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家乡(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婚姻状况 -- 魏博遗民

共:💬7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家乡(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婚姻状况

本来是想回复在陈颖客MM贴里的,但拉拉杂杂写了很多却偏题了不少,索性就发个新帖吧。

我家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属于欠发达地区,我们县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绝大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

这是下面现象发生的基本背景。

我们这里基本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父母都是农业户口的,若头胎是女孩则可以生二胎,头胎是男孩则否,这可以说是千年以来重男轻女思想造成的计生政策上政治不正确。加上B超技术的泛滥,使得二胎时的选择性流产成了公开的秘密。由此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男女比例的失调。

不过这是政策得到理想执行的状态了。而这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到90年代才有了强力的执行。我是87年出生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我们镇上的,我的同学里独生子女几乎没有,有相当多的是家里有两个男孩,或者是有两个或以上的姐姐加一个弟弟。一个例子是,有个女同学名叫亭芳,她是家里的四妹,也是最小的,其姐姐分别叫做出芳,转芳,改芳。渴盼儿子的父母四次打击下最终绝望的心理暴露无遗。

到90年代,我已经有记忆了,计划生育政策严厉起来,当时经常有超生的夫妻外出躲避风声。他们的父母(一般情况下是公公)就倒霉了,抓不到正主就将他们抓到派出所逼交罚款,穷的实在交不起的,就用推土机将房子推了以作惩罚。中国的基层政府胡闹起来真是无法无天,不过在这样的压力下超生现象基本上绝迹了。男女比例问题却真的恶化了,我们村里这届幼儿园共21个孩子,14个是男生。

不过在这两年事情就又开始起变化了。第一就是计生委有所收敛,农民收入也有了提高。在暴力执法得到控制,金钱处罚不再那么可怕的情况下,超生就成了一个合理的选择,更何况还有人口普查这一期望呢(只要成功躲到人口普查,而没人告发,就可以不交钱将超生黑孩转白)。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今年春节回家,我三叔家,我二姑家还有我姨家的表哥,三家都要添二胎,他们的儿子们(即我的两个弟弟一个侄子)都已经分别上小学五四三年级了。这样在90年代末计划生育严厉时期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就几乎全不存在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三家都是为了想要一个女儿而生二胎,却又添了三个儿子。

我虽然没有调查过,但猜想之下恐怕相当一部分农村的状况都是如此。下面的却是我们这新兴起的特色,也是让我痛心无比的。

国家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我们这里的土政策却是女24周岁,这无疑定的太高了。不过更不好的就是我们这两年逐渐兴起的十六七岁(注意是虚岁)就结婚(我知道的最小的是女14虚岁结婚)。这个习俗是从我们北边的乡镇传过来的,他们那流行多年了,还有不到四十岁就做爷爷奶奶的。我小学一二三年级时的十几个女同学们(都是自己村里的),有一个还在上学,其余全都做了妈妈了(多数还不止一个孩子).

由于不到结婚年龄,他们都不领结婚证。所以,实际上他们都是双方家庭承认的未婚同居而已。由于他们刚结婚时还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夸张点说儿媳妇不过是公婆卵翼下的童养媳而已。其结合既不受法律保护,又因为双方年龄小,心里不成熟而极容易闹矛盾。这样破裂的概率是极大的。

我们这的计划生育基本措施就是三月一次的(好像是,我不太肯定)已婚育龄妇女检查,前几年打工潮的兴起已经给这项政策带来了一些麻烦,而这一次却使得这一政策完全瘫痪了。大量不领结婚证却实际上成立家庭的育龄女性就脱离了计生系统的掌握。这样的效应现在已经显现出来,可以说我们这针对农业人口的计划生育已经基本作废了,二胎三胎在我们这已经十分普遍了。但由于非婚(法律意义上)生子,大家都不给(也不敢)孩子上户口,账面上估计都可以出现人口负增长了。

这一状况出现的一些基本条件我试着分析了一下:

1经济状况的好转,我们这结婚的基本条件是男方负责新房,女方负责家具及电器(当然,订婚及结婚前男方都得给女方家庭付彩礼钱,数目多少视当时适婚年龄男女比例而定)。以前这笔钱还要靠子女打工奋斗几年自己赚到,现在双方父母已可以承担。我们北面的镇由于有一个轴承市场比我们这富裕多了,这一习俗也就是有他们那传来的。

2农村教育的失败。中国的教育一直以将学生送到更高一级学府为目标,这一政策无可厚非,但在农村缺少更加实用的补充。受实际情况所限,农村只有少数人能进入大学,我们这甚至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考上高中。因此在初中毕业后退学就很正常了。我们当年还不免费,因此交一次学费,就走几个学生,到中考时就剩下一半了。现在免费了,反而情况更不乐观,我们镇这两年初中生入学每年400多,到中考时就只剩100出头了。辍学后,以前的选择就是去打工攒钱好回家结婚,现在既然不缺那些钱了,于是就很快在一两年内结婚,然后夫妻双双去打工。

3,竞争的压力。我们这农村现在的婚姻,基本上全都是职业媒人介绍。父母的意见及选择占了极大比重。其他地方我不清楚,我们这基本上是双方父母陪同见一面,满意的话就继续,两三面之后就可以订婚了。订了之后,若双方都不急,可以等上一段在结婚。现在基本上是订了之后立即商议结婚,我寒假回家时就见识了不少。他们平常在外打工,春节时回家。腊月十几男女见第一面,腊月二十六就结婚了。我说这些是说方圆十几里内的适龄男女青年,基本上组成了一个婚姻市场,他们以样貌,双方家庭条件等互相竞争,爱情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大部分人选择早婚时,立刻使得其余人没有选择而加入竞争。其实,我和家乡大多数人交流所得,大家都对这种现象看不惯,但身处其中的人却是不得不发。

4政府监控的缺失。其实这才是最主要的,上面所说的所有,乡镇政府不可能不清楚,只是它没有压力去改变而已。农村婚姻习惯从解放前变到解放后全靠政府强力推行,一旦政府放任,而我们这里农村还没形成晚婚晚育的社会土壤时,旧习惯的复辟来的竟是那么快!

通宝推:然后20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