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丽的安徽2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6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美丽的安徽2

安徽,襟江带淮,山川形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争呢,争的就是这江淮之间.所谓“守江必守淮”。本来呢,兄弟对这句话是不甚了然,后来到江淮之间实地走了几圈。才明白其中道理。话说安徽境内有两大山系,西部是大别山脉,南边是黄山山脉。这是安徽两大屏障。而江淮水系,一南一北,横贯全省。江淮之间呢,为两大山系余脉,丘陵纵横,兼以水网密布。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淮河以北则是淮河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当南北发生战争,北方居高临下,淮北几无险可守。江淮之间就成了南方政权最重要的防线。说到长江,虽有天险之称。然而一旦被敌突破,以长江以南的一马平川的地形,那胜负之势,就无待龟卜了。而且说防守,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南方政权经营江淮,不仅赢得一条大纵深的防线,而且也是窥视中原的前沿阵地。战场上说的就是个争取主动权的事。比如说太平天国军事上不能控制两淮,而又株守南京。战场主动权尽丧,自建都之日,就是在“围”与“破围”间折腾,不覆亡何待呢?

记得以前看太平天国的历史,觉得很奇怪,说这曾国藩吧,打仗好像也不咋地,打一仗输一仗,成天闹着要自杀,怎么打到最后还就给他打赢了呢。后来兄弟多读了几本书才略有心得,原来这曾国藩赢就赢在水师上。太平天国株守南京,无论如何不肯挪窝。那这长江水道就成了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所在,湘军水师虽然说建成比太平军水营要晚,战斗经验也不如太平军。但在建成之初,曾国藩就明确了水师是独立的水上武力。战斗的目的为了控制千里长江。太平洋军水营则是陆军的附庸,两军相遇时,如果有陆军协助战斗,湘军就很难占到便宜,一旦独立做战,就必输无疑。太平天国末期,李秀成会同李世贤诸王集中太平军所有精锐,发动了最后一次大反攻,在这场“阿登战役”中太平军以三十万之众攻击曾国筌的数万之师,在人员,武器均占优势的情况的,不能一举破敌,其原因就是曾国筌背江而阵,后勤无虞也。

说到太平天国的南京保卫战就不能不提安庆。安徽,安徽,这个“安”指的就是“安庆”。安庆是好地方啊,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长江中下游以宁汉为枢纽,而安庆正好处在两者之中。是南京的天然屏障,太平军和湘军在此处反复绞杀,大小百余战。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拼光所有精锐。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而攻下安庆的湘军不封刀七日,数百年徽商累积下的精华,毁于一旦。直到民国初年,才慢慢缓过气来。

安徽沿长江,现有四个地级市,依次是,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这次奥运火炬的传递选择的城市是芜湖。嗯,先说两句铜陵和马鞍山吧。铜陵吧,这个城市有意思,话说这长江流经的城市呢,莫不是沿江设市。皆可称为“江城”,而这“铜陵”呢,是在离江边尚有十余公里处设市,为什么呢,这铜陵啊,是本朝所设,为的呢此地的有色矿山。所以该市的有色公司和当地政府可以说是分庭抗礼。因为呢,这铜陵不处江边,一来呢,交通多少不如其它三市便利,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二来呢,沿江城市有个特点,商业比较发达,居民也就比较灵活。有句顺口溜叫“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在安庆呢,还有半句叫“三个湖北佬,比不上一个安庆佬”。而铜陵呢,因为离江较远,交通不便,所以此地居民较其它三市木讷些,安徽人就称铜陵人是“铜呆子”。马鞍山呢,离南京很近,一直有传言,南京的地铁将直达马鞍山,所以沿江四市呢,偏是这有钱的马鞍山的长江大桥造得最迟,为啥呢,当然都想着去蹭南京的桥啦。这马鞍山江对面呢,是和县,刘禹锡当年就被贬到此地,这儿还有个“有他则灵”的“陋室”,当然在和县倒霉的可不止一个刘禹锡,当年项羽就是在这儿自刎,话说这个项羽自刎之后呢,头啊乱滚,滚那儿去了呢,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滚到泗县,还有个说法呢,是滚到了定远。泗县在那儿不知道没关系,这定远呢千万要看好在那儿,为什么呢,知道李克强吗?他就定远人。

睡觉睡觉,明天继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