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TVO April 18 关于中国和奥运难得的深入访谈 -- pxpxpx

共:💬26 🌺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TVO访谈节目所带来的启示--为什么节目嘉宾是这五个人

TVO的这次访谈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其涉及的内容则远不是半个小时所能涵盖的,单单是嘉宾的背景和经历就有着太多的信息需要我们解读。试想,加国华人不下百万,单多伦多一地就有50余万,为什么单单这5位嘉宾被节目选中呢?

我个人认为,简单的讲就是他们有这个资格,表达CHINESE ON CHINA的资格。

在这个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度里,言论自由是上天赋予的,是那么的无可争议,不容置疑。但是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声音被大众听到,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却是代价极其高昂,没有一定的资格,是绝对无缘享受的。

更困难的是,这种资格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只能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才能对其体会一二。

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的看看这次节目的嘉宾吧(以下所有资料都来自互联网,如果当事人偏巧看到,觉得有碍隐私,我一定会对相关部分进行修改)。

姜闻然

北大历史系77届(77年入学),是薄熙来的同学(同系同界,不知是否同班,不过他们那界也就五六十人)。目前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院长,博士,政治学终生教授。

姜教授是东亚&中国问题专家,近年来,在媒体,尤其是英文媒体上经常出现。在我的印象里,每当有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他的见解经常的被引用。如在CBC广播电台近期关于孔子学院,一千个中国间谍,叛逃的中国外交官,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奥运会,西藏自由运动,和最近的华人支持中国奥运等一系列节目里,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其他的平面媒体就更多了,如TIME,GLOBE&MAIL等。

值得一提的是,姜教授的观点并不是总与西方媒体保持一致的,有时甚至相反。如他最近在G&M上的署名文章里指出了西藏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包括西藏早前的农奴制,媒体偏见,西藏是中国一部分,海外华人自发支持中国,CIA早年卷入西藏独立等等,与主流的报道大大的不同。

我想姜教授是通过自己数十年来的研究,以及知识和学养为自己赢来了现在的影响和尊重。他在本次节目里的表现也是一贯的严谨和客观,我会在后面的贴子里详细的介绍。

Andrea Chun

律师,本地多伦多中文电台节目主持人,是个很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从她的举止言谈来判断,她象是自幼就生活在加拿大的。

在最近的多伦多星报上,她很明确的表达了她的听众(我个人猜测,她的听众可能说粤语的居多)对北京奥运的支持。作为每天都与很多华人交流的电台主持人,她自然是很了解自己听众的想法。

我想她的优势就是贴近华人,掌握第一手的信息。

夏和(ALEX LAO)

319和413集会的召集者之一,新闻发言人。作为新移民(记得夏和自己好象在CBC的节目里提到自己5,6年前来加),他亲身参与了两次华人集会的召集和组织,并且一直作为官方的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的采访。

就规模来言,两次集会的总人数过万,最近的一次更是有居住在多个城市的华人参与,对于一贯低调的华人社区来讲,这几次集会颇为值得关注。

背靠上万的参与者和更多的集会支持者,夏和当然有资格表达这部分华人的看法。

JAN WONG

黄明珍,应该和姜教授是一代人。更巧的是,作为第三代的加拿大华裔,她很难得的与姜教授同为北大校友,在70年代的早期,信仰革命的她从加拿大到北大读书,成为了当时被北大接受的两个西方留学生之一,批准她申请的人是当时的总理周恩来。然而,这仅仅是她传奇的开始。在中国期间(76年),她拒绝特殊待遇(校方曾派了40个人"服侍"这两个留学生),主动到工厂和农村劳动,在76年她与Norman Shulman在中国结婚,而这位与白求恩同名的美国男子不但当时正在逃避越战兵役,而且还一路逃到了中国,是当时唯一居住在中国的美国逃兵。随着文革的结束,黄明珍的革命理想也破灭了。可这段经历给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30多年后,她还笑称自己长了一张"共产党员的脸"。

她后来回到加拿大,成为了一名很著名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写了几本关于中国的畅销书。她是89事件的见证人之一,是少数几个亲眼目睹那位TANK MAN,并对其故事进行报道的西方记者之一。她对89的报道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对这段历史无可争议的史料。PBS对其见闻和访谈都有收录。

值得指出的是,黄明珍的写作范围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题材,她关于加拿大本地事件的报道也经常引起关注甚至轰动。具体的上网查查就知道了。

总之,我对她的初步印象是: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西方记者,并且是对中国的事务,尤其是文革后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事务有相当了解的西方记者。其华裔背景和经历使她成为了谈论中国问题时绕不过去的人物。

最后一个就是关卓中( Cheuk Kwan )

身为活跃的人权运动人士,他在近几年拍摄了一部叫"中餐馆"的纪录片,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的中餐馆,有一定的影响。这位曾经的IT人生于香港,成长地遍及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可以说3种外语以及多种中国的方言。

关先生早年的时候(70年末)曾参与在加拿大建立了一份杂志,叫 The Asianadian,这是一本旨在提升亚裔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团结不同族裔,让主流社会倾听亚裔呼声的杂志,这本杂志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1979年,关先生参与了抗议CTV纪录片Campus Giveaway 的活动,并且参与创建了CCNC(平权会)。要知道当时的纪录片Campus Giveaway 主要是攻击亚裔,尤其是华裔在校园里所占比例过高,危害其他族裔的教育资源。现在为人熟知的王裕嘉医生就是当时的主要抗议者之一。那次的事件影响很大,现在CTV的网站上还有当年王医生接受采访的录像。

当年的王医生和关先生与现在的夏和一样的年轻,一样的意气风发呀(写到这里,突然很感慨)。

之后,关先生积极的参与了很多与人权和平等有关的运动,以他的经历和背景,自然对89很抵触,对参与89的民主人士也很同情,根据网上的资料,他还曾是"中国人权"的理事(不知道这个组织的可以查查中国人权和方励之)。他目前是多伦多民主联合会的主席。这个组织最近的活动包括在3月29日于多伦多领事馆前举行的抗议人权集会,以及抵制多伦多市长访华。

关先生对加国华人近期的集会与奥运的很多观点在GLOBE&MAIL上都有报道。

就关先生的经历和影响来看,他被邀请成为本次节目的嘉宾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写到这,请大家仔细想一个问题,在加拿大以至于整个西方社会里,谈论一件事情,尤其是希望影响别人的时候,观点本身真的是最最重要的吗?

至少在我看来,观点不是唯一重要的。

关-键-还-要-看-你-有-没-有-资-格!

这就是我对为什么是这五个人的解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