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历史不容假设——我看抗战中的蒋介石 -- 匹马西风

共:💬47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历史不容假设——我看抗战中的蒋介石

读史有年,琢磨出一个道理,历史总是选择时代的最强者。有道是“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抗战军兴之时,谁是中国的最强者?答案只能是蒋介石——正如十年后我们问谁是中国的最强者?答案一定是毛泽东一样。至于李、白、冯、阎等人,历史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但中原大战时他们都一败涂地了,自然就失去了资格;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蒋介石也都有一定差距;蒋能降伏党内群雄,绝非侥幸。TG嘛,历史也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但在二七年他们也败给蒋介石了;三七年的时候,更是刚从覆亡的边缘兜转回来,稍稍能喘口气,可能主导抗战吗?真实世界是没有时空穿越的,我们不能因为TG在以后的优异表现而设想TG领导抗战该多好——这种做法,不客气地说,迹近YY。政党也好,个人也好,历史地位都是靠自己挣的。TG和太祖走向成熟并证明自己是中国的最强者是十年以后的事了,而在当时,他们都不是。

河友们对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显现出的腐败无能大加鞭挞,事实俱在,无可辩驳。但是我以为,这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性格与能力的缺陷,不如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那个历史时期的虚弱无能在其历史代表人物身上的投影。历史人物是不能脱离其历史背景而存在的。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今天,信心满满的我们自然无法想像七十年前中华文明命悬一线时国人百年积弱的心态。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无疑是极度惨痛的,以至与多年后我们读到这段历史时,总是情不自禁地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为当时的中国设计一条荆棘更少的路,对未能充分发挥的历史人物加以超出其能力的幻想,而对当国者求全责备。钱穆大师在《国史大纲》的序言中说过,读本国历史要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愿以此与朋友们共勉。

新兵下河,板砖欢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