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平稳驾驶技巧(上) -- 看看

共:💬18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乐意与您探讨

我想可能是我选用的名词是“加速度”而不是“力”,所以才会有所疑惑吧。我在(下)篇中直接使用离心力来讨论平稳过弯,也许不会带来这样的困惑吧。

人体的许多主观感受,是对外界刺激变化的体验,而不是外界刺激本身——我在(下)篇中阐发了这个概念。“力”便是这样一种外部刺激。加速度不变,意味着力没有变化;加速度变化,意味着力有所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对“不平稳”的感觉,其实是由力的变化引起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是人体适应自然、保持平衡的需要。

力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当力平衡时,我们人体一定也是平衡的。当达到平衡的力中有一个发生变化,人体便有不平衡的趋势。因此,为了保持平衡,人体要有感知力的变化的能力。不平衡给人体带来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人体对力的变化的感知比对力本身的感知敏感,应该是适应自然的结果。

针对您的具体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

1。“加速度的变化”这个概念很好,但能否与“平稳”直接联系起来,可能要好好考虑。

“平稳”完全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主观感受无法度量。心理学行为学派将人的行为解释为“刺激-反应”,这意味着,任何的主观感受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外部刺激。声、光、气味、力量等等都是有效的外部刺激。这些刺激——不论是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很多都是可以用科学手段进行测量的。通过对外部刺激进行测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如今已经发展成一门学科,称为“心理物理学”。因此,将一个物理概念与一个心理现象联系起来,从方法上讲,没有问题。在本文中,我选取“加速度的变化”作为与“平稳”这一心理现象相联系的“外部刺激”,是根据我自身的经验与观察。您当然可以选取您自己的变量进行分析。

2。“踩下踏板(油门)”和 “踩下踏板(刹车)”应该是二个不同的概念。踩下踏板(刹车)可以等同于加一个力,这样和加速度有关。踩下踏板(油门)是加油,与车的动能变化有关,这样在不同速度时带来的加速度不同。

不论踩下哪个踏板,都对车施加了一个力,只不过一个是动力,一个是阻力。只要力不变,加速度就不变——不管此时车的速度是多少。

3。“新手们抱怨无论他们踏板踩得多轻,总是无法避免在车停稳的一瞬间乘客仍然会点头”可能是一个误解。在空旷地方,如果踏板踩得轻并且不放,乘客不会点头。“点头”的原因是新手在要最后停时用了一点力引起的。

我明白您强调“空旷地方”的意思,应该是指不考虑定点停车的情况下,踏板只要踩得足够轻,乘客不会点头。我想如果地方足够空旷的话,那么完全可以不用踩刹车——就象我在第一部分分析的那样。然而,新手们抱怨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我们踩刹车的目的,是要停止在我们希望的某个点上——就是驾校里称为“定点停车”的。

显然,在绝大多数时候,地方是不够空旷的,我们如果只考虑“踩得足够轻”,是无法停在我们希望的点上的。

4。推背、前倾、点头、摇摆这些不平稳,我觉得还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加速度。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能看到您进一步的阐述。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的观点,您可以结合我在这个回帖开篇的部分仔细想想:

那么,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情况:你一脚将油门踩到底,车“噌”地一下蹿了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车一直是在加速的。不过,油门踩到底之后的推背感是不是没有你在踩下油门踏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强烈了?这个情况也许太极端,不是每个人都追求过这种体验,你也许可以试试在车运动的时候,将刹车踏板踩下一半,然后保持住——是不是在保持住之后,前倾的感觉没有在踩下踏板的过程中那么强烈了?

踩下踏板(油门/刹车)与保持住踏板,二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加速度是变化的,而后者的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人体对加速度的变化比对速度的变化(即加速度本身)要敏感许多。

5。这些不平稳可能还和人的感觉有关。人的感觉很奇妙,比如说晕车的人自己开就可能不晕。所以同样的加速度,如果人有准备和无准备,感觉大不一样

“平稳”完全是一个主观感受,对这些心理现象做定量分析,正是心理物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所用的分析工具,并不是“(因为)晕车的人自己开就可能不晕,所以同样的加速度,......感觉大不一样”这样的逻辑——我不认为这两种现象间存在因果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