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朝代的寿命 -- 友来有趣

共:💬77 🌺1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哈哈,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在一个论坛对该问题的一点回复:

我自己选的是朋党,理由:朋党则顾私,顾私则言行不能尽公,不能尽公则皇帝不得不于南衙外另寻可信任之人,故朋党为宦官兴起之重要因素。至于藩镇,于三大痼疾中当为最末:宪宗之英武虽非寻常之主可及,然才能并无可大称者之武宗,依一李德裕,期年而平泽潞,藩镇之不足为患,可见一斑。呜呼,文宗发“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之叹,良有以也!

上面说了朋党乃是宦官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说说朋党本身的危害。

我们知道,不论何种政策,皆需要一定时间的贯彻才能显示效果。元和中兴,固是因为宪宗雄才大略,压制了朋党的空间,武宗朝能有所作为,也是因为一党独大,这两者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朝廷的政策能在一定时间内以一贯之;而朋党相争不得控制之时,此党掌权则反彼党之政,彼党握政则废此党之策,如此反复,不但无所作为,反而自相矛盾,让各种不利因素(对朝廷而言)有可乘之机,唐廷之政自然就是每况愈下了。

引用:

“原帖由 middleeast 于 2008-4-4 00:06 发表

“朋党则顾私,顾私则言行不能尽公,不能尽公则皇帝不得不于南衙外另寻可信任之人。”这个怕是皇帝为了搞帝王术找的借口吧。肃宗时期,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坦荡君子,没搞什么争斗,老老实实地在前线带兵,结果还是被 ... ”

郭、李之事是形势所致,属于特殊情况(他们这样有功高震主之嫌的情况跟归开国功臣类似),对中晚唐来说不是普遍现象。

至于帝王术,这是普遍现象,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每个皇帝都需要这种帝王之术,象太宗、宪宗等明君更是个中高手。但是,如果不存在朋党,或说朋党能被有效控制,则帝王之术虽然于被术之个人的命运有巨大作用,对朝廷政策却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帝王之术针对的是个人(或说个人的权势),而不是这个人所施行的政策,因此,新的执政于公于私都没有务反其政的理由(即使想改变前任政策,若非理由充分,也难以得到君主及其他朝臣的支持),这一点,宪宗一朝的政治就是明证。反之,若朋党大胜,则帝王之术虽仍是针对个人,新的执政于公也无务反其前任之政的理由,但于私则大有必要,这样我上一个回复里所说的“此党掌权则反彼党之政,彼党握政则废此党之策”就成了必然了,这一点,文宗一朝的政治就是明证。

引用:

“原帖由 middleeast 于 2008-4-7 21:46 发表

感觉可以把“危害最大”细化一下,哪些方面算是危害,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但有一点,不应在“谁是谁出现的原因”这种问题上纠缠,否则就真如楼上所说,出现“鸡和鸡蛋”的辩论了。

此外,这“藩镇割据”虽然没有人 ... ”

之所以没有回复“hittite”的帖子是因为我没看明白他“是从历史既成事实还是其他什么方面来考虑”这句话。我们现在本身就是对历史事实进行讨论,我不知道除了“历史既成事实”外还有别的什么。

“谁是谁的出发点”这个问题在有些地方可能不是太重要(比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在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上却不是如此:“朋党乃是宦官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意味着宦官之祸的基础是朋党,就是说朋党带来的一大危害就是宦官专权,相应的,要根除(而不是靠某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宪宗暂时压制)宦官之祸,首先就需要解决朋党问题。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朋党是最大危害的原因。

引用:

“原帖由 middleeast 于 2008-4-7 22:51 发表

hittite提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唐代宦官最初的兴起,并不是因为朋党之争,而是因为唐朝廷想制约前线带兵将领,而前线将领拥兵过重的原因则是因为出现了安史之乱,这又成了藩镇的问题了。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宦官专权 ...”

这里的肃宗的重用宦官,情况比较复杂,比如玄宗对太子的防范猜忌导致肃宗在南衙无熟食可信任的大臣,比如即位不正,且在为四十多年声望极重,在朝臣乃至天下仍有巨大影响的玄宗仍在世,还比如上面说到的形势所致的郭、李。在这样一些情况的综合下,才出现了宦官最初的兴起。随着安史之乱的过去,玄肃二宗的过世和郭李问题的解决,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宦官专权的基础就消弭了。

这与之后的因朋党而再次出现的宦官专权不是同一性质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