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在时代边上 -- 我印象中的北京师范大学 -- 萨苏

共:💬110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走在时代边上 [续完]

答案是:两百多册书,从《微积分讲义》到《大众菜谱》

从那时候才开始理解,搬家的时候最沉的,就是书。

这女生从此被称为“千金(斤)”

这是比较极端的,但是喜欢看书是北师大学生比较共同的特点,校园东边一溜租书和卖旧书的摊子总是门庭若市。我问过小老板生意可好,回答是勉强过得去。问为什么?答:买的少,站着看的太多。。。

也就是因为了这种学生来源,在历届学生运动中,北师大的学生们都远远比先生们活跃,因为他们大多出身于追求变革的下层阶级,且对社会的黑暗面看得比较清晰。

大概因为了这四所院校的规模相近,于是各种顺口溜也就应运而来,有些相当刻薄,比如: “玩在北大,吃在人大,学在清华,找对象到师大”, “清华的设备,人大的嘴,师大的小姑娘满天飞”,。。。从这些顺口溜也可以看出师大学生另一个特色,那就是女生众多,令清华,北航等和尚庙大为眼红。每年来拉友好班级的不计其数,虽然一度本校男生提出“肥水不如外人田”,试图封校赶走外校男生,无奈此举既遭到“外校恶狼”的猛烈反击,又遭到本校女生的坚决反对,弄得师大男生进退失据,无可奈何 ?C真是攻不能攘外,守不能安内,只好听其自然。不过,也有人说中国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国民素质阴盛阳衰,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院校要承担一定责任。

先生们淡泊明志,学生们闭门读书,不免显得后台弱些,到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走走,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

北京师范大学的位置和校园,都是很有特色的。玉壶提到它的校园建设不如北大清华,这里面也有原因,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校园建设不太好,但是位置是不错的。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主校,在北京繁华的三环路内,步行到天安门也不过半个小时,其地理位置远远比僻居西北一角的其他院校优越,因此外地院校的同学都喜欢有师大的老乡,因为来借宿以后游北京实在太方便了。我的老师贾先生和他的红颜知己谈《红楼梦》,动不动就在校园和天安门之间往返走一个通宵,如此逍遥自在,显然也是得益于地处京城中心的优良治安条件 ?C 周围不是中央政府就是各部委,不知道有多少警察给贾先生站岗呢。

有熟悉当时情况的老先生说起来,却说这其实是一个误打误撞,因为当时各校都在市区里面,发展不便,教育部要求大家迁校,北师大最没有后台,所以最先搬出来,北大清华势力强劲,顶着不搬,等顶不住了,也只好到比较远的郊区了。。。

迁校以前的北师大,地点在护国寺,现在称为北校,花园一样的校舍,教学大楼融会东方西方特色,设计精巧美观且不失威严,北师大不是长春藤大学,但北校满园的长春藤是非常优美而恬静的。北师大艺术系(现在应该是“艺术与传媒学院)还在这里,遗憾的是周围的确没有发展空间。

北师大本校的建设方针和布局当初有过相当大的争议。

有很多北师大的学生遗憾自己的校园不如北大清华漂亮,至少没有人家的荷塘和未名湖,以至于邵逸夫先生捐赠图书馆的时候,有人建议在图书馆周围挖地三尺,建成一座人工湖,而同时解决新馆的防火问题,这个新时代的“天一阁”设计因为费用太高没有得到实现。但是老教授说当初规划上北师大是有一座湖的,那就是积水潭,比未名湖大多了。之所以后来没了,罪魁祸首是决定最初布局的校领导。

据说北京师范大学刚刚迁址的时候,资金非常有限,但是规划不小,北到三环路边,南到积水潭都是它的范围。于是领导的意见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资金应该尽量用到教学/宿舍建设上,以后步步为营求发展,这一派可能是敢死队出身,喜欢打仗的时候中心开花,向外蔓延,一派比较豪放,主张不管资金多少,哪怕里面长荒草,先把围墙修起来,然后再考虑教学设施,这一派大概是白起的后代,喜欢长平之战那样的大包围。结果“敢死队”占了上风,决定首先建一座“四合院。”

“四合院”并非北京传统的院落,而是四座围成正方形的筒子楼,这也是北师大至今的中心地带,不过,由于新楼早已鳞次栉比,这里现在已经变成了单身或者新婚教师的宿舍。说起来,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以四合院为中心,北师大的校园向四面八方放射状发展,所以师大面积虽大,找到四合院就找到了它的中心,至今如此。东部,建起了教学区,图书馆和办公楼,南部有阶梯教室和女生宿舍,西部是男生宿舍和商店,北部大修体育场馆和教师宿舍,当然还少不了食堂礼堂点缀其间。。。

等到基本建设搞得有点儿眉目的时候,校领导把头一抬,才发现原来属于北师大的地方,现在都让别的单位“跑马圈地”了,别说积水潭,紧靠着三环路的黄金商业地段都早已被各家企业抢占。用现在的话说,观念的失误,把价值好几个亿的土地交了学费。这大概是一个永远也没法弥补的遗憾。

不过,如果当时只顾修围墙,教学无法保证的话,也许北师大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谁能知道答案呢?历史不能假设。

好在,当初校园的建设还是很认真的,留下了一些独具匠心的地方,从艺术角度,最有魅力的大概有两处,一处在四合院的东面,外语系三座楼环绕的花园小径,中间一尊白色鲁迅的雕像,和一二九纪念亭,五四纪念亭的紫藤萝连接起来,形成一道曲径通幽的风景,如果加上在这里静悄悄读书的学子,就带有一种印象派作品的味道了;另一处在四合院的西面,三座男生宿舍和食堂包围的方形空间,这里的中心是一座方尖型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白色的碑身和茸茸绿草相配,安静而舒展,和大多数纪念碑追求庄严肃穆的感觉不同,这里纪念的刘和珍,杨德群显然更多青春鼎盛,君子好逑,容易亲近的风骨,纪念碑侧面的大棋盘,大到需要用人来做棋子,彩色磁砖铺成的格线与纪念碑构成立体几何色彩的抽象造型。遗憾的是这个有魅力的场所往往被男生们用来晒被子。

我倒觉得花花绿绿的被子给棋盘增加了生命和活力的感觉。

北师大的朴素的生命和活力的感觉。

校园总是不断的变化,霍英东教育大楼和邵逸夫图书馆当然和半地下的老教室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没有变化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和先生们,以及他们淡泊不变的努力。那种在黄昏走向自习教室的人流,揭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魂魄。

北师大的校徽是一口钟,我想,这些朴素而执著的敲钟人,会不变的把它敲响。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