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开办海外华人学校的可行性?-回复必花! -- 端娘

共:💬58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建议,乐见其成,这里是一些想法

在海外办这中文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如您所说,美国、德国、日本等的国际学校都是为了让在国外工作的父母放心,他们的孩子回国后教育有连贯性。我认识的中国朋友,一般上都是能出国就不打算让孩子回国读书。好像都是在比较后更认可国外的教育素质。如果是为了衔接教育,这个学校会没人来而亏大本吧?

我知道一些(不肯定是不是全部……)美国的中文学校,也就是让孩子每周一天上中文课,接触一些中文不忘本。新加坡倒是有一所中国私人办(?)的国际学校,也有中文课,但大部分都是英语的IB课程。

所以这个中文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呢?马来西亚华人办中文教育超过一百年了,目的是让海外的子弟能知道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已经有从幼儿园到大专的完整体系,学院准备申请升格成为大学(当然素质比不上中国的一流甚至一般学府)。早期大马的华人可能还有回去中国的意思,但现在都在海外扎根了。这个中文教育体系完全是与大马国家教育系统平行的。又因为大马华文独立中学毕业生不能上国家的大学,所以高中阶段学校都会特别注重学生的英语以便到英美澳纽新加坡升学。这可能可以成为一个参考。

如果要办的话,这或许是所独立于现居住国教育系统的学校。以中文授课的同时不忽略英语,毕竟没有多少人是要回中国上大学的。在保留中国教育的优点(如数理科目的基础等)同时吸取海外教育的长处,争取在知识面和独立人格的培养。这应该会是一个双语教育体系,如此才能在中国和外国间游走自如。但是,在英美澳纽的话,周围已经是英语环境了,可能在孩子早期(如幼儿园和小学)应该与父母合作,在学校与家庭两方面下手,特别着重在母语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的看法是八个字,立足海外,胸怀祖国。不然没必要办这个学校吧?

更要强调的一点是高素质,不然如前所述,本身是知识分子的父母是不会牺牲孩子教育送来这学校的。但是,所谓高素质也会有所牺牲,因为缺少中文大环境,绝大多数的孩子的文化熏陶是比不上国内的孩子的,就算是大马的华人也是一样,就算有特出的例子也会是极少数。(插一句,有些中国人对新加坡华人期望太高,是个脱离现实的误会了)

我在新加坡的经验,一个国家如果大力吸引外来人才或移民,在政策上对国际学校会有优待的。毕竟要吸引的所谓人才或高素质的移民也会更注重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些人如果没有好的国际学校根本不愿出国。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大公司甚至可以用数万美元预定几年后的名额给雇员的孩子。

我不敢肯定如汉语办要资助的话,外国政府有什么看法。但我想国家也不能资助太多。据我所知,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费便宜的一季也要数千美元,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代价。在大马,华文独立中学的学费数倍于国立中学,当地华社每年还要为学校的经费和学生的奖助学金筹款。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政府能付出多少?羊毛出在羊身上,有能力的朋友,愿意为了中文的高素质教育付出这个代价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