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股市观察】重建确定性 -- 陈经

共:💬41 🌺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周末股市观察】重建确定性

我观察经济多年,从没见过现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

世界经济危机,原材料涨价,农产品涨价,美元贬值,人民币加速升值,这是外部因素。出口环境如何,说不清楚。外需减少,国家在搞转型,出口增长率似乎要降下来。但也不一定,可能世界更需要中国商品供应来稳定经济,出口到美国少了,到欧洲多了。各方面在等待数据。1-2月的出口数据出来了,出口1969.9亿美元,增长16.8%,2月仅增长6.5%;进口1689.4亿美元,增长30.9%。但有春节与雪灾的因素,2月数据历来就波动很大,还是不太清楚。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某些出口行业如纺织业,受影响很大,比较困难。1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3.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3%,和我一年多以前分析时倒过来了。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增长21.6%,来料加工增长5.4%。这说明出口产业链中,中国控制的环节向纵深发展,这是一个正面的数据。总的来说,要等待3月的数据,情况慢慢会清楚。要注意,对于A股来说,出口不是特别关键的数据,牵涉到的上市公司不多。

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5%,比去年同期低了27个百分点,似乎不太好。但细看除了石化与电力行业受成本上升与价格控制影响利润大降,其它行业还算可以,有30-40%的增长。一季度预增的上市公司已经有一些了,情况似乎也还行。一季报可能平均是个30%的利润增长,不如去年一季度的70%,但也够稳一稳了。所以,一季报陆续出来,应该能够化解利润增长不确定性的部分情绪。

中央的经济政策,也是个说不清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防通胀防过热,在搞紧缩,这个本来是确定的。但时间过去几个月,又说不清楚了。感觉中央认识到,防通胀,不能只靠紧缩这一招。樊纲说,对输入型的通胀,反而要增发相应的货币满足流转的要求。猪肉等农产品涨价,这也和流动性过剩没有关系,而是要切实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把农业生产抓起来,中央开会作了布置。这是正确的思路。央行三月并没有加息,应该意识到了,加息也解决不了问题。目前有不少经济学家出来“担忧”了,有几个大问题确实要小心。一个是经济下行风险,和98年类似,明明境内外情况已经变了,还在搞紧缩防通胀,后来要上猛药维持经济增长。一个是民营经济环境很不好,又是升值,又是劳动法,成本上升,银行又贷不到款。调控的板子全打到民营上去了,地方政府支持的官办项目,根本不在乎利率。到时银行没额度了,地方政府并不害怕,项目抛荒的责任在中央,肯定还是要继续批钱的,难道前期投入真不要了?各方面慢慢认识到,防这个通胀,代价太大了。所以老温很期盼美元稳住,调控调控,弄得受制于人了。如果美元稳不住,难道就这么下去?中央的“双防”政策一出来,我就感觉很不好。好的政策,悄不声的就把事情办好了。双防却不是这样,搞到现在,矛盾越积越多,感觉不好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所松动,到时实质来个转向,我也不奇怪。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经济“理论”与实际结果并不一致。过于强调物价稳定,以此出发进行调控,结果却矛盾重重,人心也并未安定。这说明理论错了,而不是调控“不听话”。经济学家要在场面上混,一般会先客气地说中央决策“大方向”是好的,然后再提出一些疑问。其实意思就是要中央转向。

经济基本面,境内境外局面都很不确定,只有中国的保底经济增长还是靠得住的。城市化、工业化,这个所有准备条件都有了,稳步推就可以了。现在还可以再加上一条启动消费,增长数据不错,大面上的条件其实比前些年要好。靠这几条,世界经济再差,中国也可以混个10%以上的增长没问题。但是,我唯一有疑问的就是通货膨胀数据,如果真要按4.8%去调控,很有可能需要把经济增长速度放下来才能达标。甚至速度放下来了,通胀还是没能达标。温家宝为什么觉得很困难?肯定不是因为担心经济增长,而是通胀搞不定。这时就需要有魄力作个取舍,到底是以增长为主,还是以防通胀为主。我看各方面其实都指望增长,增加供给对付通胀就行了。实在对付不下来,也能理解,日子也过得下去。说句不好听的,普通老百姓才几个钱,防通胀保住了价值又有啥用?就算保住了,能保多长时间?增加收入才是最正确的思路,这就需要发展。

经济不确定,股市就更不确定。估值体系十分混乱,说什么的都有。要按小非疯狂套现的估值,再来几个跌停都止不住。这是最悲观的推倒重来,等大小非爽够了再说,没有估值体系可言。所以,要恐慌的话,随时有素材。当然,事情一般不会按最悲观的发展。关键领域的国企大非减持要国务院批,这其实就等于锁仓了。跌成这样了,中央也不至于拿大非筹码砸盘,涨得太凶了到是有可能。小非扔从法律上来说是可以的,除了要公告一下。我们按照正常人的思路去想,小非缺钱了自然是扔。如果不缺钱,小非成本最低,是最不恐慌的,不会参与杀跌。如果觉得高估了,小非扔起来当然容易。所以,我认为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小非的行为到是象忘掉成本的价值投资者。相比之下,机构高位激进买入,低位恐慌杀跌,表现很差。中信证券杀跌的全是机构,不少是赔本卖,小非还增持了。市场可能把大小非妖魔化了,机构自己先当上了妖精。我感觉市场慢慢会明白过来,也不排除机构有意借大小非的由头杀跌吓散户。

只有把大小非的主流理解成理性的投资者,才谈得上估值体系。这是一个不确定性,需要市场确认。我们可以确认的是,高估的估值体系近年是没戏了。一高估,大小非随便一扔就完了,还是替天行道。中央也不用废话了,直接批几个公司减持就行了。去年70倍的平均市盈率是不可能再出现了。这不是说股指与股价,利润增长如果跟得上,涨回去也不是不可能。但利润增长一定要实打实的好,还不能是股权投资互相瞎整出来的,要可持续。所以,要认真研究公司基本面,真正搞价值投资。以前的资金推动,在股改解禁减持这个环境下是不太好混了。你再能瞎忽悠题材,蒙得了大非?好不容易辛苦收集筹码,拉高正要出货,让大非减持给拍死了,没哪个黑庄会这么做。只有着眼长远的价值投资,才不怕大小非减持,也能得到各路资金的理解。所以,实盘二期开始后的A股股灾中,连续跌停的是中小盘股,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这是好事。

价值投资的估值体系,也要重建。简单谈市盈率、市净率多少倍都是不正确的。每股年收益很容易受操纵,多卖一些自营股或者一个楼盘,就能极大影响利润。净资产,也有很多是持有的股权抵的,这个要套现就不知能盘回多少钱了。所以,价值投资才这么难。要真正发现上市公司长远可持续又有大发展的挣钱能力,不容易。这个需要市场走出来。由于还是封闭市场钱多股少,升值前景又好,真正好的公司,我相信可以获得比境外市场高的溢价。但整个市场是不是整体能获得溢价?我看危险,很多瞎忽悠的股放到境外就是个死。如果真要接受考验,A股整体市盈率说不定还要拉低。

所以,我不主张管理层在市场大跌压力下救市。要求救市的,无非是想反弹点就跑掉。这种情况下越救越糟糕。市场真的到底了,到是可以出台一些规范措施,因为不会再低了,出台这些措施不会被利用。没有救市情绪的干扰,市场才会冷静下来重建估值体系。

现在也跌了这么多了,中央又摆明不救市。我预计,市场是要分化了。业绩好的股,跌多了,股价小于内在价值了,不会再跌了。瞎忽悠的股,大小非知道它值多少钱,恐怕还得再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