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科普创作的一些探讨(一) -- 1001n

共:💬31 🌺1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科普创作的一些探讨(一)

  

  本文受不爱兄感言所启发,仓促成文,供大家探讨。

  文/1001n

  千禧夜,有人说相声。今天,我们谈科普:)

  近年来,网络科普作品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很容易发现对这些作品的谈论和评价,但是,却很难找到“科普写作指南”或“怎样避免科普创作误区”之类的资料。今天,就着不爱兄的这个话头,我就撅根儿玉米冒充狼牙棒,冒昧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为有志于科普创作的同好们以一点点参考吧。

  想来想去,网络科普原创作者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其实一共就两个:

  讲什么?

  怎么讲?

  “讲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好回答,无非是你打算讲什么,就讲什么好了。但是,这个问题其实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后面我们会绕回来说,这里先晾干备用。

  然后就是“怎么讲”。也许有朋友会认为,主题定下了,讲好讲坏无非是技术问题,差不多就行了。但在我看来,真正的答案很可能正好相反——“怎么讲”甚至比“讲什么”还重要。这就涉及了一个问题:科普科普,到底应该更多地“科”,还是更多地“普”?

  我现在的选择,是“普”。

  为了“普”,作者不仅有必要、而且必须照顾读者。“照顾读者”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在这上头栽了跟头却懵然无觉,其实真得很可惜。比如我本人,犯这错误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讲着密码,自己觉得来劲了,就开始说一战史,被人多次提醒还觉得不讲完不过瘾——这个倾向,一定要避免。

  “照顾读者”,细细分析起来的话,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

  一、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

  作者先要明确一下,自己这个原创,究竟是给什么文化水平的人看的?比如说,“我这是给小学生看的”,那么文稿中,就尽量少提什么“极坐标系”、“高锰酸钾”等更高学术层次的术语;不是给无机化学专业兄弟看的,就不要使用“打开苯环”这样近似于黑话的习惯性描述,非要提,最好也加个简单的介绍。类似地,以国内读者为主的作品,其中引用的外文,也应该有相应的中文标注——为了“普”,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作者确实有必要亲自做得更好一些——何况,也没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所说的东西。

  在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这一条里,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问题。比如说,“我这是给小学生看的”,当然默认了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能看。但是,对象包括了小学文化程度以上,不代表更高文化层次的人“一定”愿意看。举例来说,我们大家自己逛书店,没人会去为自己买彩色童话画册吧?反例当然也有,这里就不列举了,但是这个考虑还是有必要的。

  因此,作者一定要在动笔前,明确自己的大致读者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写作,而且也会方便作品的传播。确定这个以后,再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这样比较合适一些。

  二、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

  1、文风

  一般来说(当然不绝对),能写科普的人,应该是受过科学思维训练的。而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思维固然是逻辑化了,很多习惯也跟着被八股化了。既然我们的预定读者不是论文审阅委员会,我们当然大可以多说一些“人话”,而不是过于僵化地老把话说得那么冷冰冰。谁说活泼的文字不能精确地阐述知识呢?

  于是问题跟着就来了:文字,该怎么活泼起来?

  我个人文笔很一般,所以也说不上什么心得。但是我发现了一个使文字更活泼的偷懒好办法,那就是口语化、再口语化,不要管主谓宾定状补的天然顺序,话怎么出来的,就怎么说。写稿的时候,你就当自己在跟一个朋友对话聊天,不过是用键盘在记录文字而已。比如,“1998年美国科学家在冥王星上发现游乐园”这句通稿式的话,完全可以说成“1998年,美国人在冥王星上找着一个游乐园”——当然,只是局部“活泼”了那么一点点。但是这样的一点点贯穿全文,就会让文章整体上活泼很多;如果再适当加上一点幽默,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但是,“添加幽默”绝对不意味着“耍贫嘴”。实话说,我对网络上很多自以为很幽默的“耍贫嘴”式的作品,是比较反感的,或许也有一些朋友会有同感吧。幽默这个东西,其实对人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当之高,我个人觉得,如果水到渠成文字正好到这儿了,顺便来一下没什么不可以;但是要刻意追求,其效果往往南辕北辙,切记切记。或许,贫嘴和幽默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从网上铺天盖地的快餐式作品,与马伯庸作品之间找到吧。

  总之,

  文风要活泼,

  尽量口语化,

  欢迎幽默感,

  避免耍贫嘴。

  2、段落

  没人爱看三千字不分段的文章,所以,适时分段,这也是作者必须要做的功课。但是,怎么分?

  在网络上,一般来说,一二百字足可以分段了,看起来不累;如果要出版,这么零碎肯定是不行的,读者会被书上无数的碎段落搞到发疯的。因此在动笔之前,作者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然也不用太伤脑筋——写完了要出版的时候,再合并也来得及。但是把功课做在前面,总归是要主动一些。

  在网络上发文,每个自然段后最好习惯性地加个空行,这样看起来比较美观一些,不会给读者以太强的压迫感。

  另外有个小地方,也是照顾读者——每一段开头,最好空上两格,这样更符合阅读习惯。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点懒,作者何苦去偷呢,呵呵。

  3、配图

  配图不难,把图配好,却真的比较麻烦。

  首先就是要找对图。如果图不够理想,那就得自己做,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非常必要——好图,可以让你省下两千字的啰嗦,特别是对科普来说。

  然后就是发图的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在西西河发图,粘贴链接地址以外,最好加个【居中】,让图片呈现在浏览器窗口正中间。这一点很多人都比较忽视,但是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心情,我个人觉得,这个功课作者也是有必要做的。在出版的时候,当然就未必这么排了,但在网上,这一点还是值得提醒注意的。

  配图一般要加说明,建议言简意赅,除非特殊情况,最好不要超过三句、不要超过两行、不要太死板。在西西河,可以先粘贴图片链接地址,然后全选该地址和下一行的说明,换个字体颜色,一起【居中】。

  配图来源五花八门,保存在文件夹里,也许又经过相应处理,时间一长作者很容易搞乱。因此建议从一开始,图片就按001、002、003这样命名,再将该文件夹查看方式改为“缩略图”。这样,不仅利于找图,而且随着文章进展,图片排列井井有条;特别是将来要出版的时候,会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要出版,特别提醒各位朋友,配图一定要高质量,分辨率越高越好!一般来说,DPI最好达到300(黑白图片150以上也行),否则网上(一般也就72DPI甚至更低)看着满好,一印刷就小得找不着了……因此大家要去多多找图,挑其中最好(往往也是最大)的保存;发在网络上的,可以使用压缩版图片,毕竟图由大改小没关系,小改大就挠头了——这一点对于网络科普作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千万别忘了:)

  4、视频及FLASH

  附带这些内容,当然是为了读者更方便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但是请注意,同一页面上,最好不要嵌入两个以上视频或FLASH。否则,读者得先在全文中找出、然后关掉不合时宜自动表演起来的后续视频,会破坏阅读的感受。

  一句话:多从读者角度考虑:)

  三、照顾读者的心理需求

  这个问题比较玄,玄得都不太容易讲清楚,但它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是“怎么讲”系列答案中,最为关键的一条。

  1、读者喜欢看故事

  故事,是所有文艺形式中,压倒一切的内线和核心。比如,不太严格地说,全世界的电影,都是在讲故事;小说就不提了,歌剧、舞剧……哪个又不是在讲故事?山鲁佐德要不是连讲了一大堆故事,她又怎么能活到一千零一夜乃至以后呢?

  所以,“讲故事”正是读者最喜欢的一个类型。小时候,我们可以听大人讲故事,津津有味;长大了,虽然我们可以压制着兴趣去读教科书,但是老师不经意间讲到的相关八卦,却总是最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不要去试图扭转读者的爱好——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要顺应读者的心理需求,尽量试着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我们的科普作品。

  人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里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和不同的选择,不断引起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些故事往往在情理之中,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而“意料之外”的“戏剧性”,也才是它的吸引力之所在。那么科普作品,有什么理由不去借鉴这些很现成的经验呢?

  有朋友也许会说,我现在打算写个,比如说吧,我打算写个垃圾环保题材的科普作品,这有什么戏剧性呢?有什么故事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戏剧性和故事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比如垃圾这个主题,人们对它的关注越来越高,其中有没有什么标志性事件?有没有激进的一方、反对的一方?为什么?怎么发展的?

  戏剧性和故事,其实不是那么难找,关键是愿意不愿意去找。我相信,只要用心,总会找到的:)

  2、故事中最重要的是人

  如果说故事是文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核心,那么“人”肯定就是故事中压倒一切的核心。这个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人类天生就对自己的同类有好奇心,至于这个现象的成因,大概只能去问上帝了……

  因此,虽然我们要写的科普作品不是小说,却一样可以塑造人物。比如垃圾环保题材,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最激进的那个斗士?他/她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为什么会那么激进?我们相信,这一切都肯定不是没有原因的,只要从中仔细发掘,应该能找到我们所要的故事、所要的故事的人。

  一些网络科普作品满足于用一张照片,介绍整个主题的主角。事实上如果我们去问他,你为什么要上照片呢?他/她大概还真一下回答不出来。其实,上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读者更感性地认识这个人;因此,如果他恰好又是主角的话,那就别太吝啬,上个五六七八九十张吧——反正网又不跟你收钱——用各种侧面的照片,插在文章的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满足他们对这个主角的认知欲吧。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不用把“人”写成履历的扁平模式,这方面我吃过亏,呵呵。背景介绍几笔带过,关键事件上不要吝啬篇幅,最好能够找到原始资料、最好能够找到对立面、最好能找到他/她一锤定音的那些经典时刻。如此一来,人物戳住了,还愁故事不生动么?

  3、关键细节永远不嫌多

  大家都在讲故事,为什么有人讲的故事就显得很假,而萨苏讲的故事就很真?其实没别的,就是细节。这些细节的搜寻很费时间,然而却可以让整个故事非常结实,其中妙处,各位一定有体会。

  比如在美苏航天竞争的时代,美国的布劳恩说过什么?面对共产主义卫星上天,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诸如此类,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故事的生动度,更可以让读者过目难忘。能够让读者记住你的故事,进而记得——比如这个故事,就是记得苏联卫星率先上天——你所要阐述的知识点,不也就成功了么?

  但是提倡细节多,不代表提倡不分主次。所以,关键性的细节要多,别的,则服从篇幅需要,这个大家肯定也有心得,具体请参见抱朴仙人《写作技术心得》。

  4、人为构造悬念

  照顾读者心理,也包括积极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这样,读者才愿意继续看你的后文,过去的章回小说,现在的萨苏系列,用的都是这个手法。

  比如,我现在就着手构造一个悬念。

  

  

元宝推荐:橡树村,海天,闲看蚂蚁上树, 通宝推:乘波而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