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蓮花MM討論一中... -- 北宸

共:💬318 🌺5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就要看什么是中国文化,并从这里开始看中国了

中国文化上述到上古,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炎黄为始祖,这个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但是要说到文明初始,却还是要从龙马负河图,周演天地的那个易开始算起了。易我们今天说的就是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归藏易是夏与商的根,文化的根,只是都灭了具不可传了。而后世立孔子为圣他韦编三绝里的经典还是这个易。子:述而不著。孔子能在身前身后得享盛名不是他码了多少字,而是他给中国文化的根基易经写了注解。其他的论语,是他学生在他身后编的语录是子本人没有过目过的。所以,孔子本人去世后这个儒家也就一分为八了。孔子老子的时代是佛陀和苏格拉底在东西方在同一时代交相辉映的时代。在中国这个时代叫春秋战国。下面摘自己旧文的一段展开,并在之后继续我的话题:

诸子。儒、墨、道、法、兵,当时称为显学。儒宣忠恕,墨讲兼爱,道法自然,法崇实力,兵重诡道。其余可谓杂家。儒之至孔丘,孔丘以后儒分有八;墨之至墨翟,墨分有三;道之至老、庄、列,之后多为隐者不为人所知;法之初即不尚虚谈,各有不同,其间管、鞅、申、邓亦各展其长,至韩非而几大成始可言家;兵之至孙武,孙武之后名家辈出。但是,儒、墨、道、法、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儒之术容易虚伪,墨之术陷于平均主义,道之术多为空谈,法之术难免极端,兵之术过于霸道。所以先秦诸子或儒、或墨、或道、或法、或兵、或杂家能为大家者,必先兼诸子之言于一身,而后各行其百家。至汉武帝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时候儒、墨、道、法、兵早已相互渗透互为关联。从此形成了所谓儒法相间,霸王道杂之的中国历代统治思想,只是后来由于历史和政治、制度上的原因外来的释家逐渐替代了道家。再而后的百家,各有所长。杨朱的重商主义,吕氏春秋重在养生,公孙龙可以讲是逻辑的滥觞。

  

  然五德终始,春秋百花,秦颂汉风,随唐气象,宋明理学,清训诂,纵横3000年,中国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么.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气象,什么是中国文化,只要说的是中国话写的是中国字是中国人做的事情就是中国文化,作为个人不食周粟精神可取,作为国家民族那是没有出路的.

好,回归您的话题:修齐治平,还有正心与诚意的话题。先说说中国的。我们今天多数中国人多为汉族,被人称为汉族、汉人。可我们汉家的祖宗刘邦起家前以吃、喝、嫖、赌、喷(喷人口水)而享誉相里。天下大乱之后,领兵有睢水之败逃命的时候还一脚把老婆孩子还有老爸老妈踢下车,自己去逃命了所以之后有分我一杯羹的豪言。这个就是我们汉家老祖宗的正心与诚意。还有,今天在世界上的中国人在海外聚集的地方多叫唐人街,唐朝是中国封建文明的最颠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历史的最颠峰时代。读中国文化的人如果穿越他们向往的一个中国古时代:盛唐必然是选择之一的。但是,开大唐盛世的李世民。(记得大陆第一次开播春节联欢晚会的同一天,播放的电视剧就是讲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就是这个李世民,逼父、弑兄、杀弟还多了弟弟的媳妇。从正统儒家的观点看,唐太宗的正心和诚意在哪里。但是,他们都是开创中国人自豪的时代的人物,写在历史上的。

子注周易为什么?为的是给已经礼崩乐坏的礼教天下注入符合时代的新内涵。再问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现代社会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必然:周公治礼乐的时代国家人口不超过50万,到春秋时代人口超过至少500万。就和现代企业管理一样,一旦一些问题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不管你怎么做你需要做的首先去是适应与调整。这个就是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是势也,天下大势的势。你再看看,每次儒家发生大的转型都是中国人口的变化的临界时代,也是国家组织形式的大改组时代。在隋唐时代,人口突破3000万,儒家的落脚是科举。到了宋明,人口破亿这个关口中国政治管理也走向了内阁制度与流部制度这样的专业化细分,于是朱熹除了王阳明这样的对儒家思想做了与之相适应的重组与细分。到了清朝,不能自我革新的儒家终于还是不能挽救他们自身的命运与封建王朝一起走向没落,个中原因很多,近现代著作可谓汗牛充椟我这里也就不多展开了。这里我倒是提一件对今天中国文化观念影响至深的大事您来参考:也是作为结束的我的最后一段论述。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来加之当时所谓洋人、洋器特别是洋教给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是我们今天的很多人难以体会的。我想说的冲击之一,西方文明的到来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件大事:三教合一。具体的内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告诉我这些的是当年参与三教合一成行的儒家传人的后代在一次偶遇中告诉我的(他的一生很传奇,和两岸三地有说不完的瓜葛,只是有的事情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当时他的感慨我还是记忆尤新:三教那时不合一,就亡了。这里再和您说句不敬的话:按照女子缄德,女子无才就是德。如果遇到格守儒家传统,对儒家思想保持那份正心与诚意的夫子们道德楷模们您将何以自处。于是问题来了,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里,我们要继承什么格守什么。建安八子开的新乐府风气,唐宋八大家高举的复兴古文运动,一新一复,都是一个由古而生,他们兴什么又到底复的是什么。说实话,就和我们今天一样。对中国文化我们要扬弃什么。

所以,我眼里的中国文化,我眼中的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其根源不过是周易里的那第一句话: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或,每逢变故,自强不息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