。注意到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层数较多的砌体教学楼的层数要求、构造柱、芯柱设置要求已有所提高,但对低层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构造要求仍不高,故本次修订将小学生及幼儿密集程度较高的低层建筑列为乙类。”

台北101订为10级, 正是因为台湾地区也是地震多发地区, 那么纹川地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强震记录,制定当地建筑标准仍为7级,合理吗? 国家不允许建造超过5层并使用水泥预制板的教学楼房? 现实中呢?

反WT心情是好的,光骂骂"脑残"什么的除了嘴上爽一下,又能怎么样?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重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