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再回复一次(322前最后一次) -- 黑岛人

共:💬79 🌺1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见过这么教条的统战的

统战的功能是什么?是孤立敌人,争取朋友。

那么截止今日,TG和合同派们是否认清了究竟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不搞明白、或故意不想弄明白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你的统战政策不是无本之木嘛!

那么2300万湾湾是不是我们的敌人?一直流行一种说法:“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啊……”云云。

首先,同胞里不能出敌人?那还来什么台湾问题!60年前让国共各出2个人打一桌麻将定输赢好了,还何苦死个几百上千万!

其次,“同胞”的概念是互相的承认,你说他们是你同胞,他们认你是同胞吗?不认中华民族一份子,凭什么占着中国的地方?

因此,2300万里面,起码有一部分我们互相承认的同胞是敌人,另有一部分我们单方面承认的“同胞”是敌人。这个具体比例有多少?各位自己看着办。

剩下的那些人中,属于“我们”呢、还是“我们的朋友”?大概齐2者皆有罢。究竟有多少?只有鬼知道。

在明确了革命首要问题之后,还有一个统战的策略问题。

对敌人应该怎么样?——斗争;对朋友应该怎样——团结+斗争。你如果去和敌人搞团结,不是与虎谋皮吗!

宣传、善意,只是统战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该采用哪种手段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有不同的定位,取决的标准是什么?有2种供参考,一曰“效费比”,二曰“效果”。

“效费比”,考虑产出与投入的比例;若花的力气很小,得到效果很大,则是最理想的情况,我们应该选用。

“效果”,只需成功达到目的,不计量投入的成本。“效费比”高,效果也好,则策略犹可保留;若“效费比”惊人,而效果全无甚至为负,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摈弃呢?

当然了,上述模型其实也太简单。效果的类别也有硬有软、有物质有意识、有短期有长期、有可计的有不可计的、有今天为正明天是负究竟怎样全看心情的……也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一帮梧桐派多为FQ扎堆,往往智不及此,的确该打。但归了包堆,这些都是大原则下的技术性问题,合同派往往连标准都没理清、底线人为模糊,还老出“中央在下局很大的棋”的YY狂,更让旁人啼笑皆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