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共:💬674 🌺29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武断了吧。

我不是搞文史的,看到的材料可能没有你多,也没有能都记住(没必要)。不过,我前面只是把我比较认可的东西贴出来(其他的有必要记住和贴出吗),但你有如何能确定我就看到这些呢,如何确定我没有看到其它东西?

那次所谓夺权,本质上是朱、毛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两人相持不下,陈毅只不过是从中活稀泥的。因为当时大家的理论水平低,不能对朱、毛的政治观点作出合理判断,只是从一般伦理出发,对互不让步的两人很反感,而对奔走于两人之间调和的陈毅印象很好,于是前委改选的时候反而选了陈毅当书记。老好人容易赢得好感,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此后,陈毅到中央汇报工作,与周恩来等人详谈,认识到政治路线上还是毛泽东正确,就站到了毛泽东一边,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对朱、毛的争论作了最后总结。这封信是以周恩来的名义写的,收录到了《周恩来选集》里面,但总理说,他实际上一个字也没改。陈毅回到江西以后,又一路奔走,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人,把毛泽东请出来主持大局,才有的古田会议,毛泽东的建军路线从此深入人心。

29年的那件事陈毅可能没有别的想法,如果老毛心里真没往别处想,那他就不是毛太祖了,而是毛耀邦了;那他就不可能斗得过李德、张国焘、王明等人了。饶漱石从抗战时接替刘少奇(代理华中局书记)以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一直到解放后)。而饶从抗战时就和陈矛盾重重(黄花塘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但主持华东工作直到解放后,始终在陈的后边(注意TG是党管枪、**局书记才是No1)。对比林彪,“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集所有正职于一身,彭真则退任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

毛主席这么做是必须的,因为失去权力,会使他壮志难酬。当年,他在瑞金作冷板凳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创建的根据地和红军差点被别人葬送掉了。

新四军的问题:

陈可能无权和中央联系,但为何不能与近在咫尺的华中局联系,刘(少奇)书记可是中央派来的。“陈毅独自做出了发展苏北的决策,和中央的方针不谋而合,”你确定?看陈老总的大事年表,1939年2月23日至3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陈毅参与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刘少奇39年12月,已率领中原局机关到达皖东津浦路西藕塘地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藕塘地区所在的定远在淮南,离南京130公里)。 4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19日指出华中是目前最好发展的区域,“江南陈毅同志应努力向苏北发展”。陈在40年6月才率部去苏北。

从你给的材料中

40年6月22日,刘少奇致电中央,指出“目前江北指挥部能力过弱,不能照顾华中全局,我个人在军事上多少还是外行,且有党政各方面的工作,在军事上是不能负责的,因此请中央迅速考虑这个问题,派人到华中来负军事责任,或朱德、彭德怀中来一个,或稼祥来,或八路军三个师长与陈毅中来一个。”

10月14日,中央致电陈毅并告刘少奇等: “同意陈毅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刘少奇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

11月7日,刘少奇致电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叶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

11月12日,中共批复:同意叶挺过江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刘少奇在大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决定,陈毅在会上作《关于当前形势及华中我军任务的报告》。

我怎么感觉是,当时因为中央派不出别人,只好让陈毅在华中指挥TG所有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如果叶挺撤出来的话,让陈毅作其副手,但都是在中央派来的胡服(刘少奇)政委“指导”下。另外,后来还掺入八路军彭雪枫黄克诚部(原红三军团红十五军团)。

中原局的问题:

你提到的这个《决定》,我以前确实没看到过,原以为,刘帅能排到陈的前面。不过,这个决定说明不了什么。毕竟,四大毛派之一的邓政委作No1,“引导帮助”陈刘(我原来认为是刘陈)。另外,提示一下,邓在长征前,资历远不如陈刘二人。还有

许世友的回忆录:真的?我刚从陈毅纪念馆(网上)查到,济南战役以前,陈就到刘邓那里去了(48年6月到2野司令部驻地)。按照陈的大事年表(那个网上纪念馆是TG官方办的,陈肯定是正面形象),陈在47年9月就和许再见了,48年下半年未去山东(而解放济南后,许在任山东军区司令,不在3野任兵团司令、军长等职)。是否是把饶漱石的事按到陈毅身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